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发明所述形状记忆复合材料解决了目前以热塑性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大型太空装置、结构或部件在力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差,承受载荷小的缺陷。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包括形状记忆热固性树脂和纤维材料。制备方法:①制热固性树脂;②涂覆纤维材料;③固化成型。本发明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承受载荷达50~60g,100%以上条件下形状回复率高于94.5%。  相似文献   

2.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腐蚀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呋喃复合材料,属于热固性树脂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由双马来酰亚胺5~25份、呋喃树脂100份、对甲苯磺酸固化剂3份和总树脂70 wt%左右的玄武岩纤维布组成。本发明制备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呋喃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专利公布号:CN110317429A  相似文献   

3.
<正>专利名称:一种热固性酚醛包覆的废弃聚苯颗粒复合泡沫材料申请公布号:CN103992572A申请公布日:2014.08.2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酚醛树脂包覆的废弃聚苯颗粒的复合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阻燃材料领域。所述复合泡沫材料包括废弃聚苯乙烯颗粒和酚醛树脂,其配方如下:废弃聚苯颗粒5~20质量份;酚醛树脂10~70质量份;固化剂2~10质量份;发泡剂4~1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5~10质量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含有固化剂的酚  相似文献   

4.
陈星运  贺江平  舒远杰 《化工进展》2011,30(6):1306-1312
分别采用低温固化剂和高温固化剂制备了纳米石墨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电阻测试仪和材料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石墨片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溶液混合法与直接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微粉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逾渗阈值更低,可得到填料质量分数达60%、体积电阻率为0.0085 Ω·cm的纳米复合材料。当填料质量分数高于4%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低于微粉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发明公开了聚酰胺/纳米膨胀石墨/碳纤维高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由主基体聚酰胺100份、膨胀倍数在100倍以上的膨胀石墨1~6份、增强体碳纤维1~20份组成。本发明在聚酰胺/纳米膨胀石墨复合体系中通过添加增强体碳纤维制备了高强度、高导电性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塑料科技》2015,(1):105
<正>专利名称:导热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201410398100.4申请公布日:2014.11.19本发明涉及导热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100份,沥青基碳纤维20~80份,无机填料10~20份,相容剂10~20份,偶联剂0.5~5份,抗氧剂0.2~1份以及润滑剂0~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刚性高、导热  相似文献   

7.
《工程塑料应用》2007,35(8):76-77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具体为一种环氧树脂/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环氧树脂/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由100份环氧树脂、0.001~10份脂肪胺、0.5~50份层状硅酸盐、10~100份固化剂组成。其制备过程为:①对层状硅酸盐进行插层处理;②将经插层处理的层状硅酸盐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在60~100℃反应10~60 min;③向含有插层处理的层状硅酸盐的环氧树脂中加入固化剂,在10~120℃固化5 min至7d。本发明可在常温下固化得到剥离型环氧树脂/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所得纳米复合材料中解离的蒙脱土片层分散更均匀,充分发挥增强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专利     
《工程塑料应用》2011,(4):100-101
<正>先进复合材料用耐高温改性多官能环氧基体树脂及其制备公开号:CN101962436A公开日:2011-02-02申请人:东华大学;上海睿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先进复合材料用耐高温改性多官能环氧基体树脂,包括四马来酰亚胺树脂、端羧基丁腈橡胶、多官能环氧树脂、固化剂及有机溶剂;其制备方法为将四马来酰亚胺树脂、端羧基丁腈橡胶和多官能环氧树脂加入反应釜中,于110℃反应1 h后,加入有机溶剂,搅拌溶解,获得A组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纳米膨胀石墨/碳纤维高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由聚酯、膨胀倍数在100倍以上的膨胀石墨和增强体碳纤维组成,各组分的质量份为:主基体聚酯100份、  相似文献   

10.
正专利申请号:CN201210363190.4公开号:CN102838847A申请日:2012.09.26公开日:2012.12.26申请人:上纬(上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升玻璃钢电池槽体绝缘性能的组合物,包括环氧乙烯基树脂和环氧树脂,所述环氧乙烯基树脂与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0.12~3.95。本发明通过加入环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国内外热固性及热塑性树脂/石墨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石墨类型、制备工艺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环保、成本低的用于制作窨井盖的片状模塑料。片状模塑料的中间芯材由浸渍了树脂糊的玻璃纤维布组成,玻璃纤维含量为20~40份,所述树脂糊包括以下材料:不饱和树脂19~23份;低收缩剂6~8份;苯乙烯1.4~1.6份;固化剂0.5~1.5份;硬脂酸锌1.5~1.7份;苯醌0.01~0.03份;颜料糊0.2~0.3份;重质碳酸钙800~10 0 0目4 0~5 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片状  相似文献   

13.
王娴 《上海塑料》2012,(1):16-21
热固性树脂/纳米SiO2复合材料在添加纳米SiO2微粒后具有明显的成核效应。复合材料可显示低诱导期、高结晶速率和较小的半结晶时间等特点。同时纳米SiO2微粒的加入可提高储能模量(Es)、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二者的变化都与纳米SiO2微粒的质量分数成正比关系。这表明纳米SiO2微粒与热固性树脂之间存在较强的界面作用。对热固性树脂/纳米SiO2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为在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中引入高热导纳米碳材料,在所得复合材料中构成高效导热网络,促进结晶放热的消散;纳米碳材料同时作为成核剂,促进聚羟基烷酸酯基体形核结晶;纳米碳材料还作为增韧剂对所得复合材料强韧化;所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与纳米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200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以碱性蚀刻废液为原料,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铜粉,将制备的纳米铜粉作为导电填充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出纳米铜导电胶。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KH570和纳米铜粉的添加量对导电胶剪切强度以及纳米铜粉添加量对导电胶体积电阻率的影响,探讨了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聚酰胺适宜的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粉为球状,粒径在40~100nm之间;当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聚酰胺树脂650的质量比为4∶1,纳米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和纳米铜粉的加入量分别占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体系质量的1.5%、4.0%和70%时,在90°C下固化1.0h,可以制备出体积电阻率为3.05×10-3Ω·cm、剪切强度达8.04MPa的导电胶。  相似文献   

16.
正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纤维树脂复合材料、铝/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该环氧树脂组合物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环氧树脂80~100份,稀释剂0~20份,触变剂1~3份;所述B组分包括:固化剂30~35份,促进剂1~5份以及硅烷偶联剂1~5份;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带有两个以上氨基基团的有机硅烷偶联剂。同时,本发明还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玻璃纤维的聚苯硫醚复合粒料的制造方法。采用:(1)对聚苯硫醚树脂原料作氧化热交联处理;(2)在处理后的聚苯硫醚树脂中加入热稳定剂、抗腐蚀抑制剂及纳米级无机填料等,然后在高速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聚苯硫醚树脂预混料,所用热稳定剂与聚苯硫醚树脂的质量比为(1—5):100;  相似文献   

18.
在天津石化产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本文结合供给侧改革政策,介绍了热固性树脂在纳米技术应用下的改性复合材料,包括热固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和热固性树脂/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授权公告号:CN 104031388B授权公告日:2017年2月15日专利权人:上海大学发明人:谢云婷、高群、郭昀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基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配方为:苯基硅橡胶100,纳米填料1~5,催化剂1~5,固化剂1~10,表面活性剂0.06~0.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0.
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热固性树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