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庆 《中国厨卫》2003,(11):87-87
在我们的印象中.家电总是呆滞而笨重的.在家中,它是必需品而不是摆设。它的实用性是第一的。不过,在我们日渐重视家庭装修个性化的今天.那些独具个性的家电也开始摆脱以前“花哨”的评语.它们被请进家门.放在一个独立的位置.甚至于成为家庭装潢设计的一部分而存在。一件好的电器,或清新而隽永,或时尚新锐.又或像一件艺术品.值得永久珍藏。  相似文献   

2.
北京,中国市区地幅最大的城市.长城、故宫.天坛.长篇而陈旧的古代史笔墨重重地烙印在这座城市上,所以上苍赋予它大气。上海.中国沿海最大的城市,外滩.南京路、汇丰银行.和平大厦.国际饭店.屈辱的近代租界史带来的是经济和贸易,所以上苍赋予它繁荣。  相似文献   

3.
程飞 《中国厨卫》2003,(11):70-72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常令我们感到身心疲惫。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回家是一件在周旋形色生活后最惬意的事。而家中的卫浴间.更是一个可以释放自我、放松心情、恣意享受的地方.也许它的空间并不大。但它与我们的亲密关系非同一般。你也许有手执杂志进卫浴间。不出半点声响,独自享受“方便”的习惯。这时.座便器在卫浴间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最为重要的.是一项生活的必备设施。过去,我们总会嫌弃它的不洁.而时至今日.它的用途与外观再也不会拘泥于传统的陋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讲究干爽舒适、方便实用.美观大方的特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家饰》2008,(12):162-163
现代家庭使用的座便器,是作为一种“舶来品”引入到国人家居生活中的。最初.人们因为习惯而对它有些不适应.但座便器发展到今天,却成了最能见证卫浴行业发展的产品。因为.但凡卫浴行业提出的先进技术和概念大多由它开始延伸——从环保节水、自洁技术到近几年的智能与人性化.甚至.就连跟它最没有关系的艺术设计都与它十分密切了。其实.这些也不难理解.因为.它是与人们卫浴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物件。  相似文献   

5.
镂空表皮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绚丽的外观。更是因为它的美学意义和文化韵味、通过镂空表皮的表达手法树立一种统一而灵动.简单而丰富.大方而有细部感的建筑形象成为了本次设计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从瑞典Karlskrona回到中国、从国际著名的戴纳派克公司来到成都新筑.坐在我面前的曾华洋博士不时流露出兴奋和激动——这条路.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有些惋惜与遗憾.而在曾华洋看来.选择它心甘情愿、义无反顾!选择它.正可以以自身所学报效祖国、了却心中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7.
哑铃型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企业.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与外界联系.不断缩小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范围.相应扩大与外部单位之间分工协作。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换代快.能够有效地适应市场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而它的生产制造能力相对薄弱,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组装和调试.而大量的原材料、零件和部件需要购入,外购物料名称、种类、规格型号和数量特别多,  相似文献   

8.
《家饰》2013,(9):18-18
最主要的优势应该是它“拥有大理石的逼真效果.没有大理石的天然缺陷”。我们知道(天然)大理石虽然大气,自然、装饰效果好,但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产物.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色差和瑕疵、容易渗水渗污.而且运输加工成本高.使用后的日常维护也会额外增加成本.另外(天然)大理石的不合理开发会带来环境的破坏.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它的开采有限制.造成大批量供货的不稳定。而大理石瓷砖可以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从纹理、色彩、光感、质感等方面实现了大理石的逼真效果,另一方面,大理石瓷砖采用现代瓷砖制造工艺.1200摄氏度高温烧制,质地密实、均匀,理化性能优越,运输,加工、施工铺贴相比较天然大理石也更便利.还不会有产能、供应的限制。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大理石瓷砖替代天然大理石才存在可能.而市场也在不断验证.我们现在做的不少高端项目就是直接与天然大理石竞争.通过这种比较优势进入。  相似文献   

9.
这似乎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建筑温和却坚硬:遵循且抗拒:它似乎在某部分上缺失着.但却固执地表现着活力,它下意识的融合是无限的,却也是不完整的。它并无矫揉造作的美丽外壳,它任性地告诉你:它就是它.奔放而自由。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优秀的艺术生命它们的存在意识不会受时间空间限制.——总会以它特有的方式和姿态永久的停留在我们的脑海记忆之中.展示设计便是其中之一。在各大展会中有时它们本身比产品更令我们印象深刻,虽然它们的生命是伴随着展会的起始而消解.极为短暂.可它那有着多重身份,兼容游历于装置艺术.空间设计之间的特性,令其凌驾与两者之上.自由而独特吸引着我们。  相似文献   

11.
生成建筑     
傅刚  费菁 《建筑创作》2005,(10):138-143
四年前的此刻.我们不知道亲眼所见的一切.需要多少时间在心里沉淀.不知道双塔随风而逝的灾难景象.需要多少时间在脑子里淡化。那时就明白.彻底消除记忆.完全忘却.已经不可能。如同删除电脑里的文件.以为没了.如果真想找.总能找回来.它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即使当时.有一点确信无疑.那就是.它迟早将影响我们的建筑实践。不是说安全规范和建筑材料.而是设计这个活的、需要凭借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不凭借技术逻辑而在人的心里生成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旅德风情录     
李金伟 《中国电梯》2004,15(6):49-51
慕尼黑(MUNICH)是德国第3大城市,历史上的它也许曾沉寂过,现代的它却因宝马公司、10月啤酒狂欢节而蜚声海外。作为一名东方人.我有幸因参加INTERLIFT 2003德国奥格斯堡国际电梯展会(2003年10月14~17日)而踏上这方异域土地去亲身体验,触摸它的神秘与文明.并用东方人的思绪记录下这段难忘的西方风情之旅……  相似文献   

13.
采暖散热器产品种类的增加及其装饰性、环保性的提高.使人们在生活中对它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它的产品多样化、装饰性、环保性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它的产品质量要求更高。采暖散热器的主要质量要素为:散热量及金属热强度、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铸造质量或焊接质量、表面质量、涂层质量等.而如何保证这些质量要素满足标准和人们的使用要求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采暖散热器的质量要素内容,如何控制产品质量.以及对产品检验要求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建筑     
中国的高等教育.虽已历经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真正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并成为全中国百姓万众瞩目的对象,只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不到10年的时间。它像一个历经快速成长期的年轻人.不经意间以巨大的身躯站在世人面前:它带着突飞猛进的扩张而激发的自信与自豪.也带着因文化底气不足而伴随的迷惑与烦恼.以及在社会公众巨大压力之下的谨慎与焦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有着新的需求。如同它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一样.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最最基本的东西永远是一致的:建造一栋建筑。而发生改变的是如何去建造.也就是设计的出发点发生了变化。以前设计的重心永远是落在建筑本身.而现在其它方面的重要性也渐渐浮现了出来:比如经济上的考虑.建造时间的安排等。再比如说一个建筑.以前看重的是作为几代人相传的使用客体.而现在必须要考虑到它在短时期内的收益性。  相似文献   

16.
林彬  蒋颖  崔晗 《中州建设》2007,(4):65-65
一、对城市设计缘起的认识 谈到城市设计的缘起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城市设计.古今有之,它伴随着人类最早聚居点的建设而产生。我们也的确能够从早期的城市中找到城市设计的痕迹.如埃及的许多城镇都是沿着河道发展起来的,而且按照人们喜欢的风向.依据所在的位置、环境、海岸走向、河谷或山坡地势来修建城镇,并都建筑于自然高地或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患。但是城市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它的历史可以用确切的实体来证明,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思想.是否依托于城市呢?城市是人类文明积累到一定时期之后才产生的,显然城市设计的思想起源要早于城市。它只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而得到了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段时光,它的形式力量取决于它如何被置放.与周围物体关系如何,以及它置身于其中被人观察的情境,基于对艺术体的理解.斯卡帕不拘限于平面构成.而将设计层层推进到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与雕塑关系的推敲.以及光线对于艺术品气质的展示.这是斯卡帕独具的设计方法.也是其他建筑师无法达到的设计深度。  相似文献   

18.
《百年建筑》2007,(1):155-155
建筑效果图.绝非普通意义上的图。它是设计师风格与理念最直观的体现.是设计师们为了使人易于接受他们的作品.或者要验证自己的设计而进行的一种近似真实景物的绘画.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它除了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外还可以帮助设计者本人预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有助于设计方案的完善以及在工程竞争、方案竞赛中夺标。  相似文献   

19.
建筑虽然是一门技术科学.但它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科学.而往往又是带有或多或少有时极高度的艺术性的综合体。它是很复杂的多面性的,概括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省会——长春(伪满洲国“新京”特别市).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闻名于世。至今国际上许多不同角色人物.以及我们的国际友人,仍在注视.关切着它的发展与变化。为此.对照今日春城的巨变,准确,批判、整理,分析,研究它的历史本来面目,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留下历史痕迹和不同时代的脚印,使人类在实践中得到的点滴知识不致流失、灭迹,而整理了这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