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文章对激光诱导合成金刚石的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较深入的探索.首次估算了石墨直接转化金刚石所必须越过的势垒值为8.565×104J·mol-1.说明了宏观高压并非是这一转化的必要条件.对于激光诱导合成金刚石,其激光源的功率密度不应低于2.534×105W·cm-2.提出并计算了有利于激光诱导合成金刚石的若干因素靶前激光维持爆轰波的压力可达几个GPa数量级;粒径为4nm的石墨微粒,其晶体本身表面高压可达3.32GPa;石墨被加热后,其晶体自身的热压力可达几百MPa;晶体表面原子振幅远大于体内,其动能可达1.6×10-19J;被激光照射时,石墨原子的平均振幅大到常温时的8倍以上.用细微石墨颗粒作原料更易于合成金刚石.将宏观的热力学理论与微观的物质结构及相变的微观机理结合起来,能较好地阐明该相变机理. 相似文献
4.
激光测定脂肪酸水乳液的结晶诱导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He—Ne激光成功地测定了脂肪酸及其水乳液的冻点、熔点和定温下的结晶诱导期。结果表明,上述物系的冻点、熔点与饱和酸质量分率的对数值的关系以及结晶诱导期的自然对数与过冷度的关系都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两步法化学沉积一种金属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延长化学镀液的寿命,将其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中可以避免互联线路间的漏电或短路。现将该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激光镀技术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十多年来国内外激光诱导金属沉积技术的最新发展,主要介绍了激光诱导液相化学沉积以及固态膜法激光直接镀覆金属技术的实验体系,机理,以及激光光束的特性,材料的光学特性与温度特性对沉积过程的影响,并介绍了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孔雀绿和孔雀绿母体的激光诱导效应:He—Ne激光与循环伏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Ne激光能促进孔雀绿的阳极氧化速度,增加峰电流的增长速度,但对孔雀绿母体峰电流的增长速度反而减小。溶剂参数π~*与孔雀绿的氧化电位Eox_2及吸收光谱的λ_(max)间有线性关系。在DMSO溶剂中,发现氧化后的孔雀绿,在可见光谱有“烧洞”现象。并观测了“激光诱导后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它是利用样品在高温下气化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光谱对物质的成份和含量进行分析的型技术。利用Nd∶YAG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以高分辨率、宽光谱段的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和ICCD为谱线分离与探测器件,在实验室自然大气环境下诱导产生土壤激光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了含油土壤样品中原油的含量,实验上研究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土壤中原油的分析谱线,测定了原油的定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原油浓度在50~300范围内,元素含量与光谱线强度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谱线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给出土壤中石油的定标曲线,并计算得到石油在土壤中的检测限约为45mg/L。中间点校正的相对误差最大值为8%。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塑料产品的过度使用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进行塑料的回收与利用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简称LIBS)是一种新型的原子发射光谱,无需或仅需简单样品前处理,分析速度快、可实现在线实时分析和检测,在塑料材料的回收与利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了用于塑料分析的仪器与系统、LIBS技术在塑料分析领域的定性和定量应用,对LIBS技术在塑料分析领域的限制因素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物的不可逆性,要求对文物材料元素检测时不能对文物本体造成损伤。目前对古建筑材料进行成分检测时常用的XRD技术需将样品磨成粉状才能检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技术(LIBS)能够无损、快速、准确的进行多元素检测,在文物保护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LIBS技术分析了不同地方建筑的材料样品。结果表明,LIBS对检测样品损伤极小,且能快速的确定样品的组成元素及含量。在文化遗产应用中,LIBS可作为新型的物质成分检测技术,能够为文物材料成分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脑啡肽(ENK)柱前荧光素异硫氰酸盐(FITC)衍生化,毛细管区带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ZE-LIF)测定的方法,并对FITC衍生化的影响因素和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为:75 μm(内径)×67 cm石英毛细管柱;60 mmol/L pH 9.4 Tris-硼砂缓冲液;电压350 kV/cm;柱温25℃;压力进样3 s;LIF检测,λex/λem为488/520nm.以脑啡肽(ENK)标准品的浓度和电泳峰面积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0.494 66 0.085 92c,线性范围是35.2~563.1 fmol/μL,(n=7),r=0.998 5,检测限为1.6×10-15 mol/μL(S/N=3).大鼠脑部微透析液样品中脑啡肽应用此方法测定含量为7.4×10-15 mol/μL.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Nd:YAG激光器、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和CCD,自行搭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实验平台(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获取重金属元素Cr等离子体谱线。实验结果表明,茶叶中的重金属元素Cr位于427.48nm处,特征谱线强度好,适合定量分析,谱线强度和样品浓度建立的标定曲线方程为y=2.784x-65.103,相关系数r为0.9910,理论最低检测限为7.63μg·g~(-1),样品回收率90.0%~131.3%。含Cr茶叶样品受激发产生等离子体的温度为11592.93 K,电子密度为2.65×10~(19) cm~(-3),等离子体满足局域热动平衡条件。LIBS可以用于茶叶中铬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15.
提出了一种先进的可视化测量气液传质和反应的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利用气相中的臭氧氧化液相中的荧光物质,使用相机定量地捕捉液相中荧光物质(如罗丹明B)发出的荧光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从而记录了气液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实验结果通过液相浓度场信息展示了液滴内部丰富的微观混合行为,尤其传递和反应行为敏感于液滴周围环境条件,如微小扰动的均匀流场、扰动强化的非均匀流场和液滴尺寸动态生长过程。直观的可视化测量方法提高了对气液传质和液滴内微观混合行为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观测水吸收CO2过程中界面对流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通过标定获得了CO2在水中溶解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进而获得了定量测量水中CO2浓度分布的实验方法。通过建立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测量了水吸收CO2过程中液体近界面Rayleigh对流发生时的浓度分布演化过程。利用实验结果对文献中报道的临界Rayleigh数进行了验证;并对上述吸收体系的界面传质由分子扩散主导逐步转变为对流传质主导的过程,以及Rayleigh对流对吸收过程界面传质的强化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测量规整填料内的液体分布的实验方法,实现了液体分布的可视化,得到了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等定量信息。利用LIF技术分别测量了3种物系在750Y型规整填料的实验装置内的液体分布。结果表明,表面张力和黏度都对填料表面上的液体分布有影响,但表面张力对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的影响较大,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测量规整填料内的液体分布的实验方法,实现了液体分布的可视化,得到了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等定量信息。利用LIF技术分别测量了3种物系在750Y型规整填料的实验装置内的液体分布。结果表明,表面张力和黏度都对填料表面上的液体分布有影响,但表面张力对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的影响较大,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