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荞麦食品功能性与新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要叙述了荞麦的营养成分、药用与保健性和国外荞麦新产品的开发,即:荞麦蛋白提取物、荞麦豆酱和荞麦柿叶茶的制作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荞麦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杜双奎  李志西  于修烛 《食品科学》2004,25(10):409-414
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荞麦蛋白是荞麦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它具有特殊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加工功能特性,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荞麦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结构组成、蛋白质的质量、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加工功能特性以及营养特性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荞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荞麦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龙彭年 《美食》2004,(6):38-39
荞麦可分为甜荞和苦荞两种,是小宗杂粮作物。我国是荞麦的发源地,也是荞麦的盛产国之一。荞麦食味清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南一带以及日本、朝鲜、前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很受欢迎。在中国的食化中,我们的祖先早就以荞麦为原料,烹饪出丰富多彩的民间风味小吃或风味食品。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称荞麦具有“仙丹之灵气”,“老参之功力”;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将荞麦带到东瀛,至今在日、韩两国仍把吃荞麦食品当做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  相似文献   

4.
荞麦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荞麦由于合理的氨基酸组成,较高的蛋白质生物价、天然的抗氧化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荞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荞麦淀粉不仅作为食品的组成成分,还可作为食品的稳定剂、增稠剂、增粘剂等,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对糖尿病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文中以荞麦粉为原料。采用浸泡法制备了荞麦淀粉,对荞麦淀粉的颗粒形貌、蓝值、糊化特性以及透明度、凝沉性、流交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进行了比较,为荞麦淀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荞麦蛋白的营养功能与安全性探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理  林汝法  刘诚 《食品科学》2004,25(10):426-430
阐述中国荞麦的资源优势、荞麦蛋白的营养特性与保健功能,探讨由食品变应原引起的食物过敏的特点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出了低过敏荞麦蛋白食品的研究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碱萃取酸等电沉淀制备荞麦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内蒙古产白花甜荞粉为原料,用碱萃取和等电沉淀法开发并优化出荞麦蛋白的制备工艺。其工艺参数为:体系pH8,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15,此时荞麦蛋白的提取率为69.29%。荞麦蛋白等电点在pH3.80,酸沉率为73.80%。水洗中和后的荞麦蛋白溶液可以通过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两种方法干燥得到荞麦蛋白制品。荞麦蛋白制品的粗蛋白质为69.02%,得率为63%。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荞麦和荞麦蛋白制品的蛋白质组成相似,都富含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7.
荞麦治疗糖尿病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荞麦是一种粮药兼备的粮食作物,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传统食疗研究都发现食用荞麦可降血糖,因此荞麦可用于中药治疗糖尿病。通过现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已经逐渐确定荞麦中起降血糖作用的化学成分及其可能作用途径,降糖成分主要是植物肌醇、生物类黄酮以及荞麦蛋白。分离鉴定荞麦降糖成分可以为研究开发荞麦源糖尿病药物提供思路,亦能为加工生产荞麦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信息。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荞麦降糖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荞麦是一种无麸质谷物,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配比合理,是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荞麦蛋白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效,在功能食品等领域具有开发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荞麦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荞麦蛋白结构特性、食品功能特性、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荞麦蛋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荞麦蛋白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荞麦营养功能特性及相关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荞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特别是黄酮类和多酚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研究。不少国内学者研究了荞麦食品的加工开发,涉及馒头、面条、面包等主食类产品,饮料、啤酒、荞麦茶等饮品,还有一些功能性产品的研究。综述了荞麦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荞麦食品和功能性产品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荞是灾年救命草,旱灾红薯水年荞, 如今世界人不同,越富越爱吃苦荞。 从这首感情朴实的民谣,充分反映了时代饮食结构的巨变。 荞麦又分为苦荞和甜荞,是粮食作物中的“小弟弟”,它起源于中国。甜荞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利用,而苦荞只,在我国的黄土高原高寒地区和西南的云、贵、川山地栽培利用。由于荞麦具有生长季节短,早熟、耐旱、耐寒、耐瘠等特性,过去农民总把它当做典型的救灾作物,在旱涝灾害延误农事后,立即种上荞麦,以弥补口粮损失,度过灾年。但如今荞麦食品已走入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世界各地很快兴起了“荞麦食品热”,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以5个典型荞麦品种为试材,探究荞麦挤压面条(饸饹)的食用品质与加工工艺参数、原料品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饸饹加工过程中,不同品种荞麦饸饹加工工艺参数略有不同,加水量是影响其感官品质的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其与感官评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4(P<0.01);西农9978和西农9940适于饸饹生产,温萨粉不适于饸饹生产;质构参数中的剪切力与产品的感官评价总分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以作为感官评定的辅助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如今,吃粗粮已不等同于艰辛的生活,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正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于是追求清新自然的饮食方式和绿色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正成为一种趋势,苦荞、高粱、玉米等杂粮食品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中,苦荞食品更是由于丰富的营养构成,独有的药用成分和显著的食疗功效而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相似文献   

13.
荞麦啤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荣  余晓红  许琦  刘珊珊 《食品科学》2007,28(10):652-656
以荞麦为辅料制备麦芽汁,以酶的添加量、添加阶段、作用时间和辅料添加量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麦汁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制成10oP和14oP的麦汁,进行发酵,得到荞麦啤酒,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在酶的添加量为0.30%,添加阶段为低温浸渍(45℃),作用时间20min,荞麦添加量30%的条件下制成10oP的麦汁所发酵的啤酒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14.
荞麦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宋金翠 《食品科学》2004,25(10):415-419
综述了荞麦的栽培、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现状等,并指出了荞麦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使荞麦产业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荞麦抗感染多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荞麦种子内发现了很多抗菌肽、抗肿瘤多肽以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感染多肽,这些多肽的结构特征和实际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主要综述了荞麦抗感染多肽的分子结构特征,抗菌、抗肿瘤、胰酶抑制等生理活性及其作用信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养麦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淀粉乳浓度、一氯醋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荞麦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苦荞麦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酶抑制剂(PI)对癌症、肺气肿、胰腺炎、HIV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疗效,且在抗虫基因 工程中可作为理想元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苦荞麦蛋白酶抑制剂(BWPI)属于丝氨酸PI,含有丰 富胰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研究并不多,但目前已引起广大科研者研究兴趣。该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 行总结,并从BWPI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初级结构、生理功能及研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以 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荞麦加工及谷物早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荞麦加工,重点阐述了荞麦米的加工工艺,同时对荞麦谷物早餐的研制情况也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荞麦淀粉的性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5种不同来源的荞麦淀粉采用酶法、布拉本德糊粘度分析(BV)、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酶法测得直链淀粉的含量为21.3% ̄26.4%;BV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的粗粘度高于谷类淀粉;DSC测定的糊化温度较BV的测定值低;SEM观察说明荞麦淀粉的颗粒是多边形和卵圆形的形状;XRD图谱揭示荞麦淀粉的衍射形式是典型的A型。  相似文献   

20.
用差热-热重分析对黑苦荞茶和黑苦荞原料进行热分析。目的在于对比黑苦荞茶与黑苦荞原料的区别,探讨加工过程对黑苦荞原料的营养流失是否严重。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苦荞茶与黑苦荞原料热分解曲线相似,且比黑苦荞原料多一个峰。加工过程对黑苦荞原料的营养流失影响不大。黑苦荞茶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92.97℃,黑苦荞原料开始分解的温度为303.65℃。以上材料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热分析实验条件均为:升温速率为15℃/min,样品质量2 m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