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高水灰比配制轻集料混凝土的技术途径.采用2种密度陶粒和陶砂配制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了水灰比对其坍落度损失、吸水性能、轻集料分层度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水灰比能明显降低轻集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与轻集料分层度;当水灰比075(质量比)时,采用表观密度为738kg/m3的陶粒及其破碎后制备的陶砂可配制干密度低于900kg/m3,28d抗压强度约为14MPa的轻集料混凝土;高水灰比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和吸水性能可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轻集料越轻,水灰比增加幅度可越大,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轻集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和轻集料上浮,还能在其大幅度降低密度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核壳型轻集料在轻质混凝土中的性能,在前期核壳型陶粒制备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相同强度等级(设计强度C30)轻集料混凝土和核壳型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及抗碳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核壳型轻集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可达到45.59 MPa;相对渗透系数为0.35×10-6 mm/s,约为轻集料混凝土的1...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轻集料粒径、粒型、吸水率、预湿处理等对大流动度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陶粒最大粒径的减小,流动性逐渐降低,但抗离析性能逐渐增强;对于大流动度轻集料混凝土,以普通型陶粒配制的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更容易保证匀质性;对于吸水率大的陶粒,可通过延长预湿处理时间来减小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度,减少坍落度经时损失;对于吸水率小的陶粒,可不经预湿处理即可达到较高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以本市生产的600级、800级火山岩陶粒为研究对象,从陶粒的物理性能入手,重点解决大坍落度轻集料混凝土中陶粒的上浮问题,为预拌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轻集料混凝土工业墙板施工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验,探讨几种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和粉煤灰陶粒的物理性能,以及用此所配制的轻集料混凝土的性能。结果表明,用粉煤灰陶粒所配制的轻集料混凝土强度较高,干表现密度和热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一种采用人造轻集料——瓷渣球形陶粒为粗集料,配制出强度等级LC30~LC60,密度1600~1900kg/m^3的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对不同配合比的强度、密度、坍落度进行试验,并与普通碎石混凝土进行了对比。探明了在相应条件下,陶粒混凝土密度降低(约25%),强度降低(约20%);球形陶粒混凝土,流动性好(但1h、1.5h坍度损失较大);相同密度等级时,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的含量、减水剂的用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轻集料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津粉煤灰陶粒、北京粘土陶粒、辽宁抚顺页岩陶粒、大连金州膨胀珍珠岩陶粒(分2种级配)等5种不同轻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对所配制的高强混凝土进行了对比试验,了解了不同轻集料高强混凝土的基本力学物理性能,为轻质高强混凝土在我国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碎石和污泥陶粒作为混合粗集料配制了不同集料组成的次轻混凝土试样,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虽然污泥陶粒本身强度不高,但在粗集料中掺入适量污泥陶粒(占粗集料的体积分数x=25%)所制备的次轻混凝土,其早期强度与不掺污泥陶粒的混凝土试样相当。上述现象归结于污泥陶粒与水泥石界面较为致密的组织结构,当其取代碎石集料后,减少了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的疏松组织结构,使集料与水泥石界面区的微观结构得到增强。污泥陶粒次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介于普通集料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之间,具有比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更好的延展性,和比轻集料混凝土更高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与普通混凝土(x=0)相比,当次轻混凝土中x=25%时,其导热系数可降低46%,即掺入少量污泥陶粒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保温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陶粒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保温、隔热等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陶粒轻集料混凝土主要性能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陶粒轻集料混凝土存在问题,并对陶粒轻集料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2016,(12)
以工厂预制页岩陶粒轻集料混凝土的方式制备保温墙板;通过优化混凝土胶容比、集料级配和预湿处理方式来降低单位用水量,控制了混凝土的坍落度,解决了轻集料的在浇筑振捣过程中的上浮和混凝土离析问题。制备出的轻集料混凝土强度达到CL15~CL25等级,且墙板中后期表面无裂缝,导热系数低,强度高,可做为一种结构保温板材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刘恩 《山西建筑》2003,29(8):184-185
介绍了使用国产高档普采设备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 ,指出只有依靠技术进步 ,搞好质量标准化 ,转换经营机制 ,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 ,才能高标准、高层次地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需求,通过高强高贝利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低钙组成设计,针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不同矿物具有的不同性能特点,制备出高强高贝利特硅酸盐水泥熟料,实现熟料CaO-SiO_2-Al_2O_3-Fe_2O_3多元体系的矿相组成优化匹配,达到实现低钙组成和高强度高性能的目的,降低水泥制备过程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3.
大流动度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常规工艺 ,采用上海、广州两地的原材料制备出 90MPa~ 10 0MPa ,初始坍落度为 ( 2 0± 2 )cm ,2小时坍落度为 17cm以上的大流动度高强混凝土。深入研究了掺合料、减水剂、砂率等因素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同时 ,系统研究了大流动度超高强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聚羧酸KJ-JS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性能,对其在C20~C100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配合比、强度与部分耐久性等试验,以及在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火车站与温福铁路白马河桥等路桥工程50万m3多C15~C50HPC的工程应用实例,对高性能减水剂在客运专线与其他重大工程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无纤维全轻混凝土、无纤维次轻混凝土、钢纤维全轻混凝土、钢纤维次轻混凝土进行25、200、400、600、800℃五个温度水平的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高温作用对未掺钢纤维和掺入不同体积掺量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升高,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逐渐下降,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幅度大于轴心抗压强度,纵向峰值应变和横向变形逐渐增大,应力-应变曲线渐趋扁平,上升段线性段比例变小,曲线与横轴包围面积逐渐减小;高性能全轻和次轻混凝土均表现出比普通混凝土更好的抗火性能,但是在高温800℃后,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也发生了爆裂,掺入钢纤维后并没能消除爆裂现象,但是减小了高温后试块的表面裂缝宽度;钢纤维改善了高温前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高温前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分段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叶德平  朱瑾  张玲 《混凝土》2007,(12):58-59
针对淮海第一城地下室的工程高抗裂防渗要求,在混凝土中应用了DoublexTM高抗裂、高抗渗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及实践表明:DoublexTM高抗裂、高抗渗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抗裂防渗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林希  张松  李萌 《山西建筑》2009,35(15):68-69
介绍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探讨了需要考虑的振型数量及变形增大系数,指出通过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乘以一个增大系数来近似考虑更高阶振型影响的做法,具有计算简单、理论清晰且偏于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橡胶粉改性高强混凝土高温前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C90~C100高强混凝土为基础,外掺40目(420μm)、60目(250μm)和80目(178μm)三个不同粒径的精细橡胶粉,外掺量分别为胶结材料用量的1%、2%、3%、4%,研究了废旧橡胶粉对高强混凝土材料的工作性、表观密度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对研配成功的试件进行了高温试验,利用外表面观察法、重量损失法和残余强度等方法,对比研究了高强混凝土与橡胶粉改性高强混凝土高温作用后的性能变化.研究发现:常温下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橡胶粉外掺量小于10.8kg/m3时,其抗压强度损失低于10%;高温时低用量的40目橡胶粉能抑制高强混凝土的爆裂行为;高温作用后橡胶粉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玻化微珠对高强混凝土高温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膨胀玻化微珠的保温特性;研究了玻化微珠对高强混凝土材料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玻化微珠掺加比例的增加,高强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抗爆裂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在不断的增多.通过不同原材料的选择,应用矿粉和粉煤灰双掺技术,经过混凝土的性能测试,已确定C70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及工艺参数,通过三里屯SOHO项目的验证,证明是确实有效的方法,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