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用常规捕收剂,如长链烷基胺和脂肪酸,浮选菱锌矿、异极矿和硅锌矿之类氧化锌矿物,选择性不太高。选择性低的原因有:锌矿物和脉石矿物的表面化学性质类似,针铁矿细泥同时覆盖锌矿物和脉石,以及矿浆中存在锌矿物溶解而产生的锌离子,使硅质脉石矿物活化。为克服此类困难,工业实践中往矿浆中添加硫化钠,随后加乳化胺捕收剂  相似文献   

2.
十二胺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在长石石英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选试验、ζ-电位和FTIR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胺(阳离子捕收剂,DD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阴离子捕收剂,SDS)作捕收剂在长石石英表面的吸附。浮选结果表明,pH值在2附近时,长石和石英的浮游差最大,混合捕收剂能增大二者的浮游差,有利于长石的优先浮选。在单一捕收剂中长石和石英ζ-电位均整体向正或负方向移动,在混合捕收剂溶液中,二者ζ-电位在碱性介质中正移幅度较酸性介质明显。FTIR光谱结果表明,pH值为2时,DDA在长石和石英表面均只存在物理吸附;SDS在长石表面既存在物理吸附,还与Al-O形成化学吸附,而在石英表面仅存在物理吸附;混合捕收剂在长石表面既有物理吸附,还存在氢键作用,而在石英表面仅存在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油酸钠和十二胺盐酸盐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亚川  张克仁 《矿冶工程》1993,13(2):27-30,33
对油酸钠和十二铵盐酸盐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油酸根离子在石英表面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而长石表面的油酸根离子除静电吸附外,还产生了化学吸附,生成了油酸铝。加入抑制剂后,石英表面的油酸吸附层被解吸,而长石表面的吸附层却大部分保留,成为加入胺类捕收剂的吸附活性区,活化了长石的浮选,造成了石英和长石的可浮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硅线石反浮选脱硅体系为载体,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十二胺对硅线石和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硅线石和石英的天然可浮性均较好;强酸和强碱性条件下,石英的天然可浮性较好,硅灰石的天然可浮性较差。金属阳离子对纯矿物可浮性影响试验表明:Fe~(3+)和Al~(3+)对硅线石和石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弱碱性条件下抑制作用明显;Ca~(2+)、Mg~(2+)对硅线石和石英可浮性影响较小。调整剂对纯矿物可浮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玻璃、六偏磷酸钠、淀粉对Al~(3+)或Fe~(3+)作用后硅灰石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对Al~(3+)或Fe~(3+)作用后硅灰石有一定的解抑作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针对两种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对石英浮选的捕收性能做出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实验、动电位实验分别考查了两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下对石英回收率、药剂吸附量、zeta电位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捕收剂在中性条件下均可在浓度为1×10-4 mol/L时使石英的回收率提升到接近100%,而强酸环境下两种捕收剂的捕收性能都会下降。在该浓度下,两种捕收剂均可使石英的零电点从pH值约为3左右提升到4左右;中性条件下,随着捕收剂浓度的增加,石英的zeta电位会从负变为正;碱性条件下,由于分子构造差异,两种捕收剂分子的吸附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用十二胺和油酸浮选菱锌矿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Zeta电位、接触角、微量浮选和漫反射FT-IR光谱测量了在不同pH值下不同浓度的硫化钠、十二胺(DDA)和油酸(OA)与菱锌矿的作用.浮选结果表明,在十二胺浓度1.6·10-3mol/L和pH 11.5时,浮选回收率和接触角分别提高到94%和115°,研究发现,最佳硫化钠用量为2.6·10-2mol/L.Zeta电位测量显示,纯菱锌矿晶体表面经DDA处理后只有较少的负电荷.在油酸浓度1.1·10-3 mol/L和pH 10时,油酸浮选的回收率和接触角分别提高到93%和105°.油酸处理菱锌矿表面后,矿物的Zeta电位显示比较负的电荷.用DDA调整后,菱锌矿的FT-IR光谱证实DDA在菱锌矿表面上的吸附,光谱测量表明,硫化钠处理后,该矿物表面部分变为ZnS层.该光谱还证实油酸处理后在菱锌矿表面上形成了锌的油酸盐(油酸锌).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捕收剂的结果比较表明,两种情况下硫化钠不同的吸附密度揭示了在菱锌矿表面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钢球和氧化锆球两种磨矿介质对方解石表面性质及方解石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的回收率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采用氧化锆球磨矿,其方解石磨矿产品的浮选回收率高于用钢球磨矿时的浮选回收率。溶液检测和表面分析表明,钢球磨矿过程中产生了铁离子,并进一步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吸附在方解石表面,使方解石表面负电性降低,从而对方解石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二胺体系中菱锌矿的浮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对硫化钠存在时菱锌矿的可浮性及正辛醇对菱锌矿可浮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对菱锌矿的活化作用主要通过HS-吸附在菱锌矿表面,降低菱锌矿表面电位实现;当pH值在9.5~11.5范围内,DDA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具较好的捕收性;正辛醇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无捕收性,但其能够强化DDA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的捕收能力,当正辛醇以40%的物质的量取代DDA组成胺醇复合捕收剂时,使用复合捕收剂浮选可获得与单独使用DDA浮选相同的效果;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硫化钠、正辛醇、DDA与菱锌矿表面发生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十二胺体系中金属离子对蓝晶石矿物的浮选行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aCl_2用量增加,蓝晶石的回收率呈快速增加的趋势,当CaCl_2用量为10 mg/L时,此时蓝晶石的回收率达到85.87%;Mg~(2+)对蓝晶石可浮性的影响规律与Ca~(2+)相比较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在相同药剂用量条件下,Mg~(2+)对蓝晶石矿物浮选的活化程度要低一些;随着AlCl_3用量的增加,蓝晶石的浮选回收率呈迅速下降的趋势,当矿浆中AlCl_3用量仅为5.5 mg/L时,此时蓝晶石浮选回收率降低到0,Fe~(3+)对蓝晶石的浮选也起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浮选溶液化学表明,Fe~(3+)在蓝晶石表面吸附后提高了矿物表面电性,使十二胺的静电吸附力减弱,同时在中性条件下Fe~(3+)可以在蓝晶石矿物表面生成Fe(OH)_3沉淀,使矿物浮选受到强烈的抑制;Ca~(2+)羟基络合物的存在导致蓝晶石矿物的零电点偏向低pH值方向移动,提高了十二胺的静电吸附力,活化了蓝晶石矿物浮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十二烷三甲溴化铵浮选-10微米石英颗粒的过程,浮选是在pH=5、7.4和10以及不同药剂浓度下进行的。为了分析浮选结果,测定了十二烷三甲溴化铵离子的吸附密度和ξ电位。研究结果表明,当十二烷三甲溴化铵离子的覆盖面占石英表面的一定百分比时,石英几乎全部浮游。  相似文献   

11.
随着菱镁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高品质菱镁矿资源日益匮乏,低品质菱镁矿的高效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菱镁矿中的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石。现阶段,典型的菱镁矿除杂工艺脱硅效果良好,但钙质矿石的脱出仍是难题。鉴于此,为进一步分析反浮选脱硅过程中钙质脉石的脱除效果,探讨了在十二胺体系中,常见金属离子Ca2+、Mg2+、Fe3+对菱镁矿和白云石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十二胺对菱镁矿和白云石具有较好选择性,在矿浆pH值为8.5、十二胺用量为200 g/t时,白云石回收率78.33%、菱镁矿回收率24.68%;Ca2+和Mg2+对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浮选具有抑制性能,不利于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浮选分离;而Fe3+对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浮选具有活化性能,在用量小于200 g/t时,白云石活化效果明显,而菱镁矿回收率基本保持稳定。在Fe3+的用量为60 g/t时,十二胺对菱镁矿和白云石组成的人工混合矿分选性能得到提升,此时精矿中MgO品位可达38.83%,MgO回收率为58.13%,较不添加Fe3+相比,在精矿中MgO品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使精矿中菱镁矿回收率提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由硝基烷衍生的胺组成的阳离子捕收剂——ANP-2在铁矿石浮选过程中的行为。由于与胺形成水溶性组分以及 ANP-2的胶态分散,引入木质磺酸盐,显著地改善了捕收剂的活性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烷胺双甲基膦酸浮选金红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岩 《矿冶工程》1993,13(2):34-37,72
在适宜的pH条件下,十二胺双甲基膦酸对金红石的捕收性能优于苄基胂酸,且该药无毒性、用量少、价格低,可自行合成。添加适量的氟硅酸钠抑制剂。能有效地实现金红石与柘榴石、角闪石的分离。十二胺双甲基膦酸在金红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十二烷三甲溴化铵浮选-10微米细粒赤铁矿的过程,浮选在不同pH 值下进行。为了分析浮选结果,测定了十二烷三甲溴化铵离子的吸附密度和ξ电位。研究表明,当pH=7.4和10,十二烷三甲溴化铵覆盖面占2-3%时,赤铁矿浮选回收率超过90%。当pH=5时,尽管此时有十二烷三甲铵离子的吸附,但出现不稳定的浮选过程。在pH=5  相似文献   

15.
十二胺反浮选胶磷矿的消泡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斌  孙伟  王若林 《矿冶工程》2018,38(2):47-50
为了解决十二胺反浮选胶磷矿浮选泡沫量大、不易消散等问题, 通过在浮选过程中添加泡沫调整剂磷酸三丁酯(TBP)和CA-2035对浮选泡沫进行调整, 结果表明, 添加泡沫调整剂CA-2035对十二胺的浮选泡沫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 综合考虑泡沫量和精矿产率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CA-2035的最佳用量为800 g/t。为了进一步研究泡沫调整剂CA-2035的消泡机理, 以石英纯矿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表面张力、Zeta电位、红外光谱对浮选体系进行了分析, 发现表面张力的减小和Zeta电位的升高是浮选泡沫消散的主要原因;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CA-2035不会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16.
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对蓝晶石和石英进行交互影响的规律研究,运用扩展DLVO理论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浮选交互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pH值为8,当FeCl3·6H2O用量为30 mg/L、十二胺用量为80 mg/L时,各粒级石英与不同粒级蓝晶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颗粒之间的粘附罩盖是造成蓝晶石与石英浮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胺类捕收剂的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矿物表面的水解和药剂的解离都由介质pH值所决定。本文通过ξ-电位测定、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十二胺在长石、石英表面的吸附情况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子离子二聚物的形成大大提高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使矿浆保持在分子离子二聚物浓度较高的pH范围内,改善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对零电点相近的长石和石英来说,采用静电吸附的胺类捕收剂时,浮选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季铵盐捕收剂和十二胺阳离子捕收剂对白云母、金云母和锂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分析比较了不同捕收剂的性能.采用二相泡沫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捕收剂的浮选泡沫稳定性.研究表明,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431)可以作为浮选锂云母和金云母的有效捕收剂,并可降低浮选泡沫黏度.  相似文献   

19.
以赤铁矿反浮选脱硅体系为载体,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选试验考察了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赤铁矿和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石英具有很好的捕收能力,在矿浆自然pH、N,N-二羟乙基十二胺用量大于13.33 mg/L时,石英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赤铁矿的捕收能力较弱,在考察的捕收剂用量范围内,赤铁矿回收率不超过70%。人工混合矿分选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N,N-二羟乙基十二胺用量为20 mg/L、淀粉用量为3.33 mg/L条件下,可获得精矿铁回收率为86.86%、铁品位为65.28%的分选指标;N,N-二羟乙基十二胺可应用于石英和赤铁矿矿物的浮选分离。动电位测试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十二胺在石英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石英—十二胺浮选体系中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从20°升到40℃时的泡沫浮选动力学和三相接触(TPC)的特性。浮选给矿由不同粒径的玻璃球和石英颗粒组成。十二胺盐酸盐(DDAHCI)作为捕收剂。平衡的三相接触角用改进的Mingins-Scheludko法,利用显微镜进行测量。温度对DDAHCI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应用Wihelmy法测定。利用金相显微镜监测不同温度时玻璃硅质磨片上薄膜的形成和TPC的扩大,并用与之配套的照像机记录该过程。试验数据表明,在30~40℃时,细颗粒的浮选动力学有所增强,而粗颗粒并无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依赖于TPC的扩大速度和对温度的感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