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述了转杯纺粘胶纤维针织纱的特点,介绍了用转杯纺生产粘胶纤维针织纱时原料的选择、各工序的工艺配置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转杯纺纱机纺制Lyocell 36.9 tex纱,介绍了前纺工序采取的工艺原则,对转杯纺纺杯直径、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及捻系数等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和转杯纺纱元件,保证了Lyocell转杯纱的顺利纺制及成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R 14.8tex转杯纺针织纱的生产要点。采用清梳联及转杯纺生产R14.8tex针织纱。采用了3个厂家同规格粘胶纤维混配,对梳理元件的速度和隔距、针布型号、并合道数、转杯和分梳辊速度等工艺进行了优化,顺利纺制出了R 14.8tex转杯纱,较好地满足了针织用户的使用要求。认为:合理配置梳理器材、优选转杯纺专件、优化各工序工艺是纺好R 14.8tex转杯纺针织纱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开发苎麻(55%)棉(45%)混纺转杯纱的成功经验,从清棉开始按工序逐次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措施,对转杯纺工序的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再用棉转杯纺纱的成纱质量,针对原料的性能特点,对各工序进行了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适当提高打手转速、合理配置隔距,加强开松除杂与均匀混合;梳棉工序合理配置落棉工艺,提高落棉率;并条工序采取“重加压、小隔距”的工艺原则,以改善熟条条干均匀度;转杯纺工序适当调整纺杯与刺辊转速,兼顾条干强力与棉杂.通过优化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严格操作及管理等各种措施,100%再用棉转杯纱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亚麻Lyocell混纺纱转杯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亚麻Lyocell混纺转杯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对亚麻原料预处理、选择合理的原料混和工艺、前纺各工序优选工艺参数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对分梳辊速度、纺杯直径与转速、捻系数、阻捻盘形式及纺纱张力等转杯纺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得到提高。亚麻/Lyocell 70/30 24 tex混纺转杯针织纱的较优转杯纺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5 000 r/mim,分梳辊速度7 300 r/min,捻系数370。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转杯纱质量,分析转杯纺技术优势,通过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生产18.5tex纱、14.8tex纱以及14.8tex纯棉色纺纱的生产实践,从原料、混棉混色、清梳联和并条工序、条子长短片段均匀度、关键器材与工艺优化、成纱质量方面说明转杯纺设备及器材选用及工艺设计要求;从棉花染色方法、色棉混合方法、色纤维混用比例、色结控制和生产环境温湿度调控说明转杯色纺纱的技术控制要点。指出:转杯纺流程短、效率高、用工省、成本低;优选原料,优化纺前各工序工艺参数,选配好纺杯、分梳辊等关键器材并优化纺纱工艺,可保证转杯纺纱机纺出高质量的细号纱,以进一步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TQF268型转杯纺纱机纺制涤棉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纺制涤棉起绒纱,提高成纱质量,通过纺纱试验,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在转杯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分梳辊型号以及合理配置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等参数,使T/C 65/35 59.2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转杯针织纱的棉结杂质,根据系统工程棉纺工艺学的理论,针对转杯纺原料的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清梳合理工艺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充分梳理,减少纤维损伤,增加落棉含杂率,减少棉结杂质;转杯纺优化纺杯、分梳辊转速,合理选择负压;加强设备、操作及温湿度管理,从而减少了成纱的棉结和杂质.  相似文献   

10.
转杯纺在有些棉纺厂用作废纺 ,其纺纱原料的 6 0 %左右为各种回花下脚 ,只有 4 0 %左右的低等级原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原料提高转杯纺成纱质量 ,对棉纺厂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现在各工序纺纱工艺已相当成熟 ,但纺纱工艺必须与纺纱原料紧密结合 ,并随着纺纱原料的变化不断得到调整。针对转杯纺粗号纱原料的特点 ,我们在清棉与并条工序为提高成纱质量进行了工艺实践。1 开清棉工序1 .1 圆盘配棉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圆盘配棉质量如何 ,是提高转杯纺棉卷质量的重要一环 ,因为在大多数正常配棉排包情况下 ,棉包密度比较接近 ,…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为降低转纺成纱重量不匀率,在清棉、梳棉、并条、转纺等工序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式竹节纱生产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简述了自主开发的数字式系列智能竹节纱生产装置,介绍了其用在环锭细纺纱机和转杯纺纱机上的改造方案,分析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并对使用本系统的竹节纱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应用R4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针织纱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立达R40型转杯纺生产线生产针织纱的工艺技术。以生产C 29 tex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配置要点,配棉主要控制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及有害疵点;混棉要合理平包;开清工序充分清除大而易落的杂质;梳棉工序重点清除与纤维粘附力强的杂质;并条采用两道并条,转杯纺工序优选阻捻盘、假捻器和转杯直径。最终使得生产出的转杯纺针织纱质量优于环锭纺普梳纱,并获得了立达公司的Conm foro认证。  相似文献   

14.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对转杯纺、喷气纺设备风纱线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述,并对赛络纺、集聚纺等新技术做了介绍。提出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纱线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新型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国产CNG橡胶节电锭带和转杯纺高速龙带的运转性能和纺纱质量.对CNG橡胶节电锭带、棉锭带和进口锭带的物理性能、纺纱质量及节电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在F1603型转杯纺纱机上对国产NYCO高速龙带和进口龙带进行了纺纱试验对比.结果表明:CNG橡胶节电锭带扯断强力高,抗静电性好,相对于棉锭带纺纱质量改善,节电效果好,其纺纱质量与进口锭带无差异;国产高速龙带具有传动效率高、节电、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认为国产节电平带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转杯纺设备上开发生产了73.8tex、36.9tex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纱: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和转杯纺工艺流程,针对大豆蛋白纤维抱合力差、纺纱静电严重、湿度敏感、纺纱困难的问题,分析介绍了各工序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加强原料预处理和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优化配置工艺,有效解决了粘卷、成条困难、缠绕严重及成纱毛羽多的问题,保证了新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利用转杯纺纱机纺制阻燃维纶纯纺纱的可行性及纺纱工艺.通过纺制阻燃维纶纤维69.5tex、90.8 tex、107.4 tex纯纺纱,分析了纺纱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各工序工艺配置情况及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实践表明,针对阻燃维纶纤维静电严重造成纺纱缠绕的问题,纺纱前要对阻燃维纶纤维加抗静电剂进行处理,梳棉工序适当降低梳理速度、合理配置针布、调整好各部位梳理隔距,并条工序采用处理胶辊并结合重加压,适当降低车速,转杯纺工序降低车速,同时加强各工序车间温湿度管理,可以保证纺纱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再用纤维加工转杯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纺织厂回丝、坏纱及服装业边角料加工的再用纤维可用于转杯纺纱。文中对再用纤维的可纺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可行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出的转杯纱成纱质量好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C 18.2 tex转杯纱生产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在R20型转杯纺纱机上纺制细号纱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合理配棉,清梳联工序加强混和和排杂,梳棉工序减少短绒,并条工序合理牵伸分配,转杯纺工序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和纺纱器材,加强设备维护,控制好温湿度,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转杯纺超长粗节纱疵,提高牛仔布布面质量,通过分析超长粗节纱疵的特征、前纺工序与转杯纺工序生产中造成的原因,以及进行生产实践,总结出控制超长粗节的措施.超长粗节纱疵是设备、操作、工艺、空调等综合管理失控所造成的,生产中通过预防棉卷过厚、棉条过粗及毛条的产生,加强半制品质量的控制,转杯纺加强纱疵情况、设备、操作及工艺的动态检测和调整,使C 36.4 tex转杯纱超长粗节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