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国外制造行业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是营业额的4%以上,但是即使在我国几百家重点企业中,平均信息化投入也只有营业额的0.2%左右。这个差距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因此,为了尽快缩短国内外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并确定以国家科技部牵头,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列入我国“十五”重大攻关计划。 “国家投入8亿元,地方投入13亿元,企业自筹91亿元,加起来就是一个百亿工程。”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杨海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4~5年后,我国至少有2000家企业成为数字化企业,这些企业将突破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应用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培训各种层次制造业信息化人才100万人次;形成若于个专业化、网络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和服务联盟;建立应用示范、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三大体系,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化》2013,(1):8-8
河北组织召开的全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推进会上公布,“十二五”期间,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将投入164L元,其中省市各级财政投入约1亿元,企业配套约15亿元,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18日,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发布会。会上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李健宣布了刚刚评测完成的2001~2002年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这是政府第一次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公布与众。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推行信息化,那时候推进信息化的模式分为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的信息化。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准。我国,国家信息化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政策。在这样的形式下,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信息化发展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区域信息化的发展又与地方各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带动区域信息化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湖南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一直是湖南省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重视和得力的政策措施下,湖南省的企业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2002年湖南启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以来,共计投入6.1亿元,其中示范企业投入达到5.63亿元,从而促进湖南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以区域建设带动全面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湖南省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PDM为基础,构造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央确立的重大战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此,科技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司会同有关部门,在“九五”CAD/CIMS应用工程的基础上,投入8亿元资金,进一步整合有关科技资源,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由于软件厂商接触的企业很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他们对“制造业信息化”的看法很有现实意义,又值《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这一新刊名启用之际,为此本刊邀请了国内部分软件厂商代表,围绕国内企业现状以及厂商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为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等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排名不分先后),希望能帮助读者从各个方面加深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黄石市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传统制造业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多年来,黄石通过构筑政策、信息、技术三大平台和建设领导、中介、人才三大体系,打造了具有黄石特色的示范体系。黄石市先后建设了以机电、冶金、建材为主50家示范企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企业2家,省级示范企业8家;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7项,市级项目48项;社会投入信息化资金3.7亿元,建立了12家中介和技术服务机构,培养了1000多人的专业信息化队伍。  相似文献   

7.
2002年天津市科委立项支持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于2003年底全部通过验收.该项目完成了天津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重要部分,根据区域制造业信息化多层次的需求,开展了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制造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与统计,指数分析,数字化管理技术行业解决方案研究与实施,典型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研发与应用,机电产品协同设计平台开发与区域ASP平台预研究,并进行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方法与支持工具研发.工程的实施积极营造了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建立了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抓好典型示范和推广应用,围绕数字化深化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8.
记者蒋湘辉报道占我国GDP总量40%、财政收入50%、出口90%的制造业,其2002年的信息化指数比2001年增长了18.21%,被调查的4000多家企业平均IT投入由177.9万元增加到219.4万元,涨幅达23.28%,企业平均利润由1847万元增加到2525万元,  相似文献   

9.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整合科技资源、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应用,推进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变革,带动产品设计和制造模式的创新、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模式的创新,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适应全球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制造业信息化作为企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手段,正日益受到政府和制造企业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和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概念和相互关系,并提出搞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市场情况 根据易观国际研究,2006年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市场为12.26亿元.其中,58%来自合资企业,36%来自大型内资企业,剩下的6%来自中小型内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国内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与应用示范标杆.除少部分以生产商用车为主的中小型合资企业外,对于大部分合资企业,其信息化建设投资策略为: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央确立的重大战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此,科技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司会同有关部门,在"九五"CAD/CIMS应用工程的基础上,投入8亿元资金,进一步整合有关科技资源,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该行业企业普遍对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据调查,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都设置了信息化主管部门,并由企业高管层亲自担任信息化主管CIO。信息化给装备制造业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4.
李健 《数码世界》2003,2(4):1-1
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加快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今年年初.科技部决定在“九五”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上.拿出8亿元拨款作为引导资金,与国务院信息办,国家经贸委.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等联合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行业全面推开,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省市投资规模概况北京每年投入科研经费800万元以上,总体投资4000万元以上。上海每年拟投入配套经费4000万元天津总体预算5亿元,其中国拨经费4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56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4亿元。重庆十一五期间,专项投入1000万元,带动相关部门资金投入10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资金17000万元以上。青岛设立制造业信息化科技专项资金5000~6000万元,组织企业投入3~4亿元。宁波示范企业专项每年8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共安排4000万元;信息化专项每年1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共投入5000万元。黑龙江省科技厅每年安排1300万元,省经贸委与省信产厅每年各安…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技术内涵及其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同时考虑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横向一体化和基于多层分布式对象技术的纵向一体化。分析了制造业信息化与现有的分布式对象结构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分布式支撑环境的主要技术内涵。给出了一个面向制造业信息化分布式支撑环境的典型框架结构,该架构通过Web Service服务层整合异构分布式对象,并用传统的Socket通信方式以解决实时通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十五"期间由科技部牵头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各地方省市在"创造环境"、"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性,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地方省市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一、2002年完成的四件大事 1.建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制度体系,初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稳定的工作基础 2002年的工作在"营造环境"方面下了大功夫,由科技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成立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并且由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的有关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地方信息化办公室或办事机构.同时,以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咨询机构也已成立,一个生机勃勃的工作体系已经建成,从而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预测,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以超过7%的速度快速增长.制造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格外关注.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拉大现代化企业竞争的差距.展望2004年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将会更加如火如荼,IT技术的应用也将格外引人注目.以下是笔者认为有可能成为2004年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世界》2002,(10):58-6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2年度应用软件产品测评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国家“十五”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制造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与数据库”项目的重点课题之一,是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范由基本原则、三维CAD软件测评指标、ERP软件测评指标三部分组成,旨在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2年度应用软件产品测评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规范支持,实现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软件产品的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评价。 本期我们将刊登本“规范”的第三部分——ERP软件测评指标的主要内容,这个部分规定了ERP软件产品测评的基本功能、基础性能和用户文档等测评指标,希望能够对ERP软件开发商、测评机构、企业用户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