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已有互认证量子密钥协商协议需要可信或者半可信第三方参与造成的步骤繁琐且通信量大的问题,基于Bell态和其纠缠交换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两方量子密钥协商协议。该密钥协商协议无需可信或者半可信第三方的参与,就能实现参与者之间的身份互认证和公平的密钥协商,因此降低了协议的通信复杂度。安全性分析表明,该互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能保证身份认证过程可以抵抗假冒攻击,密钥协商过程能抵抗外部攻击和参与者攻击。另外,与已有互认证量子密钥协商协议相比,该协议的量子比特效率较高,且其量子态制备和测量用现有技术更易实现。  相似文献   

2.
匿名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新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一种新的匿名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它使移动网络向用户提供匿名服务,访问网络与非法窃听者无法获知用户的身份信息,保证了用户身份、所在位置和行踪信息的机密性。该协议可以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产生的会话密钥对通信双方是公正的。协议将双钥体制和单钥体制有机的结合起来,结构简单,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对Xu等人近期提出的一个基于智能卡的动态身份用户认证(简称XJWM)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能抵抗冒充攻击和密钥泄露攻击,且不能实现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 然后利用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算法及生物认证技术,提出一个新的多服务器环境下多因子远程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有效弥补了XJWM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 最后,用改进的BAN逻辑证明了新方案密钥协商的正确性、会话密钥机密性与新鲜性以及双向认证性.性能与安全性分析说明新方案在少量增加通信、存储和计算量的情况下具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给出了一种有效攻击,指出其无会话密钥托管的协议存在安全缺陷.当密钥生成器(PKG)被恶意控制时,协商的会话密钥仍能被计算出来.为了抵抗这种攻击,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改进的协议在标准模型下是可证明安全的,具有无会话密钥托管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BDH困难问题,借鉴环签密方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群组匿名认证密钥协商方案.该方案首先在实现群组成员认证的前提下,协商出安全的会话密钥;对群组内外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匿名,即群组之外的用户完全不能获悉参与协商的成员组成,群组内的成员了解参与协商的成员组成,但不能识别成员的身份信息;支持节点的动态群组密钥更新,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中的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新协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了一个新的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解决了移动通信中移动用户与网络之间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问题.使移动网络系统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访问网络与非法窍听者无法获知用户的身份信息,保证了用户身份信息和所在位置信息的机密性,并通过为用户分发临时签名私钥和匿名数字证书提供不可否认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通过一个保存了客户的口令或是关于口令的验证值的可信第三方服务器,实现了两个需要相互通信的客户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但由于口令的低熵性,使得现有的很多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容易遭受字典攻击。在现有协议的基础上,利用对称加密算法和Diffie-Hellman两方密钥交换方法,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能抵御各种现有的攻击,并提供完美的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匿名性能够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不受非授权方侵害.针对接收者隐私保护的需求,基于双线性对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匿名多接收者密钥封装机制.利用一次匿名密钥协商技术和Hash函数生成临时密钥,从而实现接收者的匿名.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其在选择密文攻击和身份攻击下满足封装密钥的机密性和匿名性,具有较高的效率且密文较短.  相似文献   

9.
基于身份公钥的移动IP认证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设计一个移动IP的认证方案. 该方案实现移动IP各实体间的相互认证和可确认的密钥协商,并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证用户身份和位置信息的机密性. 通过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满足移动IP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匿名分组身份验证算法,该算法可以非常可靠地解决网格计算平台之间的身份匿名验证问题.算法使用一个硬件模块TPM解决远程的身份验证,并通过TPM机制提供可靠的匿名验证和平台认证功能.算法中所有涉及的验证过程都是基于匿名机制实现的.除了实现匿名验证机制以外,算法还提供一套完整标记恶意网络实体的方法.提出了网格计算中虚拟分组的匿名认证平台架构,并在此架构基础上分5步实现该匿名验证算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匿名分组身份验证算法,该算法可以非常可靠地解决网格计算平台之间的身份匿名验证问题.算法使用一个硬件模块TIM解决远程的身份验证,并通过TPM机制提供可靠的匿名验证和平台认证功能.算法中所有涉及的验证过程都是基于匿名机制实现的.除了实现匿名验证机制以外,算法还提供一套完整标记恶意网络实体的方法.提出了网格计算中虚拟分组的匿名认证平台架构,并在此架构基础上分5步实现该匿名验证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为增强无线网络接入认证的安全性,结合可信计算技术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一种无线环境下的可信网络连接协议.该协议仅需6轮交互就能实现STA与AP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同时实现AS对STA的平台可信性验证.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与IEEE802.11i的接入认证方案相比,新协议的安全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宏电路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网络及数据接入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宏电路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案。该方案将密钥协商协议和身份批签名验证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可用于对同类数据流的签名进行批量验证的方法;采用密钥协商协议避免了口令攻击、假冒攻击等威胁,在密钥协商协议中采用无证书隐式认证方式解决了传统证书认证中密钥托管和认证过程中隐私信息暴露等问题;采用批量签名验证算法解决了逐个签名验证的计算开销大和验证效率低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单签名者的批量签名验证中具有较显著的验证效率。  相似文献   

14.
车载自组网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隐私一直是被关注的2个难题。特别是在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向边沿端移动的去中心化趋势下,分布式的认证集群开始取代单一的认证中心,而现有的认证方案中较少考虑到认证服务集群的稳定性。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车载自组网中基于密钥协商的条件隐私保护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树实现密钥协商协议中的密钥生成和更新,以保证认证服务集群中各个服务节点之间的信息同步;同时,结合匿名认证技术和分布式认证集群共同保障车辆、认证服务集群、可信权威之间的认证过程的隐私和安全。该方案不仅可保护车载自组网中的安全和隐私,还可维护认证集群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5.
身份证明是可信计算的基本特征,针对隐私CA可能成为证明过程的性能瓶颈且不存在合适的商业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隐私CA模型,通过代理代替隐私CA签发身份证明证书和引入有效性证书,能有效降低隐私CA负载,提供更强的隐私保护能力,增强隐私CA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涉及的3类公钥证书进行撤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的操作系统引导机制存在关键验证信息被绕过的风险和引导数据被篡改的安全隐患,基于可信计算理论,结合带光盘文件系统的智能卡技术,提出了基于通用智能卡的可信引导方案.在不改变智能卡和终端设备的硬件和固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智能卡的存储数据和磁盘的引导数据,实现用户身份信息、智能卡和终端设备绑定的安全目标,将可信计算机制从开机加电扩展至应用层,确保操作系统的初始状态可信.通过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证明终端设备引导的安全性,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