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集矿区地表水蒸发作用较强,相对富重氢氧稳定同位素,d值较高,松散层水和煤系砂岩水蒸发较弱,相对贫重氢氧稳定同位素。新生界松散层水是亚现代水与近期补给水的混合,新集一矿和二矿煤系砂岩水主要为亚现代水或亚现代水与近期补给的混合水,而新集三矿、刘庄矿和板集矿存在新生界松散层现代水对砂岩裂隙含水层的补给。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氢氧同位素氚、氧-18测试数据分析本钢郑家水源地的地下水形成在五十年代,其补给区主要是郑家河上游的山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皖北矿区各含水层长观孔和矿井下的深层水疏放孔对4个主要突水含水层取样,测试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建立并分析了矿区地下水的混合模式及水力联系特征.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地下水补给区平均标高与温度,即:太灰水与奥灰水补给区平均标高均大于130 m,四含水和煤系水补给区平均标高在30 m以下;4个含水层大气降水补给温度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焦作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X R F、X R D研究了煤矸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用H R-ICP-M S、AF S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煤矸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以及F e2O3、CaO、M gO、N a2O、K2O、Ti2O等,矿物组成为石英、高岭石、白云母、方解石及埃洛石。最后,对焦作矿区煤矸石在制备建筑材料、微量元素利用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15号煤储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含水特征及水动力条件,从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矿井下的煤层水与煤层顶板灰岩水、地表水共51个水样进行氢氧同位素及主要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是煤层水和煤层顶板灰岩水的混合水。15号煤储层和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之间存在较强的水力联系,煤层在排水过程中接受灰岩水的大量补给。煤层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封闭性较差,水在灰岩裂隙中径流速度较快。煤层顶板灰岩水表现出 18O漂移的特点,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既表现出 18O漂移特点,也表现出D漂移特点,而排采3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则主要表现出D漂移特点。煤层气井排出水的δD和δ18O值都与矿化度TDS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6.
全球降水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全球降水同位素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综合概述 ,并结合我国降水同位素组成的监测资料及时空分布规律加以系统分析 ,为环境同位素应用于海洋学、水文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地质学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水循环示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陆望  桂和荣  殷晓曦 《煤炭学报》2008,33(10):1107-1111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临涣矿区地表水与生产矿井的长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30个水样,测试δD与δ18O,分析D与18O组成并对含水层水循环进行示踪.研究表明:临涣矿区深部地下水样点δ值在δD-δ18O关系图上绝大部分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线和矿区地表水线下部,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为各类含水层的补给主体.任楼井田煤炭采动影响第四系第四含水层明显,地表水补给第四系第四含水层速度快;临涣矿区的临涣、海孜与童亭四含水与大气降水未构成良好的水力联系.煤系砂岩地下水就整个临涣矿区来说,任楼井田埋藏相对较新.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在临涣矿区地下水径流速度相对较快,18O或D漂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黄平华  祝金峰  邓勇  绕文波 《煤炭学报》2013,38(Z2):448-452
为了合理评估当地降雨对浅层含水层的补给特征,为水资源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平衡原理和氚同位素衰变原理推导了水量平衡方程式及建立了地下水放射性氚同位素分布模型和地下水更新周期计算公式。基于该研究模型,计算受降雨补给的地下水氚浓度首先需要恢复当地降雨多年氚值系列;然后运用曲线法计算地下水氚值分布。上述模型在焦作煤矿区得以验证和应用,结果显示焦作煤矿区浅层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为62 a,验证了模型科学及合理性;同时表明地下水中氚浓度与补给降雨有紧密联系,而与排泄水体没有关联。应用地下水氚同位素分布模型能有效评估当地降雨入渗补给情况,而地下水更新周期计算公式可评估地下水开采情况及更新特征,实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山东济宁北部地下水系统铀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济宁市北部地区分布较大面积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裂隙岩溶地下水较丰富,目前已被当地纳入开发利用规划。该地区裂隙岩溶含水层埋深60~200m,地下水的补给机理极其复杂。但为了准确评价地下水资源,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必须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该文根据不同环境下、不同水体中铀同位素分布特征不同的特点,得出该地区岩溶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上覆孔隙水越流与裸露区大气降水入渗的结论,为解决济宁北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焦作矿区塌陷土地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焦作矿区塌陷土地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并对塌陷土地恢复利用进行了分区规划。  相似文献   

11.
氢氧同位素组成对阜新煤矿区矿井水来源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阜新煤矿区矿井水来源,2007年2 月份(冬季)、 5- 6月份(春、 夏季)先后2次采样测定了阜新煤矿区不同类的自然水体(雨水、河水和矿井水)的氢氧同位素(δD,δ18O)值,得到了当地大气降水线和矿井水的δD-δ18O组成关系.通过与全球、中国东部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降水的雨水线方程对比,结果表明:① 前后2次采样测定的δD,δ18O值几无差异,显示各类水中δD-δ18O组成稳定,不受季节、时间和分布区域影响的特征,说明阜新煤矿区水源单一,河水及地下水/矿井水来源即为大气降水;② 阜新煤矿区水体的δD-δ18O组成关系偏离Craig线,呈轻微的正向漂移,相关性不明显,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干燥气候下或封闭的盆地中,较强的蒸发作用是导致样品δD-δ18O关系偏离正常雨水线的主要原因,该结论非常符合阜新煤矿区的半干旱气候特征和内陆盆地地理特征;③ 采动裂隙网络构造了大气降水与矿井水之间直接的水力联系,有利于当地大气降水的δD-δ18O组成关系保持稳定,并使矿井水的δD-δ18O组成关系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12.
河南焦作矿区是我国著名的大水矿区,主采的二1煤层含气量较高,一般在10~ 20 m3/t,是开发煤层气的理想区块。但煤岩本身渗透率普遍较低并且具有很强的压缩性,进而导致难以自然开采。为了探索矿区压裂抽采试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对二1煤层与底板的力学特征、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抽采试验的工艺数据的实例分析,阐明了水文地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及压裂抽采井产能的影响机理,即强烈的地下水径流作用,使原先游离于储层空隙中的煤层气逸散殆尽,孔隙水压也使得大量吸附于裂隙中的煤层气难以解吸,因而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单井规模产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煤矿水害问题一直是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的难题,煤矿防治水工作和矿山水文地质工作已成为煤矿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介绍的直流电法是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布置在地面的所有电极对地层进行电阻率采集,进而在二维电阻率反演软件中得到二维电阻率断面图,较为直观的反应地下赋水情况,通过现场的实际的工作,圈定了导水裂隙带、采空区积水的范围,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GPS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阐述了GPS在矿区高程测量中作业方法、数据处理和精度等方面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对晋城矿区煤泥水处理系统原则工艺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城矿区煤泥水难处理的问题 ,从微观角度 ,在煤泥粒度组成、矿物成份组成、水质特征三方面 ,论述了煤泥水系统的基本特性 ,并从机理上分析了煤泥水内部颗粒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了晋城矿区煤泥水系统处理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程潮铁矿矿区内水资源的综合分析, 阐述了对矿区工业用水系统的技术改造:采用回收处理工艺对井下地下水进行再回用,实现工业生产用水系统密闭循环,为矿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集潘谢矿区太灰水和奥灰水共28个水样,通过Piper三线图、因子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矿区深层灰岩地下水离子成分特征及其来源,揭示水岩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太灰水为低矿化度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和Cl-Na型;奥灰水为高矿化度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两含水层为碱性水,常规离子变异系数较小,水环境较为稳定;②太灰水中Na+不仅来源于蒸发岩的溶解,还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作用,奥灰水中水岩交互作用以蒸发岩溶解为主;两含水层均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太灰水的交替吸附比奥灰水强烈;③太灰水和奥灰水主要源于暖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氘盈余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氘盈余平均值(10‰),蒸发作用不强烈,空气相对湿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