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2台串联环状生物膜培养反应器(biofilm annular reactor,BAR)模拟氯胺消毒给水管网系统,通过对余氯、NH4+-N、NO2--N、NO3--N、DO、异养菌(heterotropic,HPC)及亚硝化菌(amnoniu-oxidizing bacteria,AOB)等指标进行检测,共同评价氯和亚氯酸盐2种消毒剂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出厂水再投氯消毒可造成NH4+-N降解,使得NO2--N和NO3--N产生积累;再投亚氯酸盐更易提高管网中余氯和DO的质量浓度,使得NO2--N和NO3--N质量浓度降低,可有效地控制硝化作用;与投加氯消毒时相比,投加0.6mg/L亚氯酸盐时,第1台BAR中悬浮和生物膜中HPC分别平均降低了2.58log和2.86log,悬浮及生物膜中AOB降低约1log,亚氯酸盐能对AOB起到控制灭活效果而等量氯对其几乎没有灭活效果.因此,在控制管网硝化作用方面,亚氯酸盐与氯胺联用的消毒效果优于氯与氯胺.  相似文献   

2.
采用2台串联BAR模拟给水管网系统, 通过对余氯、NH4+-N、NO2--N、NO3--N、DO、HPC及AOB等指标检测, 评价氯和二氧化氯2种消毒剂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比等量氯更易提高管网中余氯质量浓度和DO质量浓度;氯消毒阶段NH4+-N降解, NO2--N和NO3--N积累, 而投加二氧化氯后可有效控制硝化作用;与投加氯消毒相比, 投加等质量浓度 (0.6 mg/L) 二氧化氯时, 第1台BAR中悬浮和生物膜中HPC分别降低了2.54 log和1.63 log, 悬浮及生物膜中AOB降低约1 log;二氧化氯能对AOB起到控制灭活效果而等量氯对其几乎没有灭活效果, 在控制供水管网硝化作用方面, 二氧化氯与氯胺联用的消毒效果优于氯与氯胺.  相似文献   

3.
受污染饮用水水源中都含多种有机氮类化合物,会对氯消毒效果产生影响.试验采用有机氮类化合物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和甲胺,研究了有机氮类化合物浓度和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类化合物都会和自由氯迅速反应生成大量的有机氯胺,使消毒效果显著下降;不同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氯消毒效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半胱氨酸的影响最为明显,使得氯几乎丧失消毒能力.因此,对有机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去除应考虑改善氯的投加方式或氯消毒工艺,建立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作为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静态试验考察氯胺投量和反应时间对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胺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均对出水AOC及MAP产生影响,水样中ρAOCρMAP变化范围较小,反应速率慢,ρAOCρMAP的增减与氯胺投量不成正相关,氯胺消毒对MAP的影响相对AOC较小,但鉴于微生物对碳、磷的需求特点,氯胺消毒对MAP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氯乙醇生产中存在的收率低、能耗高、污染环境等缺点,采用萃取的方法解决氯化氢和氯乙醇的分离问题。以有机概念图为理论依据,选择较适宜的萃取剂,并对所选萃取剂的萃取效果进行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辛胺作萃取剂,通过化学萃取和物理萃取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萃取副产物氯化氢和氯乙醇,避免了氯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后续分离中降低了能耗,最终得到质量分数98.3%的氯乙醇产品。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强化消毒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作为检测指标,以实验室配水为试验水样,观察了高锰酸钾和氯胺单独和联用灭活水中微生物的效果,探讨一种发挥高锰酸钾和氯胺优势的饮用水消毒方法.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氯胺联用对指示微生物灭活效果好于这两种消毒剂单独使用的效果.Berenbaum公式计算证实,高锰酸钾和氯胺联用在降低微生物指标上的作用均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常规水质指标和生物稳定性的相关性,以我国东北某城市某小区供水管网为对象研究生物稳定性.采用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作为指标评价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并对管网中影响BDOC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管网水中BDOC变化范围为0.11~0.40 mg/L,属于生物稳定的饮用水,从管网入口到管网末梢,沿程各点BDOC变化不大;常规水质指标中,浑浊度和BDOC是正相关,而pH和BDOC是负相关.控制管网水中细菌的再生长,不能单单控制生物稳定性指标,应该把BDOC的控制与余氯的控制和浑浊度的控制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预氯胺化对滤后水水质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预氯胺化的滤后水与常规过滤的滤后水的浊度、CODMn、颗粒数、UV254等4项指标进行测定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预氯胺化工艺对滤后水的以上指标能够有效去除,进一步改善了滤后水水质,提高了出水的微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乙醇胺为原料,先亲核取代生成2-溴乙胺氢溴酸盐,再与对氯苯甲酰氯进行Schotten-Baumann反应,最后与吗啉反应生成吗氯贝胺的合成工艺.探索了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合成吗氯贝胺收率的影响,实验选择并优化了工艺参数,三步反应产物收率达到73.7%.  相似文献   

10.
氯胺消毒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好;氯胺消毒增加接触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三氯乙酸的生成量4 h后基本稳定,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的生成量24 h后基本趋于稳定;升高pH有利于降低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副产物的种类,当pH至8时没有检测到一溴二氯甲烷,三卤甲烷的总量也比pH=7时减少82.3%,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都降低,二氯乙酸减少程度比三氯乙酸减少的程度略大;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的控制自由氯消毒所产生的溴代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供水管网中,影响余氯消耗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影响余氯在主体水中衰减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主体水中p H的变化对余氯衰减速率常数(kb)的影响不大,而随着温度(t)、初始氯质量浓度(C0)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TOC)的变化,kb均有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出来,并建立主体水余氯衰减水质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实际管网中,可增强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The size of bubbles created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eral separation achieved. Meanwhile, it is believed that frother transport between phases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the phenomena occurring in the bulk and froth phases in flotation, as frother adsorbed in the surface of rising bubbles is removed from the bulk phase and then released into the froth as a fraction of the bubbles burst. This causes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in the froth compared to the bulk concentration, named as frother partitioning. Partitioning reflects the adsorption of frother on bubbles and how to influence bubble size is not known. There currently exists no such a topic aiming to link these two key parameters. To fill this vacancy,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bubble size and frother partitioning was examined. Bubble size was measured by sampling-for-imaging (SFI) technique. Us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sis to measure the frother partitioning between froth and bulk phases was determined. Measurements have shown, with no exceptions including four different frothers, higher frother concentration is in the bulk than in the froth. The results also show strong partitioning giving an increase in bubble size which implies there is a compel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represented byCFroth/CBulk andD32. TheCFroth/CBulk andD32 curves show similar exponential decay relationships as a function of added frother in the system, strongly suggesting that the frother concentration gradient between the bulk solution and the bubble interface is the driving force contributing to bubble size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外加碳源碳氮质量浓度比值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低碳氮质量浓度比值城市污水脱氮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厌氧末期、好氧初期投加外加碳源乙酸钠,通过改变碳源的投加量相应的改变系统内的碳氮质量浓度比值.测量每次试验进出水COD、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以及总氮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当外加碳源后碳氮质量浓度比值为5.88时,系统对COD质量浓度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6%;将碳氮质量浓度比值由3.48增大到11.79,但其对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去除率均在90%以上,当外加碳源后碳氮质量浓度比值为3.48时,NH3-N去除率最高为99.37%;外加碳源后的碳氮质量浓度比值为7.94时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83.95%.结论外加碳源的加入使得SB—BR系统对低碳氮质量浓度比值生活污水中的COD、NH3-N、T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使系统脱氮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利用TiO2/ACF,以主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灯为光源,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内的苯酚溶液,考察了动态条件下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设计、制作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器优化了水力条件,强化了光源利用;在动态条件下,TiO2/ACF光催化氧化去除苯酚主要影响因素有溶液pH、光强、废水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通氧条件等.在苯酚初始浓度为40 mg/L,废水pH=7.5,反应器内紫外灯光强为1.75 W/L,起搅拌、充氧作用的空气量Q=2.6 mL/(min·L),苯酚废水流量为0.05 L/min,即废水在反应器中的HRT约为7.67 h时,苯酚去除率可达91%,COD去除率约为79%.  相似文献   

15.
低速条件下给水管线中余氯衰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低速条件下给水管线中水质的余氯的衰减变化状况.方法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水质模型,用数值模拟给水管线中余氯的衰减变化规律来反映给水管网中的水质状况.结果当给水管线中流速较大,水流处于高雷诺数紊流状态时,氯的随流迁移在组分传输过程中占主导作用,通常忽略扩散项,采用一维水质传输模型数值模拟管线中的余氯变化规律.但在管网末端或者夜晚供水时段,管线中的流速可能较低,忽略扩散作用将给模拟结果带来较大误差.这时需考虑求解包含扩散项的一维水质移流扩散模型.结论给水管线在低速条件下,需求解包含扩散项的一维水质秽流扩散模型来数值模拟余氯的衰减变化规律,以提高模拟结果准确性。从而真实地反映给水管线中水质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6.
UZBAF对生活污水进行碳氧化/NH4^+—N硝化一体化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NH4^+—N进水容积负荷Ni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当Ni〈0.8kgNH4+—N/m^3·d时,出水NH4^+—N浓度〈10mg/L.  相似文献   

17.
在传质扩散方程的基础上,研究其稳态情况下的求解过程,建立了一根管段上余氯随位置变化的衰减模型,讨论了余氯随管段距离的衰减系数与余氯反应衰减系数的关系,并通过一根实际管段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同时检测鲭鱼罐头中7种多氯联苯(PCBs)的亚临界水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亚临界水中加入活性炭纤维为固相萃取剂,在200℃的条件下,提取40 min,随后,用2 mL乙酸乙酯洗脱。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PCBs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001~0.100μg/mL;在2.0、10.0、50.0μg/kg(n=6)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79.4%~91.0%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12.3%;检出限(S/N=3)为0.016~0.046μg/kg;定量限(S/N=10)为0.048~0.139μg/kg。该方法绿色环保、稳定、可靠,适用于鲭鱼罐头中多氯联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模拟常规工艺对水中氯苯的去除效能,测定了粉末炭(PAC)对原水中氯苯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并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常规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氯苯;PAC可快速地吸附水中氯苯,5min吸附量可达平衡吸附量的80%以上,30min吸附量可达98%以上。建立了PAC投量与氯苯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的关系式,并通过小试进行了验证,得出了吸附时间为30min时,不同PAC投量所能处理的原水中氯苯最大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