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衍生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跟踪考察汾酒发酵过程酒醅中有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利用酸度计和酸碱中和法考察酒醅pH值及总酸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酒醅酸度随发酵的进行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9~11d略有下降,发酵结束后酒醅pH值下降至3.3左右,总酸度升高了约25度;酒醅中有机酸以乳酸含量最高,占支配地位,乙酸含量次之,其含量均随发酵的进行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发酵后期乳酸含量为同期乙酸含量的10倍以上;各有机酸在酒醅中的质量比与在成品白酒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提出缩短汾酒夏季大茬发酵时间为9d左右,并相应增加发酵轮次,以解决酸败问题并缩短发酵时间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地缸内材料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材料单独流酒,发现:⑴汾酒酒醅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分、酸度、酒度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⑵不同深度酒体的微量成分比例存在较大差异。⑶不同层次酒体感官差异明显,中层酒最优,上层其次,下层酒最差。  相似文献   

3.
以汾酒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不同制作过程中的酒曲以及制曲环境样品为材料,采用酶物理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两种方法对不同样品DNA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酶物理化学法获得了质量及纯度较好的DNA。后续实验表明,酶物理化学法提取获得的高质量DNA能全面反映汾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汤有宏  穆文斌 《酿酒科技》2007,(2):48-50,54
对发酵过程不同有机酸对酒醅发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酒醅中的各种有机酸对酒醅发酵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影响大小排序为己酸、丁酸、乙酸等;实际生产过程酒醅的己酸应控制在25mg/100g以下、丁酸为20mg/100g以下,且己酸、丁酸总量应控制在40mg/100g以下,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出酒率;糖化力较低时,应该提高曲的发酵力,保证酒醅发酵正常,实现产质量的稳定。(孙悟)  相似文献   

5.
对汾酒酒醅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结构,得到了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的物质成分、真菌类别和群落组成,对比分析大(米查)和二(米查)酒醅的差异性.结果 显示:汾酒酒醅发酵过程的物质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大(米查)和二(米查)酒醅中物质的消长规律有较大差异性,酒醅样品一共获得98个...  相似文献   

6.
浅析酒醅酸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析酒醅酸度范文来,陈宗敬(江苏洋河酒厂)一前言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酒醅酸度与出洒率和质量关系密切。过高的酸度,不仅阻碍酒醅发酵,造成出酒率的掉排,而且长期以往,造成酒醅的酸败,不得不挑窖而重新升缸(即立)。当乳酸乙酯高于己酸乙酯含量时,往往会使浓香...  相似文献   

7.
对发酵过程不同有机酸对酒醅发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酒醅中的各种有机酸对酒醅发酵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影响大小排序为已酸、丁酸、乙酸等;实际生产过程酒醅的已酸应控制在25mg/100g以下、丁酸为20mg/100g以下,且已酸、丁酸总量应控制在40mg/100g以下,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出酒率;糖化力较低时,应该提高曲的发酵力,保证酒醅发酵正常,实现产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酒醅酸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抗  傅宏兵  叶红 《酿酒科技》2007,(10):65-67
大曲酒生产过程中酒醅的酸度直接影响酒醅的发酵结果、影响酒的质量和产量。酒醅中适宜的酸度具有:①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促进酵母菌生长发酵;②有利于酒醅淀粉的糊化和糖化;③可增加呈香呈味物质的形成;④促进酯化反应。控制入池酸度,保持平稳的升酸幅度是酒醅正常发酵和生产稳定的前提;适当提高酒醅酸度可提高出酒率和酒质。(孙悟)  相似文献   

9.
贾金辉  高鲲  黄克强  刘嘉琳 《酿酒》2022,(6):128-130
以新鲜蓝莓为原料,研究酿造蓝莓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K2S2O5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三个因素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蓝莓酒的最佳酿造工艺:K2S2O5添加量121.8 mg/L,接种量198.8 mg/L,发酵温度27.2℃,得到蓝莓酒的感官评分为97分。  相似文献   

10.
梁国伟  徐亮  张宝荣  李艳 《酿酒科技》2009,(7):106-108,113
山楂是我国的特色果品,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果实中果肉营养丰富而全面,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果品.以山楂为原料开发研制的发酵型山楂果酒,不仅解决了鲜山楂贮藏问题,而且提高了山楂的附加值,同时山楂酒又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对发酵型山楂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报道,应用HPLC测定了山楂酒中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山楂酒中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乳酸含量分别为:3366.34 mg/L、1791.172 mg/L、646.736 mg/L、0.276mg/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糟醅中酒精度进行测定,结合单因素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馏出液量对糟醅中酒精含量测定的影响.用Design-Expert8.0软件中的BBD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影响显著的3个实验测定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对实验中的响应值R1(即酒精度)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糟醅中酒精含量的测定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2.8,浸提时间30.00 min,浸提温度40℃,电炉功率600~700W,馏出液量30.00mL.预测最优值为4.72919%vol,实际测量值为4.697 %vo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蒸馏过程中甑内乙醇和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过程以及馏出规律的研究,重点就醅层高度对蒸馏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验数据表明,浓香型大曲白酒蒸馏过程中醅层高度以0.9~1.0m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有效保证蒸馏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5~10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4、9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古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3~2.01之间,在发酵过程中波动较小;酒醅古菌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表明古菌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 质谱(GC-MS)分析方法,跟踪考查汾酒发酵过程酒醅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酒醅中大多数香气成分的含量在正常发酵期内随发酵进行呈上升趋势,发酵前期增长较快,发酵中后期增长趋于缓慢;但某些香气成分的含量及量比关系与白酒产品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汾酒夏季生产没有必要延长发酵期,适当缩短发酵时间可能更好。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增乙降乳,进一步探明白酒蒸馏机理改善蒸馏条件,是提高白酒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圆圆  毛晓东  张玉梅 《酿酒》2011,38(3):32-34
以白云边酒厂第四次酒入池酒醅正常生产窖池为研究对象,研究酒醅在窖池内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酒醅在窖池内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酵母菌、细菌、芽孢杆菌及少量霉菌.窖池内上、中、下层不同层面的微生物区系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总的分布趋势是上层高于中下层,原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也是上层大于中下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整翻沙入窖糟淀粉浓度,并跟踪观察发酵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淀粉浓度越高酒质越好;C方案产质皆优,B方案可极大节约成本且酒质较优.  相似文献   

17.
太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太白酒厂秋季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对窖池酒醅的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构成及演替呈动态消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发酵4d时上中层酒醅中的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增殖迅速;发酵7d后,好氧细菌和芽孢菌急剧增殖,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急剧减少;发酵18d以后,酵母菌、好氧细菌和霉菌均急剧减少,芽孢菌的数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8.
马群  张时云  刘杰 《酿酒科技》2012,(11):65-68
选取白云边公司酿造二车间4个班组作为试验班组,对2011~2012年度酿造生产期间几个试验班组每轮入池酒醅的水分、酸度、糖分、淀粉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各轮次酒的一级酒品率及出酒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与出酒率及酒质的相关性,讨论了影响大曲酒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对酿造生产如何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