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中研究了木聚糖酶酶解甘蔗叶高温蒸煮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化条件为液固比13:1,酶用量40IU/g干基,酶解温度60℃,pH值6.0,反应时间2.5h.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蒸汽爆破结合酸降解处理甘蔗叶提取木糖过程中爆碎压力、维压时间、料液比、粒度等对木糖溶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糖溶出量随爆碎压力增加而增加,随维压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粒度增大而减小,随固液比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得到最佳爆破工艺是爆碎压力:1.2Mpa,维压时间:12.5min,粒度:100目,固液比1:15。辅助电子扫描电镜分析爆破渣表面,初步探讨蒸汽爆破机理,表明蒸汽爆破处理方式能够促进甘蔗叶酸催化水解提取木糖。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蒸汽爆破预处理后得到的甘蔗叶中提取木糖,采用酸催化水解法处理甘蔗叶研究了提取木糖过程中各因素对木糖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得率随硫酸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随液料比增大而增大,随反应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解温度增高,先增大后减小。最佳酸解工艺条件是,硫酸浓度2%,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00℃,液料比是11:1(v/w)。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稻壳中木聚糖的提取率,稻壳经3%的硫酸预处理后再用碱法进行木聚糖的提取,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先对提取温度、NaOH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木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9.8℃、NaOH浓度10.7%、固液比1∶13(m∶V)、提取时间5.1h.该条件下,木聚糖提取率可达76.57%.  相似文献   

5.
旨在寻找一种甜玉米穗轴中水溶性木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以甜玉米穗轴为原料,采用酸预处理高温蒸煮法提取木聚糖,正交实验后获得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并验证其提取率。木聚糖液经脱色、脱蛋白处理后,使用Capto Q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木聚糖液进行纯化。结果如下:3g/L的H2SO4浸泡12h后,料液比为1:10,蒸煮温度为150℃,蒸煮时间为60min,提取率为27.32%。柱层析纯化后,木聚糖提取液的收率为51.8%,冻干粉木聚糖含量为82.7%。本文对甜玉米穗轴的木聚糖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蒸汽爆碎处理甘蔗叶提取木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蒸汽爆碎处理甘蔗叶提取木糖过程中爆碎压力、维压时间对木糖溶出量的影响:木糖溶出量随爆碎压力增加而增加,随维压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粒度增大而减小,随固液比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并采用响应面实验和DesignExpert7.0软件分析实验设计拟合得到的模型较好地符合实际,并得到最佳爆碎工艺为:爆碎压力1.1MPa,维压时间12.5min,粒度100目,液料比15∶1(v/w),蒸汽爆碎是一种很好的甘蔗叶提取木糖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棉籽壳为原料,通过对棉酚含量的HPLC测定,采用蒸煮加碱液浸提的复合方法,分析了棉酚含量以及不同碱溶液浓度、温度、固液比和时间对棉籽壳中木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棉籽壳中棉酚含量为0.0163%;棉籽壳在蒸煮温度115℃、加水量100g/L的条件下蒸煮45min,以固液比1∶15,10%NaOH,100℃浸提0.5h,提取率可达62.8%。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芯为原料,经高温预处理后,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玉米芯木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木聚糖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7%,料液比1∶25,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以玉米芯计还原糖的含量为64.10 mg/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00.14 mg/g,木聚糖得率为9.01%。  相似文献   

9.
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的剩余物,我国的年产量高达1350万吨,目前主要用作锅炉燃料,少量用作人造板、制浆造纸的原料,总体利用价值较低。因富含半纤维素,甘蔗渣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功能性低聚木糖资源。本文研究了以甘蔗渣为原料,利用碱法提取其中木聚糖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得到了以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甘蔗渣中木聚糖的优化工艺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h、固液比3∶70(g/mL,下同)、碱液浓度20%(W/W)、颗粒度20 40目,各工艺因素影响该提取过程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碱液浓度>原料颗粒度。在上述优化工艺下,木聚糖的平均得率(以D-木糖表示)为6.998%。本研究结果能为有效解决大量制糖工业剩余物的利用问题提供思路,同时能为甘蔗渣木聚糖的精深加工和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碱提取法制备小麦麸皮阿拉伯木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和流变分析方法考察不同NaOH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阿拉伯木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OH浓度的增加,阿拉伯木聚糖的纯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得率则先上升后下降;随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阿拉伯木聚糖的纯度和得率均先增加后趋于平衡。在NaOH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分别为0.5 mol/L、85℃和120 min条件下所得阿拉伯木聚糖的纯度和提取得率分别为88.72%和32.8%。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质量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溶液的黏度随NaOH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大,随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结果表明,不同碱提取条件所得阿拉伯木聚糖的性质差异较大,本实验可为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碱提取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研究其在不同煮制条件下的蒸煮损失率、色泽、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对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力及其二级结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煮制温度下,罗非鱼片蒸煮损失率随加热时间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90 ℃下蒸煮损失整体较低;L*和b*值增大,a*值减小,高温短时热煮处理后的鱼片色泽较好;鱼片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在50 ℃时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60 ℃及以上温度时呈下降趋势,80、90 ℃处理的鱼肉质构特性保持得相对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鱼肉在煮制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得松散,肌纤维束间隙明显,相同时间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肌纤维束间隙逐渐增大,破损也越来越严重,但高温短时热煮对鱼肉组织结构的破坏更小;感官评价结果与各项品质指标趋势基本一致;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以及Ca2+-ATP酶活力都显著下降(P<0.05),但在低温长时热煮条件下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更小;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和β-转角占比呈下降趋势,β-折叠和无规卷曲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低温长时热煮条件下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整体高于高温短时热煮。综上,从食用品质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率方面考虑,高温短时是罗非鱼片较适宜的煮制条件,且在80~90 ℃煮制6~9 min时鱼片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煮制中心温度对新疆熏马肉熟化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煮制中心温度为60、65、70、75、80、85、90、95 ℃时,熏马肉的蒸煮损失、色泽、剪切力、肌节长度、肌纤维直径,并分析质构特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熟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结果: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蒸煮损失率显著增大(P<0.05)。色泽a*、b*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L*值先增加后减少,在70 ℃时a*、b*值达到最小值,L*值达最大值。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成正相关(r=0.777)。肌节长度显著降低(P<0.05)。中心温度升高,硬度显著增大(P<0.05);弹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黏聚性与咀嚼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SDS-PAGE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升高,大分子质量蛋白质发生降解。结论:煮制中心温度70 ℃是影响熏马肉品质的关键温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黑胡椒风味物质在煮制过程中的变化,考察了水煮时间(10、30、60、90、120、180、240 min)对水煮液中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水煮液中胡椒碱的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分析水煮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水煮90 min水煮液中胡椒碱的含量最高,水煮120 min挥发油含量最高;水煮时间对胡椒粉水煮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较大影响,随着水煮时间的延长,单萜烯类化合物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60 min时相对含量最低,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水煮60 min时相对含量达到最高。水煮液中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风味物质为石竹烯、3-蒈烯、柠檬烯、δ-榄香烯和β-蒎烯。其中,石竹烯在水煮60 min时,含量最高55.75%,而3-蒈烯(19.95%)、柠檬烯(15.00%)和β-蒎烯(4.72%)在水煮10 min时含量最高,δ-榄香烯(13.35%)在水煮60 min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甘蔗榨汁后的甘蔗渣制作甘蔗茶,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探讨了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转速对甘蔗茶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优制作工艺条件,并测定最优制备工艺下甘蔗茶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炒制温度为127 ℃,炒制时间33 min,转速为60 r/min时,在此条件下,甘蔗渣制茶工艺最优,感官评分为92.47分,感官评价良好,此时甘蔗茶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脂肪0.25%±0.06%,蛋白质1.99%±0.39%,还原糖7.26%±0.38%,水分6.48%±0.27%,灰分1.89%±0.20%,该研究可为甘蔗渣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英  朱科学  周惠明 《食品科学》2010,31(10):336-340
以香菇和猪骨为主要原料,研究香菇菌汤熬制的主要工艺参数。以菌汤中固形物溶出率和蛋白质溶出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和讨论,确定香菇菌汤最佳熬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熬制温度为120℃、熬制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70(g/g)、香菇粉粒度为60 目,在此工艺条件下,固形物溶出率和蛋白质溶出率分别达到44.55% 和40.56%。  相似文献   

16.
槟榔预处理及热风干燥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槟榔的优良加工工艺,研究采用不同水煮时间(10、20、30 min)和水煮温度(80、90、100 ℃)预处理工艺后槟榔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后长径比变化情况;并研究不同干燥温度(50、55、60、65 ℃)和装载质量(16、24、32、40 kg/m2)条件下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煮时间对槟榔干燥后水分比的变化影响不显著;不同水煮温度对槟榔干燥后水分比的变化影响较显著。不同水煮时间和水煮温度条件下槟榔干燥后的长径比变化差异显著,长径比随着水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水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较优的水煮预处理工艺为:水煮时间10 min、水煮温度100 ℃。干燥温度和装载质量对槟榔干燥的含水率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装载质量的增加而减少。槟榔的热风干燥没有恒速干燥阶段,只有降速干燥阶段。较优的热风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60 ℃、装载质量24 kg/m2。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粮食的熟化时间不同,采用常压蒸煮、高温高压蒸煮和微波熟化技术分别对薏米进行预熟化研究,并对比分析3种预熟化工艺对薏米营养成分、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2.5 h,物料厚度0.7 cm,蒸煮时间15 min;高温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1 h,蒸煮温度115℃,蒸煮时间3 min;微波预熟化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1.5 h,微波功率539 W,物料厚度2.8 cm,时间5 min。与原料薏米相比,3种预熟化方式制得预熟化薏米中脂肪含量均明显升高,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微波预熟化蛋白质含量与原料接近;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后薏米的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明显升高,能与小米共煮同熟;3种预熟化工艺均不同程度改变薏米的色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期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褐牛后腿肉为原料,采用不同干燥温度对脉动压力腌制后的牛肉进行干燥(30℃,50 h;40℃,20 h;50℃,12 h;60℃,8 h)、冷却、真空包装后,置于-4℃冰箱中贮藏(0、3、6、9、15、21 d),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期间品质及蛋白质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下水分含量逐渐减少(p<0.05);蒸煮损失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不同干燥温度下,水分含量和蒸煮损失率均为30℃>40℃>50℃>60℃;贮藏末期50℃干燥的牛肉气味、口感和总体可接受性最高,60℃口感、滋味和总体接受性最低(p>0.05);弹性在整个贮藏期内变化不显著(p>0.05)。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干燥温度为60℃时,增加趋势最大;总巯基含量显著减少(p<0.05),其中干燥温度为60℃时,减少趋势最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结果表明,30、40、50℃的风干牛肉肌原纤维蛋白条带在贮藏第15 d降解作用增强,而60℃的蛋白质在第9 d降解作用增强。综上,干燥温度为50℃时,蛋白质的降解程度较低,能更好地保持风干牛肉整个贮藏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浸泡、油炸、水煮和烘烤四种加工方式对海带和紫菜中总砷及其形态含量的影响,并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浸泡和水煮都能减少海带和紫菜中总砷和四种砷化合物含量。油炸和高温烘烤影响砷形态和含量的变化:油炸样品中总砷含量减少,DMA、MMA和无机砷含量变化表现出不一致性;除250℃外,其他温度烘烤的样品总砷含量均增加,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无机砷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到250℃时最多增加近3倍,对食用安全性有一定影响;在150℃油炸15min和200℃烘烤的样品中有新的砷化合物生成,其结构和毒性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20.
以红小豆为原料,采用高温流化技术(流化温度215 ℃、流化处理时间55 s、进料速率62 kg/h)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红小豆籽粒结构、淀粉结构、糊化特性以及水分吸收、迁移和分布情况,探究高温流化技术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红小豆经过高温流化处理后,籽粒致密结构变得疏松、子叶相邻细胞间毛细孔直径增大、部分淀粉颗粒结构破损。在98 ℃近沸水中蒸煮时,原料红小豆蒸煮60 min时的糊化度与高温流化红小豆蒸煮30 min时的糊化度相当;经过高温流化处理之后,红小豆的糊化黏度更低,回生趋势更小;蒸煮60 min时,高温流化红小豆吸水率为90.06%,比原料红小豆提高34.84%,吸水性能明显改善;高温流化红小豆颗粒内部的水分迁移速率明显加快且分布更均匀;高温流化红小豆煮饭的感官评分更高。综上,高温流化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拓宽籽粒水分进入的通道、破坏吸水屏障来提高吸水性能,从而使淀粉吸水更充分、糊化更彻底,同时也改善了其煮饭的口感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