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啤酒酿造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啤酒以小麦芽为主要原料酿制,无论是从口感上还是营养上都优于大麦啤酒。小麦啤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大麦啤酒基本一致:小麦经筛选、浸渍、发芽、干燥后制成干麦芽,添加辅料,延长蛋白质休止时间,经糖化、煮沸、过滤制成麦汁,再经发酵、灌装制成小麦啤酒。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工业生产全麦芽麦汁和玉米辅料麦汁的含氮化合物,以及不同分离技术[麦汁过滤机(Meura 2001)和过滤槽(Steinecker FVAS 26)]的影响.数据表明,(1)与全麦芽麦汁相比,玉米辅料麦汁含较低的总氮化合物;(2)全麦芽麦汁和辅料麦汁的可同化氮均占总氮的20%~24%;(3)与辅料麦汁相比,全麦芽麦汁游离氨基氮几乎是其两倍;(4)脯氨酸和天冬酰胺是两麦汁中最丰富的氨基酸;(5)麦汁发酵过程中铵消失,含氮量降低.此外,对于全麦芽麦汁而言,利用过滤槽,总氮减少80%,利用过滤机,总氮减少25%;对于辅料麦汁而言,利用过滤槽,总氮减少87%,而利用过滤机,总氮减少29%.麦汁过滤后,可同化氮含量足够用于有效发酵,但经过过滤槽分离之后,可同化氮到达到一个值,该值可能影响全麦芽麦汁和辅料麦汁的正常发酵过程.因此,在使用过滤槽时,我们必须控制减少其对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或利用麦汁氮补充来克服发酵中止和缓慢发酵.  相似文献   

3.
啤酒麦汁多酚含量的合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辉 《酿酒》1998,(1):11-13
本文提供了整个麦汁制造过程中控制多酚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啤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阳  李崎  顾国贤 《酿酒科技》2005,(10):51-54,57
研究不同的糖化工艺对麦汁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原料状况(不同的辅料比、粉碎度)、糖化水pH、糖化温度、糖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发现麦汁中的有机酸主要来自麦芽呼吸产生的酸,糖化过程中的酶解作用几乎不产生有机酸,且麦芽原始酸和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43)。麦汁煮沸时添加酒花和钙离子,可以使麦汁中的有机酸含量下降10%。  相似文献   

5.
啤酒高浓度发酵工艺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啤酒酿造过程中,利用酵母浸出液补充糖化麦汁氮源,提高辅料用量至60%。  相似文献   

7.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麦汁煮沸是消耗能潭最多的阶段。低压煮沸和高温麦汁煮沸在麦汁煮沸期间具有较低的热负荷,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消耗。本文主要讨论了麦汁煮沸的环境和减小热女荷的可能性。对近年来的麦汁煮沸系统,即低压动态煮沸和低热负荷与挥发物去除(蒸汽、膜厦真空去除)相结合的煮沸系统,给与了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麦汁煮沸是啤酒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煮沸过程影响着啤酒内味老化前驱物质的形成。避免过高的热负荷、隔氧煮沸、有效去除麦汁固形物等方法,可以减少麦汁中的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提高啤酒的风味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酒酒花添加可赋予啤酒特有的风味,使酒体丰满协调。萜类物质对酒花风味的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萜烯醇类物质(如里那醇、香叶醇、β-香茅醇、α-萜品醇、橙花醇等)是影响酒花香气的关键性成分,其在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微小变化对啤酒的品质及感官评价影响很大。啤酒中的萜烯醇类物质不仅与酒花品种有关,还与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有关,甚至在储存时期也有变化。了解酒花中的萜烯醇类香气化合物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与控制和稳定啤酒的风味质量密切相关。该文就酒花中萜烯醇类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健  蔡国林  陆健 《啤酒科技》2011,(11):56-59,66
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业规模下,全麦芽或者添加玉米辅料所制麦汁的含氮化合物,然后分析了其在酿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麦汁压滤机和过滤槽过滤麦汁对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数据显示:(11与全麦芽麦汁相比,添加玉米辅料的麦汁总氮含量较低;(2)全麦芽麦汁和玉米辅料麦汁中可同化氮含量占总氮的20%~24%;(3)全麦芽麦汁中游离氨基氮的含量几乎是玉米辅料麦汁的两倍;(4)两种麦汁中脯氨酸和天冬酰胺的含量是最高的;(5)含氮量最低的麦汁(即添加玉米辅料的麦汁)在酿造过程中铵消失。同时,在使用FVAS26过滤槽和使用Meura2001压滤机两种技术条件下,全麦芽麦汁酿造过程中总氮含量分别下降80%和25%;辅料麦汁分别下降87%和29%。醪液采用压滤机过滤,全麦芽麦汁和辅料麦汁中所含可同化氮的量均已足够于高效发酵,但是采用过滤槽过滤,可同化氮的含量均只能达到常规发酵。因此,当使用过滤槽过滤时,必须采取措施以降低含氮化合物对发酵的影响,或者是补充氮源以克服缓慢发酵和不发酵。  相似文献   

11.
啤酒发酵过程电导率在线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涤飞  赵长新  窦少华  符辉 《酿酒》2004,31(5):57-59
本实验对啤酒酵母发酵过程中电导率与还原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还原糖与电导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数学关系,并且以此为依据初步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100L小型发酵罐发酵实验进一步表明:将电导率应用于啤酒发酵过程在线监测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压力发酵对酵母繁殖、双乙酰形成及还原、高级醇扫酯的形成,以及啤酒口味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温度扫压力相结合,既能缩短啤酒发酵周期,控制啤酒风味物质的组成,又不影响啤酒风味。  相似文献   

13.
降低啤酒中乙酸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中的乙酸主要来自麦芽及发酵过程。不同品种和制麦工艺制作的原料麦芽中乙酸含量有较大差异。麦汁浓度与麦汁pH值的升高均使乙酸增加,尤以后者的影响更显著。发酵前期,乙酸含量不断减少,在后酵过程中到达最低值后缓慢上升,最后趋于稳定。另外,在保证煮沸麦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煮沸时间和强度能大量减少乙酸含量。空气洗涤处理对麦汁中乙酸量的降低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乙酰是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其含量是衡量啤酒成熟的主要指标。双乙酰含量的传统检测方法(VDK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总双乙酰(TVDK)是双乙酰及其前驱体的总和,用TVDK来评价啤酒的成熟度具有正确的指导价值。本试验通过验证VDK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得出TVDK方法的可行性,并且研究了不同浓度啤酒发酵过程中TVDK的变化规律,通过阈值试验得出TVDK在啤酒发酵成熟评价中的控制标准为0.10 mg/L。试验提出了测定啤酒中总双乙酰的可行性方法,对保证啤酒的正常发酵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评估了发酵泡沫抑制剂对提高发酵罐装量,抑制发酵过程过多的泡沫,提高CO2回收量的效果,跟踪评价其对酵母、发酵液理化指标、口感及对成品酒泡持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使用发酵泡沫抑制剂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啤酒发酵过程中的主酵温度控制是影响啤酒代谢副产物的重要环节。在9℃和13℃进行主酵,控制其他参数一致的基础上,对整个发酵过程进行跟踪检测,测定了发酵度、双乙酰含量、高级醇含量等。结果表明,控制13℃的主酵温度,可以得到较适含量的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  相似文献   

17.
董永胜  刘同军  贾士儒 《酿酒》2006,33(5):66-69
啤酒发酵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升高,发酵速度、耗糖率、乙醇生成量、双乙酰的生成和还原速率有所下降;风味物质中的醇类、脂类下降,而乙醛含量却上升。压力还使酵母细胞形态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志坚 《酿酒科技》2004,(2):71-72,75
合理控制糖化工艺是提高啤酒发酵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根据不同的麦芽质量,制订不同的糖化工艺。1.麦芽粗细粉差小,粉碎度适宜。2.合理控制料水比。酿制淡色啤酒的料水比为1:4.2。3.控制pH值在5.41~5.62之间。4.控制适当的下料温度,采用低温糖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裙带菜保健啤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麦汁中添加裙带菜粗提液的啤酒发酵条件,考察了裙带菜粗提液的除腥方法,探讨了裙带菜粗提液的添加量、添加方式、酵母接种量及酒花添加量对裙带菜啤酒发酵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活性炭除腥最适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2%,温度60℃,处理时间50 min,发酵法有明显的除腥效果。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裙带菜粗提液添加量为6%,在第7天时加入,酵母接种量为15×106个/mL,酒花添加量为0.06%。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发酵的啤酒酒精度为2.2%vol,双乙酰含量为0.137 mg/L,产品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已知的生化途径为基础的新的啤酒发酵模型。模型又进一步分为生长模型、氨基酸模型及风味(香味)模型,适用于啤酒发酵的联机测定、联机控制及工艺过程最佳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