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中观尺度上定量评价矿区土地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可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本文以山西省六大煤田为例,利用MODIS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NPP和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情况,引入NPP损益流概念,从定向和定量的角度分析省域尺度下矿区土地覆被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西省六大煤田2005—2015年NPP整体向好,研究时段内NPP均值为335.03gC/(m~2·a),11年间NPP总量增长3 492.20GgC,空间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2005—2015年间,土地覆被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和草地,其中,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长了3 581.75km~2和148.65km~2,草地则减少了3 882.25km~2;(3)2005—2015年研究区林地和耕地的增加使得NPP总量增加,建设用地的增加以及林地向其他类型用地的转化造成NPP总量损失;(4)2005—2015年间,山西省六大煤田NPP因土地覆被变化而变化,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与六大煤田的生态修复工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煤炭开采活动损坏了原生地貌和地表植被,造成了矿区及其周边环境的破坏,引起植被-土壤碳汇量减少,导致了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大量流失。为了量化煤炭开采对矿区农田的生态影响范围,评估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损失,本研究以长河流域矿区为例,构建了一种估算煤炭开采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损失的方法。利用矿区数据、遥感数据、气候数据、地理数据等确定农田直接受损区和参照区,通过测算直接受损区周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确定间接受损区;采用增强自适应的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方法(ESTARFM)和CASA模型计算农田植被固碳量,实地采样并测试了农田土壤有机碳;结合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计算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损失量。结果表明:2000—2015年,长河流域矿区因煤炭开采导致的农田直接受损面积为5.06 km~2,间接受损面积为18.99 km~2;矿区农田植被固碳量为3 936.16 t/km~2,土壤碳储存量为6 737.05 t/km~2;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总损失量为30 737.68 t,其中直接受损区固碳损失量占总损失的42.12%,间接受损区固碳损失量占总损失的57.88%,表明间接受损区也应纳入煤炭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的评估中;煤炭开采对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影响属于失碳效应。 相似文献
3.
4.
5.
6.
以乌苏市四棵树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四棵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四棵树矿区生态环境价值与居民损失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四棵树矿区煤炭开采造成环境污染损失达2 204元/d,折合每吨煤损失1.34元,生态破坏损失达8 842元/d,折合每吨煤损失5.38元,居民搬迁及安置费用高达3 768万元,居民健康损失折合每吨煤损失10元。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松藻矿区为研究区,根据松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适宜重庆松藻矿区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8年十年期间环境监测、调查以及统计等数据,综合运用价值损失法和恢复成本法,核算出十年期间松藻矿区生态环境与居民累计价值损失值,并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原则,得出松藻矿区吨煤应提取的生态补偿量,为重庆煤矿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999-2008年十年期间研究区累计造成的生态环境和居民损失共446784万元,折合吨煤损失118.36元/吨;松藻矿区吨煤应提取的生态环境经济补偿量为73.71元/吨,其中,生态环境补偿量为42.25元/吨,居民生产和生活补偿量为31.46元/吨。 相似文献
9.
以徐州垞城矿为例,通过RS和GIS技术,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煤矿区1987年、1998年、2005年、2008年的植被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碳储量的年平均值的变化量与采矿生产能力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02,随着矿区生产能力从45万t/a提高到100万t/a,植被碳量的年平均碳密度值从181.24 g/m 2下降到111.43 g/m 2,矿区总碳储量从443.53 Pg下降到272.68 Pg;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植被碳密度分析得出,耕地的碳密度降低了43.91 g/m 2,林地碳密度降低了53.52 g/m 2,水域用地碳密度降低了81.44 g/m 2;分析矿区采矿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碳储量的影响表明,在1987-2008年间矿区碳总量降低了170.85 Pg,其中耕地碳总量降低了203.90 Pg,是矿区碳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矿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碳密度降低所导致的,林地碳总量增加了25.39 Pg,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耕地转变为林地,林地面积增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煤矿的开采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土地,改变了矿区及周围区域水体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导致矿区生态环境退化与环境污染,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矿区的生态恢复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今较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煤矿区生态恢复在理论与技术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潘集矿区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潘集矿区沉陷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潘集矿区沉陷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依据相关生态修复原理和方针,提出适宜该矿区发展的生态修复模式,包括非充填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和充填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运用工业生态学分析了煤矿业生态系统,对煤矿业造成污染的原因和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将煤炭生产与矿井水、煤矸石、煤层气、地下热能作为煤矿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进行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完善、能量合理流动、系统废弃物排放最少化等原则构建了煤矿业生态链,并在平顶山煤矿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国际露天开采、回填与环境杂志》2013,27(1):18-33
This article proposes eco-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 that may serve a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ost-mining eco-rehabilitation of the Xiangshui coal mining area, Guizhou, China. These countermeasures were developed from baseline survey and assessment data for the eco-environment including plant communities, soil typ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ater and soil loss, status quo, etc. 相似文献
14.
充填开采是从源头防治地表沉陷,实现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煤炭资源的开采方法,但目前尚缺乏对充填开采环境保护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为系统评价煤矿充填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效果,量化环保绩效,以河北省邢东矿充填开采效果为研究对象,以AHP和FCE方法为基础,构建出符合地区特色的煤矿充填开采环境保护绩效测度,并采用“需求压力效果响应”思路,设立了含目标层、准则层、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级别的相关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邢东矿充填开采后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结果为优,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矿区工业生态经济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阐述了矿区工业生态经济建设的有关问题,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矿区的矿业开采、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以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生态社区的基本涵义和现存的问题,指出了发展可持续性生态社区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并就我国矿山社区建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