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渤海海域探区内二级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地质意义为重点,阐述了新生代盆地不同类型的二级正向构造单元在石油地质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和正确认识和严格 划分的必要性。并针对渤海探区勘探的实际,提出了有利于加深石油地质研究和提高勘探成效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2.
乍得Bongor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乍得H区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高风险勘探区块,Bongor盆地是H区块内一个完整的沉积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晚白垩世强烈抬升反转和新生代统一成盆三大演化阶段。现今的盆地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北部斜坡、中央坳陷、南部隆起和南部坳陷4个次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凹陷,其中南断北超的中部凹陷为盆地最主要的构造单元。反转和走滑构造是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Bongor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油气成藏受断裂和走滑反转构造控制;反转构造带与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3.
这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约1000km2,基底最大埋深3400m。盆内主要沉积为白垩系,其有机质丰度高,且已成熟,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盆内可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部坳陷带内的中央凸起带,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构造单位划分方案中,东濮凹陷属于临清坳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最南端的一个负向三级构造单位。文中根据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东濮凹陷在地质背景、地质结构、沉积作用、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性等8方面都不同于临清坳陷的其他凹陷,提出了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古近纪构造单元,而不应该属于临清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的新认识。将东濮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古近纪裂陷盆地,对探讨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区中的富油凹陷理论、总结富油凹陷的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德  李策 《新疆石油地质》1997,18(2):114-118,134
和什托洛盖盆是一个海西运行期以后经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可划分为四个一级的构造单元:白杨河坳陷,风台隆起,亢特能坳陷,北部断褶带。盆地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以上地层,沉积岩厚度达5000m,具有多旋回性,中下侏罗统系地层是其主要的烃源层,生油门限约为2100m,于白垩纪末开始大量生烃,形成自生自储型盖组合。因此,燕山运动中,晚期形成的圈闭将是侏罗系油气最有利的聚集场所,白杨河坳陷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同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新生代盆地原型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对各阶段盆地原型结构进行了分类,总结出研究区新生代以来主要受2期构造-热体制控制,具备典型断-坳原型叠合结构。通过与勘探程度较高的渤海湾复式盆地进行类比,认为区内东部坳陷带继承性断-坳叠合结构较西部坳陷带非继承性断-坳叠合结构更具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及邻区拉分构造与油气勘探领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渤海海域及其邻区经历过断陷、断坳和坳陷三个演化阶段。断陷期基本结构单元是半地堑和半地垒,区域上分三个区,西南区是走向北北东的黄弊断陷带,断陷西断东超;中南区断陷走向呈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陷都是北断南超的半地堑;东北区断陷带走向北北东,断陷结构东断西超。断坳期和坳陷期,凸起与凹陷统一沉降,接受盆地以外的造山带剥蚀产物。盆地演化过程中,沉降一沉积中心逐渐由边缘分别向渤中和歧口凹陷迁移。构造格局与迁移呈现出典型的地慢卷人型拉分盆地特征。渤海海域在演化过程中曾发生多期反转,以第四纪期间规模最大,形成众多成带分布圈闭。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领域包括凸起区、断阶带和凹中隆等背景下圈闭。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新的测井资料对非洲乍得的Lake Chad盆地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层位标定和解释,以此为基础仔细分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分析认为:Lake Chad盆地是中-新生代被动裂谷盆地,为前寒武结晶基底;盆地沉积盖层可划分为裂陷、坳陷两大构造层;断裂平面组合共有4种类型,剖面组合存在8种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在盆地内的分布位置不同;从研究区大的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并结合盆地的实际特点,将Lake Chad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盆地性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区前古近系可划分为5个构造层,通过分析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地层分布,认为渤海海域区地层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演化有很大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晚古生代受北部兴蒙洋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的影响(海西运动)以及多次的海侵作用,造成该区烃源岩发育从北向南逐渐变好;晚古生代末—三叠纪,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烃源岩不是很发育;中生代的燕山运动,该区形成了大量的内陆坳陷湖盆沉积,湖盆中心区形成了大量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已经对坳陷、断陷2种盆地类型做了明确规范。但在使用中也出现小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层级多、其它构造单元与亚二级构造带混淆、构造单元命名五花八门的现象。为此,从使用简便、利于后续工作的角度考虑,提出对小沉积盆地可简化层级划分命名,按形成机制划分亚二级构造带的修改建议。要注意使用"区""带"的差别,避免同义多名或同名多义。凹陷带、断陷区、向斜区等名称不宜再使用。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域和滩海勘探工作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抗 《石油学报》2002,23(5):1-6
渤海湾盆地是陆海统一的大型裂谷盆地 ,陆地和海域有共同的油气生聚规律。但其沉积中心有序地向海域中部迁移 ,生储油层系向东增多、变新 ,含油气性更好。海域的渤中凹陷和滩涂-极浅海是近期内增储上产的两大领域。它们的进展说明 ,随时间推移 ,在我国新生代东部近海盆地和陆架盆地普遍存在沉积中心向外转移的现象。因而建议同时强化对渤海两个领域的勘探 ,开拓南黄海和南海北部上陆坡地区及加强东海陆架盆地东带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类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虽各具特征 ,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有利的勘探区为北黄海盆地东凹 ,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 ,渤海部分地区及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成盆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海域及邻区分布有近5 0个时代不同、大小不等和形态各异的沉积盆地。其中大部分发育在大陆边缘,而主要含油气盆地则多数展布在大陆架部位。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大地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改造。成盆动力学系统是一个包括沉积盆地及其下的地幔、软流圈、岩石圈和莫霍面等不同地质单元的宏观变化和相互制约的过程。而文中阐述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成盆史,其壳幔形变的具体表现则与板块碰撞、转换断层、造山带褶皱、陆壳裂离以及海底扩张等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盆地。尤其在中、新生代时期,由于盆地历经多期构造演化和长期持续的沉降活动,给盆地油气生成和聚集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成烃、成藏有利环境,仅中国近海域至今已发现1 0个亿吨级的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4.
The Bodong Sag,located in the Bohai Sea,offshore China,is one of the most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Based on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time slice data,we analyze the fault system of the Bodong area in detail,establish the fault structure pattern of different types and summa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 syste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ozoic fault system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xtral stress field of the Tanlu Fault,which displayed a brush structure with NNE strike-slip faults as its principal faults,NE-trending extensional faults as secondary faults and EW-trending faults as minor faults.Faults can be divided into (1) strike-slip type,(2) extensional type,(3) strike-slip extensional type and (4) extensional strike-slip type.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fault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fault properties and activity intensity.The fault system at different stages shows tremendous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Tanlu Fault from sinistral strike-slip to dextral strike-slip,the transition between extension and strike-slip,and the transition from mantle upwelling to thermal subsidence.According to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faults on basin structure,the Cenozoic basin experienced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a) transition stage from sinistral strike-slip to dextral strike-slip,(b) strike-slip extensional faulted stage,(c) extensional strike-slip faulted stage and (d) strike-slip depression stage.The identific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faults could be used as a significant guidelin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Bodong area.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早白垩世晚期以后,中国西部上升而东部开始沉陷,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了东北松辽大湖盆。早第三纪中国西部急剧抬升,东部、海上进一步沉陷,发育了渤海湾、苏北、江汉和海上陆棚诸多湖盆,是新生代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近海两个坳陷带油气地质差异性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中国近海辽阔的海域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历经40年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限于技术、资料和研究深度,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近海诸盆地的类型、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属于大陆边缘的新生代断陷(裂谷)盆地。但是,对大量地震、钻井资料的分析表明,中国近海存在两个坳陷带,这两个坳陷带的构造位置、地温梯度、盆地类型、形成时期、沉积环境、油气地质条件、油气性质等明显不同。第一坳陷带包括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台北坳陷、珠一坳陷、珠三坳陷和北部湾盆地,是位于陆壳上的湖相断陷(裂谷)盆地,以生油为主。第二坳陷带包括浙东坳陷、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是陆—洋过渡壳上的海相坳陷盆地,以生气为主。第一坳陷带已经成为重要的产油区,预测第二坳陷带将会成为中国海上的大气区。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旋回相应发育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东营组烃源岩为海域盆地所特有,且晚期快速沉降有助于其成熟,因此,渤海海域盆地具有更为优越的烃源条件;其次,渤海海域盆地新近系广泛发育浅水-极浅水三角洲,是海域特有的一套勘探层系;最后,郯庐断裂带海域部分的长期持续活动最终形成了渤海海域盆地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的油气富集带,是当前渤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渤海海域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今后的渤海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冰对海上油气工程的破坏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能够封锁港口、堵塞航道、损毁海上油气工程结构物,酿成重大海难事故。我国的渤海和北黄海,每年冬季都产生结冰现象,历史证明我国的海冰是能够造成灾害的。文章回顾了渤海海冰灾害,分析了1990年至今以来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阐述了海冰对海上结构物的破坏模式和预防海冰灾害的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国内防冰灾和抗冰灾研究及工程措施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