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仪  白翎 《小型内燃机》1994,23(2):58-62
本文应用离散脉冲喷准维现象学燃烧模型计算了一涡流室式柴油机气缸内微粒,NOx和CO的形成历程,并与用全气缸取样法实测法实测的气缸内微粒,NOx和CO的形成历程进行了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新研制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气体全量取样系统设计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并用它测量了6102Q型直喷式柴油机一种工况下的缸内微粒形成历程。该系统还可研究NOx、CO、HC的形成历程,为探索污染物形成及控制机理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石灰石脱硫对流化床中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鼓泡流化床装置及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床温、Ca/S值对N2O、NOx排放浓度的影响,SO2浓度与N2O、NOx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石灰石对N2O的催化分解作用,并对N2O及NOx浓度变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气体燃料再燃对NOx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体燃料再燃是研究较多的降低烟气中NOx含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典型的一次燃烧区烟气成分为模拟烟气,研究了不同的气体燃料(CH4,C2H2和C2H4)作为再为燃烧料时,再燃区燃烧工况(空气过量系数和再燃温度)对NOx再燃过程和NOx还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不同组分的气体燃料、再燃区空气过量系数及再燃区对NOx的再燃过程和NOx还原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煤的挥发分对NOx再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燃料再燃是降低烟气中NOx排放最有效的炉内措施之一。以成分为CO2=16.8%,O2=1.95%,NO=0.1%和平衡气体N2组成的模拟烟气为对象,研究不同挥发分组分(CH4,C2H2和C2H4)作为再燃燃料时,再燃工况(空气过量系数和再燃温度)对NOx的还原过程和还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不同的挥发分组分、再燃区空气过量系数及再燃区温度对NOx的还原过程和还的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咨询服务     
1 如何降低柴油机的排气污染? 答:同汽油机比较,柴油机的平均过量空气系数大,燃烧比较完全,CO、HC、NOx的排出量相对较少。但柴油机中SO2和碳烟的排出量却比汽油机大得多。目前,柴油机净化的工作重点是降低NOx、HC的合计排出量和减少碳烟。 柴油机燃烧室的型式对排污量影响很大,分隔式燃烧室排污量比直喷式低得多。采用分隔式燃烧室时,副燃烧室中的混合气浓度较大,且燃烧温度峰值较低,对NOx的形成不利。而当燃油及燃烧气体喷到主燃室进行二次燃烧时,又由于大量空气的冷却作用,活塞又开始下移,燃烧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了新研制的直喷式柴油机机燃烧过程气体全量取样系统设计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并用它测量了6102Q型直喷式柴油机一种工况下的内微粒形成历程,该系统还可研究Nox,CO,HC的形成历程,为探索污染物形成及控制机理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不太牺性其他性能,只改变燃烧室即可降低NO_x排放的有效途径,本试验研究对减少NO_x排放有重要效果,本文介绍一种为改善主燃烧室的燃烧和缩短放热周期而设计的带新型燃烧室的活塞,其作用是使从喷管喷入主燃烧室的火焰及所形成的双涡流有效地促进混合气的混合而实现完全燃烧。实验结果证实了新活塞顶燃烧室在减少NO_x、碳烟和HC排放方面很有效。  相似文献   

9.
氢是可再生洁净能源,氢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的唯一的有害排放物是NOx,本文从燃烧理论和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氢喷射火花点火氢发动机中氢空气混合气的燃烧及其NOx的形成,并着重描述了低NOx燃烧。  相似文献   

10.
流化床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流化床反应器和一个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N2O及NOx生成的机理。发现流化床煤燃烧中N2O和NOx主要来自于煤中的氮,即挥发分氮和焦炭氮.部分NOx来自于空气中的N2.挥发分氮主要以两种形式HCN和NH3均相反应生成N2O和NOx;焦炭氮则以多种多相反应方式生成N2O和NOxN2O与NOx的消减机理有很大的区别。N2O主要通过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还原的反应、床层中各种固态物质的催化还原及自身的热分解而减少。NOx则通过在固态物质催化下与CO、H2、NH3和焦炭的反应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煤粉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宏  姚洪 《热能动力工程》1997,12(5):339-344
在滴管炉和一维炉中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进行了测量,并对NOx的生成与分解过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高浓度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量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偏离化学当量化的燃烧,二是匀相着火模式下产生的大量CO对NOx有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活性碳纤维净化发动机排气中NOx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反应速度缓慢,通过单纯化学反应的方法降低NOx是比较困难的,在本研究中,一种新型的活性碳纤维(ACF)作为吸附材料用于降低NOx。试验结果表明,ACF具有较好的吸附净化效果,而且其消耗也极其缓慢。  相似文献   

13.
据《GasTurbineWorld》2 0 0 0年 3— 4月号报道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 ,CatalyticaCombustionSys temsInc .(催化燃烧系统公司 )以其创新的“Xonon(无NOx)”系统在减少燃气轮机排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 ,利用三种方法 :喷入水或蒸汽 ,SCR(选择催化还原 )和DLN(干式低NOx)控制燃气轮机内NOx排放。借助于降低火焰的最高温度 ,喷入水或蒸汽可使NOx排放降低到 4 0ml/Nm3。此技术的运行费用高 ,因为它需要去离子的水。在与喷入水 /蒸汽或DLN技术相…  相似文献   

14.
煤燃烧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不安和对研究开发低污染燃煤技术的重视。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是一种新型的燃煤热力发电技术,它具有高效低污染的优点,本文分析了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NOx,SO,CO,CO2的形成过程,介绍了控制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燃煤流化床中N2O及NO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直径为100mm的小型燃煤流化床反应器中试验研究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和煤种对N2O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床温增加,N2O排放量减小,而NOx排放量增加。降低过量空气系数能同时减少N2O和NOx的排放量;且过量空气系数对N2O排放的影响与煤种有关。燃用含氮量高的煤,N2O和NOx的排放量也高。燃料氮转化为N2O、NOx的转换率与煤种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挥发份含量。  相似文献   

16.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1座0.3MW的试验台上研究了其NO生成与排放控制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O浓度分布的关系;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o、二次风率R2、PC-FB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氧浓度O’2、钙硫化(Ca/s)等对PBCZ出口NO浓度NO’、PCFB炉膛出口NO浓度NO”的影响。图12参10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流化床反应器和一个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N2O及NOx生成的机理。发现流化床煤燃烧中N2O和NOx主要来自于煤中的氮,即挥发分氮和焦炭氮,部分NOx来自于空气中的N2。  相似文献   

18.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研究了其N2O生成与分布特性,包括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o、二次风率R2,PC-FB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氧浓度O2、钙硫化(Ca/S)对FBCZ出口N2O浓度的影响;以及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2O浓度分布的  相似文献   

19.
燃煤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燃煤污染控制技术蔡宁生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一、引言我国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这一状况将持续到下世纪。由于大量燃煤所造成的污染排放物,如二氧化碳(CO_2)产生温室效应,氧化硫物(SO_x)导致酸雨的形成,氧化氮物(NO_x)对电离层的破坏以及粉尘的漂...  相似文献   

20.
再燃过程中HCN对NOx还原的重要性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降低NOx排放的一系列方法中,燃料再燃是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再燃区不同的空气过量系数和再燃温度条件下的数值计算,研究了天然气(CH4)作为再燃燃料时HCN对NO再燃过程和再燃率的影响。再燃区模拟烟气成分为:CO2=16.8%,O2=2%,NO=0.1%和平衡气体N2。研究发现,再燃燃料中含氮组分的存在,以及再燃区的工况条件都对NOx的再燃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降低NOx排放的再燃技术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