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工程规模及综合利用效益满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境内的年楚河上,坝址距江孜县城28km,距日喀则市113km,是年楚河流域一座大型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水库总库容1.55×108m3,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水库泥沙淤积过程的基本规律,如泥沙粒径的分选现象、库区淤积的基本形态、由淤积初步平衡到达输沙平衡经历的“淤粗悬细”过程,以及三峡水库悬移质淤积过程的特点,如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初期排沙比大,变动回水区的淤积比值小、达到初步平衡的年限很长等。三峡工程坝区系宽谷河段,包括庙河至伍相庙连续微弯段和三斗坪、乐天溪弯道段,没有急弯和窄浅河段。根据分析计算和长系列泥沙模型试验成果,三峡水库悬移质泥沙淤积达到初步平衡阶段,汛期限制水位运用时,坝上游河势尚较蓄水前平顺,曲溪口至太平溪、太平溪经伍相庙至祠堂包山咀,将不出现蓄水前的连续急弯;坝区主河槽的断面面积应约为30000m~2左右,最小库面宽度约1200m;当流量56700m~3/s 时,最大水面流速应小于3.52m/s;水力要素与长江武汉河段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泥沙原型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荣新  杨克诚 《人民长江》1998,29(12):18-20
丹江口水库的水文泥原型观测始于1952年,在枢纽的规划设计阶段,提供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在枢纽的施工阶段及时地提供不同项目的观测资料,为工程指挥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滞洪阶段,除开展施工区内的观测外,还进行了枢纽上下游的延伸观测,为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打下了基础。当枢纽投入运用后,又开展了许多专项研究观测和实验研究观测,为提高水库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三峡水库的水文泥沙观测提  相似文献   

4.
刘宏  曾晖  易路 《水利水电快报》2004,25(19):20-22
江尖水利枢纽主要功能是防洪、除涝和改善城市水环境,布置有节制闸、水泵站、安装场、副厂房等主要建筑物,枢纽的布置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使枢纽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是江尖水利枢纽布置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张金良 《人民黄河》2021,43(10):35-39
针对泾河东庄水利枢纽拦沙库容淤损快、淤损后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提出在坝前创造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实现拦沙库容再生利用的设计理念和排沙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等方法,对东庄水库设置排沙泄洪深孔和非常排沙底孔、仅设置排沙泄洪深孔两种工程布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排沙泄洪深孔和非常排沙底...  相似文献   

7.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的黄河干流上,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其主要任务为灌溉和发电。枢纽建成后,可使卫宁灌区无坝引水变为有坝引水,为节水改造创造条件。枢纽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有河床电站和渠首电站,泄洪闸为开敞式驼峰堰,明渠导流。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现场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试验等研究表明 :三峡枢纽运用后 ,坝区河势朝平顺微弯单槽态势发展 ;合理布置和运用排沙洞 ,可确保电厂长期正常引水 ;合理布置隔流堤和堤头位置 ,可满足或基本满足通航水流条件 ;采用”动水冲沙”辅助机械挖泥措施 ,可解决上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9.
赣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注,它贯穿中国江西省。万安水利枢纽,位于赣江中游,是赣江流域规划选定的第一期开发项目,它的兴建,为江西省提供廉价电力,提高赣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并承担农田灌溉和水库养鱼的任务,具有综合利用功能。万安水利枢纽的工程布置和施工程序安排,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造价较低,且能提前发电,并成功地解决了施工通航等问题,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为水利水电工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现场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试验等研究表明:三峡枢纽运用后,坝区河势朝平顺微弯单槽态势发展;合理布置和运用排沙洞,可确保电厂长期正常引水;合理布置隔流堤和堤头位置,可满足或基本满足通航水流条件;采用"动水冲沙"辅助机械挖泥措施,可解决上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岷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成  陈光兰  岑静  程平 《人民长江》2008,39(20):42-44
岷江流域来水来沙过程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初步认为该流域水沙年际变化主要为:岷江干流段水量变幅不大,沙量在彭山以上地区、彭山-五通桥及以下区域呈减少趋势;而其支流青衣江上游、大渡河上游水量有所减少,但沙量有所增加,来沙量占流域沙量的65%左右,但随着青衣江和大渡河的逐步开发,水利水电工程拦沙作用将逐渐增大,以致岷江彭山-五通桥区间段来沙量将来会有所减少.根据岷江流域主要测站资料分析,并结合流域内水库(水电站)建设情况,除降雨变化可能引起个别年份输沙量有所增加外,岷江高场站水沙关系1991年前无明显变化,但近期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较其它年代同水量下沙量相对减小,其减沙原因主要是流域降雨条件变化及水库拦沙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泥沙资源供需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仕明  刘同宦 《人民长江》2010,41(15):10-14
针对长江含沙率较小但输沙量较大的特点,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减小或避免其泥沙致灾的同时,将其加以合理利用,实现减灾兴利。根据长江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的水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包括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近50余年的长江上游、三峡工程坝下游干流河道与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及支流汉江的泥沙输移变化,阐述了长江流域泥沙资源化的主要表现,揭示了长江流域泥沙资源的供需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3.
肖志远  陈力 《人民长江》2008,39(24):16-19
基于MIKEBASIN平台,将长江流域划分为91个子流域,采用NAM模型来模拟各分区径流过程,再将各分区NAM模型连接成为整体,构建了长江流域水量模型,并完成了模型系统中面雨量计算、参数批量修改、水库调度等关键功能的二次开发。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径流过程与实测过程基本一致。鉴于部分子流域面积过大,取、排水用户未纳入模型等原因,导致模拟年径流有所偏大,以汉江流域为试点进行了模型细化研究,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表明长江流域水量模型模拟精度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水生态监测中来,推动了传统水生态监测技术的革新。在回顾水生态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技术,如光谱技术、图形识别技术、流式细胞计数技术、鱼探仪技术、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经过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合理化的建议,即在长江流域首先应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高监测效率;其次,应制定相关的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以推动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评价的标准化;再者,应建立水生态监测站网,以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支撑力度。最后,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范可旭 《人民长江》2008,39(17):79-81
应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调查资料和干支流主要泥沙控制站的实测泥沙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产沙区分布、产沙的影响因素,含沙量和输沙量的时空变化,沿程泥沙粒径变化,输移比等输沙特性和规律及入海泥沙量,重点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洞庭湖、鄱阳湖冲淤变化特点,揭示了长江流域干流、主要支流与湖泊泥沙输移淤积特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是当今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加强流域水管理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同时也是世界河流管理的趋势和方向.总结了近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和管理职能、探索新时期治江思路、强化流域规划、加强流域水行政管理、实施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参与四川水利抗震救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成效.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的思路和对策:一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江湖两利、电调与水调的关系;二是要抓好流域规划、水行政管理和科技基础三项关键工作;三是要加强法律法规、执行机制和管理队伍建设,以适应维护健康长江的客观要求,确保长江水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向阳 《人民长江》2000,31(1):22-24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工作从1958年全面开展至今已40多年,长江科学院继续就与技术设计有关的坝区库区泥沙问题开展研究。长江科学院近两年来对三峡工程库区和坝区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和嘉陵江来沙量占长江上游来沙量的83%,溪洛渡、向家坝和亭子口水库建成后,可使三峡水库泥沙淤积达到了初步平衡的时间推迟。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防淤清淤措施研究表明,枢纽运用初期引航道泥沙淤积物可采用机  相似文献   

18.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world's major river basin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a series of related measures, including fishing bans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toration, has been pionee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YRB). This paper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and hotspot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YRB through bibliometric means. The database period was from its inception to December 31, 2020. This review combines the changing trend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YRB in the form of key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ance of the YRB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sediment” as an entry point, focusing on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urther, when considering the problem of “eutrophication” caused by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water quality factors such as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organic pollution” are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then water quality factor affects “biodiversity,” aquatic ec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nd “ecological risk” factor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future management of the YRB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all elements of the basin, including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and aquatic ecology, and how to coordinate these all material elements is the obstacle and breakthrough point. In addition, further studies on research frontiers have revealed that ecological risk, emerging bioinformatics technologie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will become the new and popular directions and trends in research. 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large river basins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输沙量阶段性变化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年输沙量变化特征、降雨条件、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和水库拦沙变化过程的对比分析研究,揭示出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长江上游年输沙量存在1~2个突变点,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现象。其中嘉陵江流域年输沙量在1985年以后和1994年以后显著减少,水库拦沙是主要原因;岷江流域年输沙量在1967年以后和1994年以后显著减少,降雨变化比水库拦沙的贡献大;乌江和整个上游年输沙量在1985年以后和1992年以后显著减少,也主要与水库拦沙有关。20世纪最后十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游侵蚀输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外流域管理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的概念、内涵、目标和任务。针对长江流域涉水事务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健全管理法规、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提升管理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