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7,(7):1401-1404
对国内外再生废润滑油工艺、再生废润滑油的新型工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分析方法,并对我国废润滑油再生面临的问题及再生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7):1401-1404
对国内外再生废润滑油工艺、再生废润滑油的新型工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分析方法,并对我国废润滑油再生面临的问题及再生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资源紧张和油价不断飙升,以及全球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由此大大促进了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不断向着环保、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润滑油变质的机理和变劣的程度将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分为3类,分别介绍了这3类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进展状况,并重点阐述了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新工艺。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8):1782-1785
介绍了近年来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进展,基于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的溶剂精制和溶剂抽提两种再生工艺,从溶剂性质各异的角度综述了溶剂及其复配溶剂在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中的作用。开发经济、环境友好的萃取剂,解决废润滑油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将来废润滑油再生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进展,基于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的溶剂精制和溶剂抽提两种再生工艺,从溶剂性质各异的角度综述了溶剂及其复配溶剂在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中的作用。开发经济、环境友好的萃取剂,解决废润滑油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将来废润滑油再生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和环保意识增长,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发展历程,对较典型的传统工艺如蒸馏-白土工艺、蒸馏-硫酸-白土工艺和蒸馏-加氢工艺进行了概述,并分析各类型工艺方法的优缺点。重点探讨了废润滑油再生新工艺如分子蒸馏工艺、溶剂精制工艺和膜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总结国内外学者针对以上新工艺的研究,发现分子蒸馏工艺虽然对废润滑油原料的要求有些苛刻并且设备的前期投入较大,但其具有再生废润滑油效率高、品质好等优点,适合大型工业化;超临界流体与膜耦合技术继承了两种技术的优点,大幅提升了废润滑油再生速度和效果,随着机械强度大、化学稳定性好的无机膜材料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快速发展,该项技术也必将成为废润滑油再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8):1529-1532
废润滑油的再生与资源化利用对于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蒸馏-加氢工艺和酸-白土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在投资和环保上存在一定缺陷,着重对抽提、絮凝再生废润滑油工艺中常用的如:N-甲基吡咯烷酮(NMP)、醇、酮等极性溶剂和复合溶剂及其组合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废润滑油再生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5,(8):1529-1532
废润滑油的再生与资源化利用对于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蒸馏-加氢工艺和酸-白土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在投资和环保上存在一定缺陷,着重对抽提、絮凝再生废润滑油工艺中常用的如:N-甲基吡咯烷酮(NMP)、醇、酮等极性溶剂和复合溶剂及其组合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废润滑油再生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现场混装炸药中,矿山废润滑油主要应用于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中。本文对比分析了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包括蒸馏、过滤、精制等。根据现场混装炸药对油相材料的性质需求,对矿山废润滑油进行系统分析及再生工艺研究,以便开发出一种适用于混装炸药领域的废润滑油的绿色再生工艺,使劣化程度不同的废油得到再生,同时再生后的润滑油可以直接用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或铵油炸药中,以实现矿山废润滑油的就地处理和使用,对矿山的绿色循环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石油类废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及国内外再生工艺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外废润滑油的回收和再生已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并侧重环保化,而我国的废润滑油再生行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且大部分作为低档油、脱模油、燃油销售使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废润滑油再生处理的主要方式和环境因素,对国内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政策法规状况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为我国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佳  李翔 《广东化工》2014,(12):121-122
废润滑油再生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发展和保护是润滑油企业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CPRSABS)分析废润滑油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情况、具体细分领域的专利分布,从而揭示废润滑油再生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并对国内企业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废润滑油再生利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丙朋  南新元  魏霞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8(12):1490-1492,1498
介绍了一种环境友好、适合中(小)规模生产的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工艺的控制系统设计.采用S7-300PLC和KingView组态软件,通过结构化编程,实现对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工艺的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工艺参数的可控性,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证,为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工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7,(1):18-21
设计了一种润滑油废白土选择性脱油工艺。利用含油率为36.7%的炼油厂基础油废白土为原料,催化重整装置副产的抽余油为萃取溶剂,经过脱附、精馏、(溶剂)回收、(理想油)抽出、卸渣等过程,选择性脱附润滑油废白土中的理想油分,油品回收率可达64%,且润滑油潜含量较高,与基础油性质接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废润滑油劣化成色机理,对以吸附法、加氢法、絮凝脱色法为主的废润滑油脱色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各类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脱色原理出发,结合具体的废润滑油脱色应用,评述了相关的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脱色效率、应用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废润滑油脱色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糠醛精制和金属钠法精制两种废润滑油回收工艺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影响因素温度和剂油比或金属钠/废润滑油量对油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两种方法回收废润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糠醛精制:剂油比1.5、精制温度80℃;金属钠法精制:金属钠/废润滑油量0.01,精制温度130℃。并在各自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废内燃机油进行了回收实验,结果为:在糠醛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黏度指数为116.1,色度为1.5,凝点为-20℃,残碳为0.494%,收率为86.08%。在金属钠法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黏度指数为110.3,色度为3.0,凝点为-17℃,残碳为0.591%,收率为90.55%。回收后的油品经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调和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林琳  朱冬生 《广州化工》1999,27(3):8-10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系统及其研究现状。该系统主要由吸附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以太阳能,工业废热低品位能源为动力,通过在封闭系统中吸附剂对制冷剂的解吸再生一吸附制冷循环来实现制冷与供热。整个装置无任何运动部件,无须润滑油,具有良好的能量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柳杨华 《广州化工》2010,38(10):66-67,69
废润滑油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特征,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回收再生利用则能节约能源、缓解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要使我国废油再生业走出低谷,迈向振兴,其出路在于改革,国家需要加强废油的回收与管理,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实现废润滑油再生业的正常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炼油厂石蜡和润滑油精制工序产生大量废白土,其中含30%左右的蜡或油,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综合利用。文中介绍了几种炼厂废白土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therm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waste lubricating oil over a carbon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an I.D. of 14.5mm and length of 640mm quartz tube reactor. The carbon catalysts were activated carbon and rubber grade carbon blacks.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waste lubricating oil were hydrogen, methane, and ethylene in a gas phase, carbon in a solid phase and naphthalene in a liquid phase occurring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s of 700 °C-850 °C. The therm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showed higher hydrogen yield and lower methane yield than that of a non-catalytic decomposition. The carbon black catalyst showed higher hydrogen yield than the activated carbon catalyst and maintained consta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while activated carbon catalyst showed a deactivation in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As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700 °C to 800 °C, the hydrogen yield increased and was particularly higher with carbon black catalyst than activated carbon. As a result, carbon black catalyst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waste lubricating oil into valuable chemicals such as hydrogen and meth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