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材料选择、工艺、原理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具体分析了基体和颗’粒(TiC、SiC、WC)的界面反应以及部分工艺的优缺点,对开展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位合成TiC和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钐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匠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Ti基体界面洁净,没有明显的界面反应,而TiC、Ti基体界面有非化学配比的TiC过度层存在。由于增强体承受载荷,基体合金晶粒细化以及高密度位错的存在,制备钛基  相似文献   

3.
全程真空压铸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块非晶合金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非晶合金的室温脆性限制了压铸结构件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应用。本论文利用压铸工艺高速充型及高压凝固的特性,通过在Vit1锆基非晶合金中引入304不锈钢网叠层焊接制造的骨架,成功制备出了不同体积分数晶态相增强的非晶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不锈钢网体积分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网在非晶基体中均匀分布,与非晶合金存在冶金界面结合。力学性能测试显示,随着不锈钢编织网的引入,室温脆性的压铸Vit1块体金属玻璃的塑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不锈钢网目数增大(对应晶态相体积分数增大),非晶复合材料的塑性呈增大的趋势,但是,当目数超过200时,过细的孔洞会导致骨架局部区域无法填充,恶化性能。当晶态相的体积分数为53.7%时,断裂应变达到最大值,约为10%左右,其值高于传统不锈钢纤维增韧的Zr基非晶复合材料。韧化机制分析表明,压铸非晶合金出现脆-延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不锈钢网对剪切带扩展进行高效抑制,促进剪切带的增殖和萌生,减少宏观塑性变形的局域化。本研究为非晶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促进非晶合金的更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模量高、低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良好,以及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反应体系、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强化机制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原位合成TiC/Al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W丝增强含Co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渗流铸造方法制备了W丝增强Zr-Ti-Cu-Be-Co非晶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变形方式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W丝增强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不仅保持了Zr-Ti-Cu-Be-Co非晶基体高的强度,而且表现出很高的塑性。与纯非晶相比提高了900%。随着W丝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变形方式由剪切滑移转变为W丝的弯曲和劈裂。复合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量与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带数量成正比。W丝对非晶基体单一剪切带滑移的阻碍,促进多重剪切带的产生和扩展是复合材料产生大量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6.
非晶颗粒增强铝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爆炸压实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爆炸压实法制备了非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增强相非晶颗粒的含量分别为5%,10%,15%和20%。XRD和DTA分析的结果表明,爆炸压实过程中非晶颗粒未发生晶化现象。SEM分析的结果表明,非晶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对爆炸压实件的硬度、密度、强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强度高于纯铝,随着非晶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低温反应自熔法原位合成MgO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反应自熔新工艺,由经过预氧化的Mg粉原位合成了MgO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并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温反应自熔时,因Mg颗粒处于全熔或半熔状态,表面的氧化膜得到了有效地破碎、细化,并在液相熔蚀和自身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球化成微米和亚微米级MgO颗粒;形成的MgO颗粒不但与基体结合良好、分散均匀,而且因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对基体产生了较好的增强效果。与粉末冶金法相比,采用低温反应自熔法制备的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均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铜模喷铸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原位Mg晶态相增强块状Mg70Cu17Dy13非晶基复合材料,对Mg-Cu-Dy类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0Cu17Dy13非晶基复合材料受压时产生加工硬化并获得最大抗压强度为702.38 MPa和塑性变形率为0.81%。这缘于其中Mg相有效的承载能力、塑性变形能力及Mg相对剪切带及裂纹扩展的有效抑制作用,可从其剪切变形、断裂方式和断裂面上密集的熔滴及凸凹不平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原位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原位反应合成TiB2/A356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反应生成的颗粒增强相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分布均匀,基体与颗粒间的界面洁净。复合材料强度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与基体合金相比,TiB2质量分数为8%的TiB2/A356复合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提高幅度约为28%,TiB2质量分数为16%的TiB2/A356复合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提高幅度约为35%。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是由于基体与颗粒界面脱粘,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由此萌生微裂纹并扩展,导致界面处的基体撕裂,从而降低复合材料塑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悬浮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出Ti40Ni40Cu20非晶基复合材料板状试样,通过压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压缩,然后在150℃、30min下退火,研究了预变形退火工艺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相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马氏体相变,形变诱导相变加之退火释放残余热应力从而对非晶基体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随着预变形程度的增加,马氏体相和奥氏体相均增加,而马氏体相增加的更快,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减小, 塑形阶段预变形能够实现屈服强度可控;  相似文献   

11.
原位SiC颗粒增强MoSi_2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原位 SiC颗粒增强 MoSi2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组织为t-MoSi2基体上均匀分布 β-SiC等轴颗粒,数量很少的球形小孔隙主要分布在 SiC颗粒内, SiC颗粒尺寸为 2-5 μm.复合材料界面为直接的原子结合,无非晶层存在.复合材料的室温维氏硬度、断裂韧性、抗压强度及高温流变应力明显高于单一MoSi2,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及高温流变应力提高,而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少. SiC体积分数从 10%增加到 45%,KIC从 4.34提高到 5.71 MPa·m1/2;与单一 MoSi2相比提高了 25%-46%; 1400℃时,σ0.2从 20%SiC的 230提高到 45%SiC的 285 MPa,比单一 MoSi2提高了 98%-146%.  相似文献   

12.
在真空条件下,将Ni和Al箔加热到620℃,在1MPa压力下原位反应1h;然后再分别加热750℃,950℃和1150℃,在5MPa的压力进行4h的扩散退火,制造出安全致密的Ni-Ni-Al金属间化合物微层板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塑性的Ni层主要以微裂纹的桥联方式提高室温韧性。  相似文献   

13.
在真空条件下,将Ni和Al范加热到620℃,在1MPa压力下原位反应1h,然后再分别加热到750℃、950℃和1150℃、在5MPa的压力进行4h的扩散退火,制造出完全致密的Ni/Ni-Al金属间化合物微层板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塑性的Ni层主要以微裂纹的桥联方式提高室温韧性.经1150℃退火生成的Ni3Al层同NiAl和Ni层界面结合非常牢固,可以有效地阻碍微裂纹的扩展,Ni3Al层可通过滑移与Ni层协调变形,使得复合材料在拉伸时显示出明显的应变强化和塑性流变,其平均的断裂强度和应变分别达到786MPa和12.8%.  相似文献   

14.
对Ti-Al-B,TiO2-Al-B和TiO2-Al-B2O3三个体系利用反应热压方法制备了原位TiB2粒子增强Al(TiB2/Al)和原位Al2O3,TiB2粒子增强Al(Al2O3·TiB2/Al)复合材料.Ti-Al-B体系中形成的TiB2为最大尺寸可达5μm的具有一定长宽比的块状或棒状粒子,此外还有一定量尺寸可达几十微米的不规则块状Al3Ti生成.TiO2-Al-B体系中形成小于2μm等轴的Al2O3和TiB2粒子,基本没有Al3Ti生成.TiO2-Al-B2O3体系中除细小等轴状的Al2O3和TiB2粒子外,还生成尺寸为几十微米的条状Al3Ti.拉伸试验表明,由TiO2-Al-B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强度和塑性.对三个体系所制备复合材料差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淬法制备出了块状、高强度Zr-Ti-Cu-Ni-Be-Fe非晶合金,研究了铁原子组元对Zr-Ti-Cu-Ni-Be-Fe块体非晶形成能力硬度、磁化率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含量超过10%(原子分数)时,在合适的冷却速率下可以区得含有钠米晶凿的非晶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NiAlhasreceivedmuchattentionaspotentialstructuralmaterialsforhightemperatureapplications.However,poorductilityatroomtemperatureandlowstrengthathightemperaturehinderitsapplication[1-6].Manymethodshavebeenappliedtoimproveitsductility,s…  相似文献   

17.
对TiO2-Al-B和TiO2-Al-B2O3体系制备的两种Al2O3和TiB2原位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和高温拉伸蠕变试验。动态压缩试验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初始加工硬化率明显增加。然而,复合材料中含有的条状Al3Ti对复合材料的动态机械响应基本没有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高应变速率下两种复合材料强度和初始加工硬化率的明显提高可由复合材料基体中位错密度的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540-640℃温度范闱内,研究了真空热压温度对15%(体积分数)SiCp/2009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随热压温度升高而增加,在580℃达到最大值,高于580℃时下降.TEM界面观察发现:热压温度为540和560℃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弱,界面出现开裂现象;当热压温度为580和6...  相似文献   

19.
原位AlN-TiC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崔春翔  吴人洁 《金属学报》1996,32(1):101-104
在真空感应炉中,900-1200℃,以合适的方位将含N,C原子的气体注入熔融的含Ti等的铝合金中,直接原位反应生成0.2-1.2μm的AlN和2-5μm的TiC粒子,均布于铝合金基体中,制成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本工艺具有增强颗粒生成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原位Al2O3和TiB2粒子增强Al-Cu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由TiO2AlBCuO体系制备了原位Al2O3和TiB2粒子增强Al3.2%Cu和Al6.0%Cu合金基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两种复合材料中均有Al2O3和TiB2生成,没有发现Al3Ti相产生。原位生成的Al2O3和TiB2粒子为尺寸小于2μm的等轴状粒子,在Al基体中均匀分布。室温拉伸试验表明两种AlCu合金基原位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并且随着基体合金中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增加。动态压缩试验表明,这种AlCu合金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对应变速率是不敏感的,这可由不同应变速率变形后的复合材料基体中位错密度大致相同来解释。高温压缩蠕变试验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均表现出高的显态应力指数。随基体合金中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蠕变抗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