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常流体压力研究进展与方法实践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含油气盆地的异常流体压力是油气运移研究中的重点。近年来,压力封存箱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对建立以压力封存箱为核心的三维压力系统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异常流体压力的形成机理可归纳为与应力有关的作用、新生流体源的生成、流体的运动等三方面。如果沉积盆地是一个大型化学反应器,烃类的形成、幕式排烃、油气运移动力等将是近期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归纳总结了计算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方法,包括等效深度法、地层因子法及菲利朋法等,并首次应用地层因子法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进行了地层压力的计算,与等效深度法相比,其计算精度和计算的稳定性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含油气盆地地温-地压系统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温和地层压力是含油气盆地内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参数。本文认为,地温与地层压力构成地下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在该系统中,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含油气盆地一般包含若干个直线状的地温-地层压力系统,这些直线状的系统又在垂向构成复式温-压系统。复式温-压系统可分为高压型和低压型两类。  相似文献   

3.
异常压力与油气的关系极为密切 ,研究一个盆地异常压力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 ,总结其与油气的内在关系 ,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综合运用盆地中央坳陷的测井、地质资料 ,以及各工区的地震剖面 ,迭加速度谱等资料的基础上 ,预测该区的异常压力分布 ,弄清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 ,为盆地新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已在越来越多的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低压现象,但对低压成因及其与油气运聚分布关系的研究则显得不足。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最集中的地质单元,研究表明该系统地层中高压和低压均存在,侏罗系及以上地层中多低压,且在气藏分布区低压更突出,形成较开放性的压力系统。随着盆地的形成演化,异常地层压力亦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中低压的形成与油气运移过程中轻烃组分的漏失量大于油气和地下水的运移补给量,同时盆地抬升剥蚀和地温的持续下降,进而造成地层中能量亏损有关,而低压的形成时间则应该在古近纪。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有录  王鑫  于倩倩  王永诗  刘华  景琛 《石油学报》2016,37(11):1361-1369
含油气盆地不同类型凹陷地层压力场具有明显差异,压力场与油气富集关系密切。以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实测地层压力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类型及分布特征,以及超压与生烃作用、压力场与油气富集等关系。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新生界纵向压力场大致可归为3类,即常压型、单超压型、双超压型;不同类型压力场凹陷的分布具有分区性:常压型多分布于盆地外围凹陷,单超压型在盆地广泛分布,双超压型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地区。生烃作用对凹陷超压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超压层系与主力生烃层系相对应,凹陷充填演化历史及主力生烃层系的差异可能是形成3类凹陷压力场的主要原因。凹陷生烃层系超压与油气富集关系密切:平面上油气围绕超压中心分布,超压程度影响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纵向上油气富集层系受凹陷压力场类型控制,常压型凹陷油气主要富集于生烃层系及紧邻层系,单超压型凹陷油气富集于生烃层系及上下多套层系,而在双超压型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生烃层系超压程度影响凹陷油气富集程度,富油凹陷均为超压幅度较大的凹陷。  相似文献   

6.
李文拓  李中  刘兵  彭海龙  邓文彪 《海洋石油》2020,40(3):8-12, 18
莺琼盆地是世界海上三大含油气超压盆地之一。盆地内超压分布十分广泛,超压成因复杂多样,目前钻遇最高压力系数达2.36。钻井实践表明,地层压力异常严重影响了作业安全和时效,是长期制约盆地内高温高压及深水领域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详细回顾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中海油莺琼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技术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制约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精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勘探及钻井作业安全需求,指明了后续盆地内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攻关方向,为海上低勘探地区的压力预测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含油气盆地地温-地压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温-地压系统作为盆地流体动力场的耦合,直接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中国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中,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依据含油气盆地深部和浅部温压系统的斜率关系,划分出3大类地温-地压系统模式: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模式(浅部地层压力为静水压力、深度地层压力表现为高压异常)、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模式(浅部地层压力为静水压力、深度地层压力表现为低压异常)和单一型温压系统模式(浅部与深部地层压力均为静水压力)。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内,浅层系统的斜率分布范围较窄,地区差异小;深层系统的斜率分布范围很宽,地区差异较大。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内,浅层系统的斜率分布范围较宽,地区差异很大;深层系统的斜率分布范围较窄,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单一型温压系统深、浅层系统的斜率一致且分布比较集中,地区差异不明显。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分析表明,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内深浅部地层连通性很差,在垂向断裂附近,深层流体向上运移动力很强;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内深浅部地层连通性较差,在垂向断裂附近,浅层流体具有向下运移的趋势;单一型温压系统内深浅部地层连通性很好,流体垂向运移动力不足。在中国3大类含油气盆地中,伸展型盆地主要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次之;挤压型盆地以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为主,也有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发育;克拉通盆地发育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或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  相似文献   

8.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异常压力控制明显,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压力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沙河子组超压成因;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法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地层古压力演化过程,以明确地层压力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37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新型边缘学科。它实质上是一种含油气层序分析学,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油气层序进行成因单元分析。它应用地震层序地层、测井层序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对比、盆地生储盖组合和含油气系统分析,进而指出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特别是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源于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过渡相和陆相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