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低碳源污水的主要脱氮策略(外加碳源、优化进水策略、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除磷策略(外加碳源、分段进水、生物强化除磷等)以及同步脱氮除磷对策(反硝化除磷、分段进水等)。指出改进现有工艺充分利用进水碳源、外加其他富含有机碳的废物资源、开发寻求碳源需求低的新型脱氮除磷工艺、结合实时在线控制优化系统运行是提高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碳源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如何提高低碳源污水的除磷脱氮效果,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难题。许多研究学者从降低碳源无效利用或减少处理过程中除磷脱氮对碳需求2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方面开发先进工艺诸如同时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等;另一方面进行工艺优化从而达到提高低碳源污水的除磷脱氮效率的目的。详细介绍了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与优化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这些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张亮  段昕宇 《辽宁化工》2023,(5):691-693+700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与传统脱氮除磷方式相比,能够在缺氧段实现同步体脱氮除磷,具有节约碳源,减少能源消耗、污泥产量低等优点。简要概述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总结并分析了碳源种类、碳源浓度、电子受体、温度、p H值、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等影响因素对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高效低耗同步脱氮除磷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发和应用低碳高效的脱氮除磷技术和工艺具有重要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总结了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基于厌氧氨氧化强化的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新工艺和新技术,包括基于传统除磷与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工艺、反硝化除磷与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耦合工艺、部分厌氧氨氧化强化同步脱氮除磷等。其中基于部分厌氧氨氧化同步脱氮除磷的工程案例表明: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可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同时解决低温对脱氮除磷性能的抑制。该技术利用原水碳源,在不同尺度的研究中均体现出深度的脱氮除磷效果。本文还比较了不同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工程应用前景,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展望,可为后续主流城市污水氮磷同步去除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A2/O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废水脱氮除磷主流工艺的A2/O工艺,因其构成复杂,受污泥龄、碳源、硝酸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脱氮与除磷的功能之间相互制约。而在A2/O工艺的基础上改良与优化的PASF、UCT和VIP等技术,克服了A2/O工艺部分固有缺陷,优化和提高了其处理能力。此外,随着废水脱氮除磷理论的深化研究,同步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等新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新理论与新技术为A2/O工艺高效、低耗和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韩晶晶  孙翀  徐江岑  李杰 《广州化工》2011,39(10):44-46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反硝化除磷脱氮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综述和讨论,分析了新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开发应用的前景.通过与现有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比较,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反硝化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大力开发技术成熟、高效经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矛盾已由有机物的去除转向氮、磷等营养物的去除.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其自身的特点及城市污水特征,导致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法满足愈发严格的国家标准.针对这种问题,通过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反硝化这些新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探究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的优越性与合理性.并基于多菌群协同除污机理,结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现状,探索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溶解氧需求大和菌群结构竞争等诸多问题,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能够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脱氮的同时进行超量聚磷,实现氮磷同步去除,具有节约碳源、能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符合污水处理工艺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反硝化聚磷污泥的驯化是运行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前提,文中综述了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这3种主要反硝化聚磷污泥的驯化方式,并对比分析研究进展。其中,一步法驯化具有运行操作简单、驯化速度快的特点;提出温度、pH、碳源种类及浓度、电子受体种类及浓度、污泥浓度、污泥龄的建议范围;同时提出同步反硝化除磷还需对碳源、电子受体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等问题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的耦合对实现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和推动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充分讨论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的微生物菌群关系及影响两者耦合的控制因素。分析得出,控制系统在温度为30~35℃,DO为0.2~0.5 mg/L,pH为7.5~8.0,进水有机物质量浓度在100~200 mg/L的条件下运行,有利于实现两者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反硝化除磷菌(DPB)能够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从而大大节省耗氧量,缓解常规工艺对外加碳源的需求。如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同时,在工艺中充分富集DPB是反硝化除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成功的好氧聚磷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存在下的反硝化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好氧聚磷污泥在在未经厌氧/缺氧驯化条件下已具有良好反硝化聚磷特性。好氧聚磷污泥可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脱氮除磷,在硝酸盐耗尽后停止聚磷,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聚磷量与硝酸盐消耗量具有线性关系。在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好氧聚磷污泥与反硝化聚磷污泥具有相似特点:在初始亚硝酸盐浓度较低情况下可少量聚磷,在其浓度较高时聚磷受到抑制。亚硝酸盐有可能为解偶联剂,在其还原的过程中并不耦合发生聚磷。反硝化速率随着其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厌氧/缺氧SBR反硝化除磷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emoval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was verified in a laboratory anaerobic/anox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A SBR). The results obtained demonstrated that the anaerobic/anoxic strategy can enrich the growth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DPB) and take up phosphate under anoxic condition by using nitrate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The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was higher than 90% and the effluent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1mg·L^-1 after the A/A SBR was operated in a steady-state. When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of influent was lower than 180mg·L^-1, the more COD in the influent was, the higher efficiency of phosphorus removal could be attained under anoxic condition. However,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carbon and nitrate would be detrimental to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Result of influence of 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 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suggested that the decrease of SRT caused a washout of DPB and consequently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decreased with 8 days SRT. When the SRT was restored to 16 days,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phosphorus removal was higher than 90%.  相似文献   

13.
董继红 《辽宁化工》2009,38(12):924-926
反硝化除磷能够实现以相同的基质同时脱氮和除磷,是国内外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讨论和分析了MISS、碳源、C/N和C/P、污泥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等其他因素对其的影响,为反硝化除磷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曝气量、进水C/N比(COD/TN)及进水氮、磷浓度对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该复合生物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脱氮主要是基于好氧段发生的同时硝化反硝化(SND)作用实现的,而除磷是基于常规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过程而完成;在保持载体良好流化状态的前提下,反应器硝化效果和TP去除受曝气量变化影响不大,反硝化效果随曝气量的减小而改善;采用厌氧/好氧序批式运行方式,能够使进水中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聚磷菌优先利用,实现一碳两用,节省了脱氮对外部碳源的需要,在进水C/N为2.8~4.0时能获得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和TP去除效果;随着进水氮、磷浓度的提高,反应器除磷效果相对稳定,脱氮效果变差,最大氮、磷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17 kg TN·m-3·d-1和0.06 kg TP·m-3·d-1。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厂中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胡乐 《广州化工》2010,38(12):207-209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和实现反硝化脱氮除磷的主要工艺。该工艺是根据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摄磷特点而开发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以其特有的"一碳两用"和"双泥系统",有效解决了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供求矛盾和泥龄控制问题,可同时获得较高的除磷和脱氮效率。目前常见的主要工艺有A2N-SBR工艺、BCFS工艺和DEPHANOX工艺。  相似文献   

16.
反硝化除磷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机理的研究和发展状况,通过反硝化除磷的特性分析,阐述了反硝化除磷机理.介绍了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展状况,通过比较得出单污泥和双污泥系统适合市政污水、低氮源和低C/N污水的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17.
韦佳敏  刘文如  程洁红  沈耀良 《化工进展》2020,39(11):4608-4618
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工艺较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具有节省曝气能耗、高效利用碳源、低污泥产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反硝化除磷菌(DPAOs)微生物学、碳源种类、pH、亚硝酸盐浓度及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FNA)、污泥龄(sludge retention time,SRT)、C/P比及mgNOx--N/mgPO43--P、聚糖菌(GAOs)等。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了聚磷菌(PAOs)和GAOs之间的竞争关系,而通过GAOs作用的内碳源部分反硝化(endogenous partial-denitrification,EPD),能够将NO3--N转化为NO2--N,将进一步降低同步脱氮除磷对碳源的需求。反硝化除磷的新工艺符合我国低C/N值的污水现状,SNADPR工艺是将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与反硝化除磷相结合的先进脱氮除磷工艺,Anammox-EPDPR工艺协同厌氧氨氧化、EPD和反硝化除磷,充分利用GAOs内碳源的代谢作用,以产生NO2--N,减轻DPAOs和anammox菌对电子受体的竞争。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短程反硝化除磷与新型脱氮工艺的耦合将成为实现污水高效节能的同步脱氮除磷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