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层稠油掺稀油举升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是,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2.
稠油掺稀降粘举升环空摩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国华 《吐哈油气》2010,15(1):21-23
稠油掺稀降粘可显著降低沿程摩阻,改善稠油流动性。为正确进行举升工艺设计和优化掺稀比,文章分析稠油环空流动态规律,得到了沿程摩阻梯度方程,利用龙格-库塔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稠油环空流的沿程摩阻损失主要由稠油的粘度引起的,流速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深层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原油会逐渐失去流动性。掺稀油是有效降低井筒摩阻的方式。根据现场掺稀工艺建立室内模拟测量装置,模拟了掺稀过程中稠油和稀油的动态混合过程,并测量得到沿井筒温度降低过程中混合物的黏度变化;结合井筒传热及流动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掺稀比条件下的井筒摩阻。分析结果表明,掺稀比的增加能有效降低摩阻,但是单位稀油对摩阻降低的贡献随掺稀比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英买力油田集输系统所辖6个区块试采油井的混合油及东一联外输油取样,进行稠油掺稀油的混合油室内热化学脱水试验,来确定适合该区块原油的脱水工艺,以及一段和二段热化学脱水工艺合理的脱水温度、脱水时间、破乳剂类型和投加量等技术参数.一段热化学脱水试验中,沉降温度为35℃时,模拟采出液的含水率为30%、50%和80%,破乳剂加药量80 mg/L时,沉降120 min以上,脱后油中含水率均可以达到低于20%的技术指标,水中含油量也均低于1 000 mg/L.二段热化学脱水试验中,破乳剂加药量100 mg/L,温度65 ℃,沉降120 min时,可以实现油中含水率低于1%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稠油掺稀开采井筒内温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很大,造成稠油生产困难,而采用套管掺稀油工艺,可以使井筒中的混合液保持较低黏度,减小井筒流动阻力。根据传热学和能量守恒原理,采用节点系统分析的思想,考虑油管、套管、水泥环及地层之间的传热,建立稠油掺稀井筒和套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数学模型。运用高斯列主元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油管中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掺稀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掺稀开采稠油油藏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寻长征 《石化技术》2022,(1):191-193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稠油举升需要采取井筒降粘工艺,有多种井筒降粘配套工艺技术可供使用,每种工艺因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和技术成熟情况,在不同油田有其适应性问题。论文根据孤东油田稠油井实际井筒降粘工艺实施情况,在分析电热杆加热工艺、泵上掺水工艺、双同心管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工艺的特点和应用效果基础上,提出在高含水期,使用稠油分散剂,与电热杆加热工艺、蒸汽吞吐工艺、冷采吞吐工艺等相互配合,并在添加时机、用量上进行优化,取得了延长油井生产时间,降低生产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造成生产困难.套管掺稀油工艺通过套管掺轻烃与从地层产出的稠油进行混合,使得井筒中的混合液保持较低黏度,减小井筒流动阻力.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分析了套管掺稀油温度场和黏度场,计算了沿井筒环空和油管内的流体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套管掺稀油工艺能有效地提高井筒温度,降低原油黏度,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罗西区块属深层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粘度高、斜度大、易乳化等特点.针对该区块特点,分析研究了深层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压裂改造、井筒举升和降粘等配套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深层稠油油藏采用先期压裂井筒降粘冷采、后期注蒸汽热采配套工艺技术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稠油属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藏埋深5300~6600m,地层温度为128~130℃(5600m),地温梯度为2.2℃/hm,非均质性强,流体性质复杂,具有“五高”特点,即高矿化度、高含H2S、高原油粘度、高密度和高含蜡。油藏及其流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举升工艺的多样性。以塔河油田深层稠油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实践、总结、再实践”为思路,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掺稀降粘、化学降粘、电加热、抽稠泵、抗稠油电泵、复合举升等十余项稠油举升及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低问题,通过分析2012年石油行业标准《SY/T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发现不适应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没有考虑油套环空与油管内流体密度差,二是没有考虑流体黏度摩阻损失,低估了有效举升扬程,造成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偏低。在原有计算方法基础上引入密度差及黏度摩阻2个参数,制订了适合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通过将6口稠油掺稀井分别采用《SY/T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和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后者较前者系统效率平均提升10.7%,提高了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指导油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轮古深层稠油井含水率不断上升,采用掺稀降黏时掺稀比和稀油用量不断攀升的的具情况,考察了乳化降黏技术对轮古深层稠油的适应性,以期寻找到高效的乳化降黏剂,通过乳化降黏技术来协助或替代当前的掺稀降黏技术,从而节约稀油资源。室内实验对现有的及新研制的20余种乳化剂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可用于轮古深层稠油井的抗盐耐温型乳化剂进行了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PS、KS-1、DS三种乳化剂对轮古稠油的降黏效果欠佳,新研制的双子表面活性剂DC848在高矿化度的轮古地层水中,对轮古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建议进行现场实验。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超稠油混合掺稀降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海华  张贵才  葛际江  刘清华  吴芳 《特种油气藏》2011,18(4):111-113,120,141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开采关键在于降黏,实践证明掺稀降黏是塔河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但稀油与稠油在井底混合均匀程度不高,使得降黏效果与室内实验差距较大。研究发现,在掺稀油时掺入少量混合芳烃可提高掺稀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下混合芳烃对塔河超稠油有良好的溶解能力,掺入混合芳烃能够显著降低超稠油黏度,且降黏效果好于单一掺稀油效果,同时又可节约稀油资源。  相似文献   

14.
秦飞  金燕林  李永寿  邱华标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4):145-148,158
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可以准确获得效率参数以及各种工作参数,是塔河稠油电泵井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塔河油田2010年的系统测试资料,对比分析了电泵井与常规机抽井的系统效率与泵效,解释了"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原因,进而初步确定了最优系统效率下相关参数的合理范围,为油井提高提液效率、优化掺稀工艺和工作制度提供了合理的决策指标和评价手段,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采油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黏度不断上升,流动性变差,举升难度变大。为解决春光油田超稠油井筒举升技术难题,介绍了近几年在春光油田应用的套管掺蒸汽降黏、空心杆电加热、井筒乳化降黏和套管掺稀降黏等工艺的降黏原理,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降黏工艺的降黏效果,经过工艺优化,建立了"以套管掺稀降黏为主体,以边远井电加热、载荷异常井乳化降黏为辅助"的井筒降黏工艺技术体系,满足了春光油田超稠油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河油区冷家堡油田深层超稠油特点,提出应用注化学添加剂辅助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方案,优化设计注汽、采油工艺,形成配套稠油开采技术,并在冷37-40-18井进行矿场试验,成功地把超稠油采到地面,日产油20~40t,为开采超稠油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塔河稠油沥青质含量与稠油粘度的关系。根据稠油中沥青质含量较高且极性较强,粘度主要是由沥青质聚集体引起的研究结果,针对超稠油特性研制了极性聚合物作为油溶性降黏剂主剂,表面活性剂作为助剂的复合配方。通过调控主剂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的比例来改变其极性的强弱,通过选择助剂适合的烷基碳链长度、芳香环数以及支化甲基数,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结果表明:当主剂极性大小适当,助剂结构适当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复合降粘剂对塔河十区、十二区稠油降黏效果显著,加剂量质量分数0.5%时,降黏率大于30%,节约稀油率约35%。  相似文献   

18.
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稠油出砂冷采机理和矿场实际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对螺杆泵,井下工具,井筒降粘以及地面流程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开发技术策略,结果表明,随着大量砂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单井产量一般可达3-50t/d,是常规降压开采的数十倍至数百倍,采收率一般可达8%-15%,搞清矿场操作技术对稠油出砂冷采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技术策略,对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稠油井筒传热模型和实验得到的不同温度、含水率时的井筒混合液粘度关系式为基础,利用均流模型下的波特曼-卡蓬特方法建立了井筒压降模型。该模型主要适用于油-水两相且油水混合液粘度范围小于10000mPa·s的稠油油井。利用该模型对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井口温度为25℃时,越接近井口摩阻压降梯度越大,总压降梯度也越大;当井口温度为80℃时,整个井筒内的摩阻压降梯度和总压降梯度变化均不大,相当于稀油生产。利用该井筒压降模型计算出的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能够有效计算稠油井井筒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20.
Aquathermolysis of conventional heavy oil with superheated ste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quathermolysis study of conventional heavy oil in superheated steam. A new high temperature autoclave was designed, where volume and pressure could be adjusted. Aquathermolysis was studied on two different conventional heavy oil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times and temperatur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quathermolysis does take place for conventional heavy oil. As reaction time increases, the oil viscosity reduces. However, the reaction will reach equilibrium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won't be sensitive to any further reaction time any more.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resin and asphaltenes decrease,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the H/C ratio increase after reaction. The main mechanism of aquathermolysis includes hydrogenization, desulfuration reaction of resin and asphaltenes,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