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孤岛油田疏松砂岩油藏解堵增注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地层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易出砂。在钻井、完井、及井下作业等环节造成了油层的伤害及堵塞,导致注水井欠注和油层供液不足。通过分析和实验论述了注水井欠注的原因,指出了孤岛油田解堵增注应遵循的原则及采取的主要解堵增注措施。现场实施37口井,成功率86.4%。累增注水量635172m^3,累增油10673t,解堵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莫北油田低渗、强敏感性储层注水井欠注问题,通过对莫北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探讨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的解堵增注机理,介绍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岩心酸蚀实验,优选酸液体系,在莫北油田的注水井应用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振动-酸化复合解堵技术工艺效果比单纯的酸化工艺效果要好,可起到明显的解堵增注效果,并能延长增注有效期.  相似文献   

3.
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在莫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莫北油田低渗、强敏感性储层注水井欠注问题,通过对莫北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探讨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的解堵增注机理,介绍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岩心酸蚀实验,优选酸液体系,在莫北油田的注水井应用了振动-酸化复合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振动-酸化复合解堵技术工艺效果比单纯的酸化工艺效果要好,可起到明显的 解堵增注效果,并能延长增注有效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已经使用或正在研究的注水井各种解堵增注方法,并结合埕北和绥中36—1两油田的油层特点、钻井完井方式和油水特性,优选出适合两油田注水井的解堵增注方法。该方法可供其它油田油井转注、水井投注和注水井解堵增注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已经使用或正在研究的注水井各种解堵增注方法,并结合坦北和绥中36-1两油田的油层特点、钻井完井方式和油水特性,优选出适合两油田注水井的解堵增注方法,该方法可供其它油田油井转注、水井投注和注水井解堵增注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临南油田注水井伤害机理。结果表明.造成该油田注水井堵塞的原因有:固相颗粒堵塞、注入水与地面水不配伍形成无机垢堵塞、细菌堵塞。针对注水井储层伤害.采用油层保护技术,进行水质改造,实施合理的解堵工艺,来延长解堵增注措施有效期,经现场应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部分注水井由于注入水水质不合格致使储层污染严重,造成主力油层吸水量下降或不吸水,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注水井酸化工艺是解堵后用防膨剂稳定粘土的增注技术,是外围油田主要解堵增注措施之一,该工艺在大庆模范屯油田的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质改善的基础上,以区块整体增注为先导,应用了以砂岩缓速酸降压增注为主导的工艺技术,推广应用了适应于桩西油田不同欠注水井增注特点的双源振动解堵技术、聚能冲压增注技术、聚硅纳米增注技术等系列增注工艺,有效地解决了桩西油田高压低渗区块水井增注难题。该技术在23口井应用后,平均单井压降3.2MPa,累增注水量7.96×104m3,对应油井累增油3260t。  相似文献   

9.
疏松砂岩油藏伤害因素及解堵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孤岛油田油层胶结疏松,油层污染伤害较重,主要表现为粉细砂、微粒、粘土分散运移污染近井地带充填砂层和防砂管。文中论述了油层伤害的内外因素,提出不同解堵工艺的选井条件,并在生产中运用物理及化学解堵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疏松砂岩类油藏的解堵增注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注水井增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利油田主要以注水开发为主,油田现有欠注层1 954层,日欠注8.6×104 m3,其中低渗欠注层576层,日欠注1.2×104 m3。对国内外解堵增注技术主要进展进行了阐述,对胜利油田近年来在注水井增注方面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针对不同欠注原因实施了相应的解堵增注措施,主要有在中高渗储层实施了以盐酸、土酸为主的酸化解堵增注措施,在低渗油田中实施了解堵、基质处理及活性降压增注工艺技术,在物理增注方面,主要实施了水力深穿透射流射孔、水平井径向钻进技术、振动解堵增注技术,配套了前期预处理及后期排液等配套技术,并简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对表面改性降压增注技术、脉冲解堵增注技术试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目前欠注注水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与酸液协同解堵工艺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氧化氯与酸液协同解堵施工,可解除铁硫化物、细菌群落、高聚物及无机盐类垢物对地层造成的堵塞。中原油田采油六厂应用该工艺技术对6口注不井实施解堵后,降压增注和增油效果明显,平均单井降低注水压力10MPa,平均单井日增注水40m^3,对应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6.8t,相应的经济效益为1063.9万元。表2参3(姜学明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魔芋粉堵剂的粘度、溶胀性、凝胶强度、热稳定性、成胶性能、耐冲剧力及突破压力,评价了该堵剂的性能。2001年7月在胜坨油田施工5口注水井,截止年底,对应的19口油井中有14口见效,累积增油2816.5t。  相似文献   

13.
强化泡沫的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强非均质油藏和大孔道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了强化泡沫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单井试验,初步评价了强化泡沫体系的封堵调剖能力和驱油效果,探索了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孤岛油田28-8井区强化泡沫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期间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明显改善,6口生产井见到了降水增油效果,累积增产原油1.1×104t,表明强化泡沫驱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渤海A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逐渐出现压力升高、注水不足现象。为此,在注入水水质及注入压力资料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注水井堵塞机理研究,从注入水水质、结垢和腐蚀、配伍性分析以及微粒运移和出砂等方面,分析了注水压力上升原因,并针对此开展注水井解堵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固悬物、粒径中值、含油量均超标,从而引起堵塞;溶解氧含量、总铁含量,细菌等均超标,导致注水过程中结垢和腐蚀管线,造成水井堵塞;复合酸体系7较好地解堵增油效果,可为A油田注水井的解堵增油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整体调剖堵水配套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热采区块已日趋严重的边底水入侵问题,进行了区块大剂量整体堵水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制了复合类型的堵剂,分段塞注入,实现了大剂量低成本整体封堵。为满足现场大剂量注入的需要,研制开发了地面智能泵注系统,实现了注入自动控制、自动记录、长时间、全天候注入。经现场16井次的大剂量整体堵水试验,累计增油19353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延缓或抑制边底水的入侵,大幅度提高了稠油注汽区块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塔河油田在碳酸盐岩油藏能量弱的定容性单井缝洞单元进行了注水替油试验,大幅度提高了原油采收率。通过全面分析塔河油田大量现场注水替油资料,提出了以下注水替油技术:选择通过机采手段无法正常生产的定容性油井进行注水替油,并优先选择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注水替油前要尽可能利用天然能量,在地层压力难以维持正常机抽生产时进行注水替油;在注水替油的第一个周期,周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25~0.50;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1.0~2.0,中后期控制在0.5~1.0;裂缝性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8~1.5,中后期控制在0.3~0.8;溶洞型储集体油井前期可适当提高注水速度,裂缝性储集体油井的注水速度不宜过高;注水压力应低于井口承压能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注水焖井后开井产液量不能高于注水前正常生产时的产液量。这些技术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类型特殊、开发难度大,前期通过实施单井及单元注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随着注水量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大量剩余油富集在缝洞单元高部位,注水无法波及。针对此类剩余油,开展了注氮气吞吐驱油实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论证了注氮气能有效动用这部分剩余油。注入地层中的氮气与原油混合并发生重力分异,将高部位剩余油向下置换并采出,注入氮气在原油中溶解也能起到一定的降低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的作用。该项技术2012年开始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展现场试验,已投产试验井123口,累计产油16.13×104 t,增油效果显著,验证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置换剩余油是一项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 ,储层伤害较严重 ,注水井存在着吸水厚度低、吸水能力差的问题。文章在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CY0 1油层保护技术和CY0 2油层酸化改造配套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 ,该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注水井吸水厚度 ,增大油层吸水能力 ,并且现场施工成功率高、有效期较长 ,可满足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茨13块稠油油藏注稠化水开发方法。目的优选注稠化水方案,提高茨13块开发效果。结果稠化水驱不宜注入较高浓度的稠化水,而且应避射底水,其效果优于水驱。经济评价认为,方案六和方案七为最优方案,先实施方案六,见效后,再实施方案七;方案实施中,应注意油层解堵、配产、配注等问题。结论稠化水驱可以提高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增加产油量;茨13块适于稠化水驱  相似文献   

20.
脉冲注水在高含水油藏中能建立不稳定驱替状态 ,从而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港东一区一断块进行先导性试验 ,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日产油从实验前 1998年 12月的 179t升至 1999年底的 2 0 8t,累增油 2 90 7t。对此次试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为同类油藏脉冲注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