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池和池下土壤的跨季度蓄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非对流型太阳池和池下土壤的跨季度蓄热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稳定工况下,池下土壤对跨季度蓄热能起相当大的作用。若用恒定速率从池底提取热量,则计算表明:建在北京地区1米深的非对流型太阳池,其跨季度蓄热量可达94.6兆卡/米~2,而其中约有55.6%储存在池下土壤中,且主要集中在池底以下3米左右深度的土层内。  相似文献   

2.
太阳常数     
《太阳能》1992,(1)
初学者往往将大气层上界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值误认为1353瓦/米~2,其原因是把太阳常数的定义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定义混淆了。太阳常数的定义是:在日—地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数值称为太阳常数。其单位一般采用卡/厘米~2·分,或千瓦/米~2。  相似文献   

3.
无锡市粮食局科技室、无锡测绘仪器厂和无锡动力机厂共同协作,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试制成功一种线聚焦菲涅耳透镜。它是由有机玻璃模压加工制成的,幅宽1.6米(四片拼按),长度6米,齿纹朝下。焦距1米,焦带宽约为50毫米。测试表明,当太阳辐射强度高于0.8卡/厘米~2·分时,用高温热电偶测得焦带上的温度可达300℃以上。该透镜目前正在作粮食干燥试验,并已取得初步结果。当太阳辐射强度为0.8卡/厘米~2·分时,烘  相似文献   

4.
(二) 辐射的度量、分类和测量仪器一、辐射的度量在上一讲大家已经知道,太阳辐射实质上是电磁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能量的过程。它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在真空中,约为30万公里/秒。辐射具有的能量称辐射能,地面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即为太阳辐射能。其计量单位为焦耳。在太阳辐射测量中还有另外两个常用的物理量: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以辐射方式发送、传递或接收的能量,计量单位为瓦。辐照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计量单位为瓦/米~2。目前我国使用的单位是卡/厘米~2·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卡/厘米~2·分=698瓦/米~2,或1瓦/米~2=0.001433卡/厘米~2·分。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太阳能采暖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提出了一些设想,供大家讨论。一、有利条件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西藏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均高于160万千卡/米~2·年,而拉萨竟高达204万千卡/米~2·年。除东南一部分地区外,西藏大部分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西藏地区采暖期的太阳总辐射量也较大。如果从11月到次年3月为采暖期的话,以拉萨为例,其辐射量高达66. 65万千卡/米~2·采暖期。  相似文献   

6.
无盐太阳池     
黎明 《太阳能》1992,(1):10-11
太阳池是一种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设施。普通的太阳池是一种含盐浅水池,其深度一般在1米以上,水池中盐溶液浓度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大,直到饱和,并呈梯度稳定状态,这样可以抑制对流散热。池的底部涂黑,以吸收太阳能。池与土壤接触的壁用良好的隔热材料隔热。吸收的太阳热能就储存在下层的水中。这种太阳池已经发展到实用化阶段,如以色列已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应用太阳池的目的和意义太阳池作为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一种途径已日趋为人们所瞩目.太阳池是建筑在地面上的一个庞大的集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甚至可以利用天然的盐池、海面、潮面,造价低廉,仅为一般常规太阳能集热器的1/4~1/5.太阳池也是一个巨大的储能器.太阳池吸取的热能可以全天使用,可以跨季使用,为  相似文献   

8.
太阳池趣闻     
美国的新墨西哥大学(地处北纬35度)有一个直径15米、以氯化钠为工质的太阳池。科学家们为了看一看太阳池的温度究竟能升到多高,能不能沸腾,曾利用这个池做了一个实验:自1979年9月份开始,他们就不再从太  相似文献   

9.
新型太阳池     
一、概述在收集、转换和贮存太阳能方面技术较成熟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池等。太阳能热水器可提供一定量的热水,但单位产水量的成本略偏高,且大量地供热时安装热水器较为不便。大规模地采集应用太阳能主要使用太阳池,太阳池类型有:以盐梯度池为代表的深水  相似文献   

10.
对双热源太阳池热泵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模拟研究.运用有限差分的方法,太阳池模拟结果表明,所储存的能量相对比较稳定,可为变负荷载荷供热;太阳池热泵技术的应用模拟结果表明,太阳池作为地位热源时,热泵制热的性能系数在4.08~4.87.若冬季太阳池作为低位热源的提热量为20 W/m2,完全能够满足冬季供暖时的温度要求.研究结果为实际利用提供了计算方法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州Ⅰ号太阳房是根据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而设计的太阳能住宅。建筑面积125.6米~2,层高3.06米,建在郑州市北郊陈砦村,1987年10月建成,1990年11月通过技术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现将该太阳房的设计及试验结果概述如下。一、建筑设计 1.平面设计(图1).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2月建成的潍坊市太阳房1号是一座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宿舍楼,建筑面积为2026米~2,系砖混结构的五层楼(包括地下室),共三个单元、二十四户。地面以上总高11.7米,地下室层高2.2米,总的建筑前沿长度为40米,宽度为10米,其平面、立面、剖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我县于一九八五年上半年在宽邦镇菜园子屯用钢制滑模修建了32个6米~3水压式沼气池,基本实现每户一池,六月末已全部使用。沼气池气压一般都达到60厘米水柱,产气率均在0.15米~3/日·米~3以上,基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4.
唐强  曹伟伟  张力  崔鹏飞 《动力工程》2013,(11):895-901
阐述了分别从锅炉蒸发受热面、高压加热器汽侧和汽轮机低压缸引入太阳热能与燃煤机组进行混合发电的3种集成方案,定义了太阳能热电转换率、单位时间节煤量及太阳能热贡献率等评价指标,并以某300 MW燃煤机组为例,应用变热量等效焓降法计算理论对3种太阳能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集成方案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确定了混合发电的最优集成方式,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电集成方案2-1(取代2号高压加热器抽汽)的热经济性指标、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因此选取方案2-1作为混合发电最优集成方案;太阳能的单位发电成本为0.63元/(kW·h),低于单纯太阳能发电站的0.75~1.85元/(kW·h).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乐清县生产的自控节能蜂窝煤炉,是一种先进的民用炉,深受群众欢迎。一、主要技术指标 1.环保技术指标:连续燃烧一小时CO净增浓度6毫米/米~3,允差不大于4毫克/米~3;连续燃烧一小时SO_2净增浓度0.2毫克4米~3,允差不大于0.05毫克/米~3;桶灰出灰后一小时内总悬浮微粒净增0.3毫克/米~3,允差不大于0.2毫克/米~3。  相似文献   

16.
尽管能源工业不景气,但美国联产技术的发展仍保持强劲势头。尤其是以天然气为能源的联产继续发展,美国气体联合会估计,对气体联产的需求将从1985年19.6×10~9米~3/年上跃到2000年47.6×10~9米~3/年。 联产也使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提高了操作效率、联产使石油公司节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投资效益,增加了魅力。根据美国法律,联产经济性受油价的变动影响很小。 据估计,到九十年代初期,煤价为2美元/10~6英热单位,气体为3.50美元/10~6英热单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模式可有效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建立了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系统作用于加热器汽侧的热经济性分析模型,以300MW和600MW机组为例,对辅助系统分别作用于回热系统高加侧和低加侧时混合发电系统减排CO2及降低燃煤成本等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MW机组节能减排潜力高于600MW机组;辅助系统作用于高加侧的热经济性高于低加侧;作用于1号高加时,混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最好;完全排挤汽轮机抽汽工况下,热经济性指标达最大值,CO2减排节约成本达2 001.56万元/年,并随标准煤价格升高,煤炭节约成本增大,当标准煤价格为1 000元/t时煤炭节约成本达3 294.11万元/年。  相似文献   

18.
本溪市1982年决定建造一处1300立方米机械化沼气池,总投资140多万元,已于1987年9月正式投产了。这座沼气池日吞吐城粪量80吨,产气率0.7气米~3/米~3料·天;座落在明山区高台子满族乡咸宁营村、工艺流程为:用粪罐车将城市粪便运到该场,经过沉淀池流入上料池,用上料泵打入1000米~3一级  相似文献   

19.
泊头市新能源办公室根据全国农村家用沼气池标准图集,结合建池工作的实际需要,于八六年五月份,设计成功并投入生产了多功能建池工具。这种建池工具,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用于4~10米~2家用沼气池施工。使用这种建池工具,可以节省混凝土10~20%,提高效率2~3倍。一、基本功能:池形放线;池形刮边;池型弓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太阳池加热沼气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小型实验性太阳池加热沼气池使之提高产气率的实验研究结果。所用太阳池的面积为11.5m~2,深度为1.2m,沼气池的容积为0.8m~3。文中还介绍了太阳池和供热系统的建造、换热器和测试元件的安装以及各个部分的运行情况,并给出了太阳池的盐水溶液温度和浓度的分布、变化以及沼气池升温和产气率提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