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影响室内空气环境的因素,并从空调系统应用、通风的有效性与室内环境品质的关系以及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暖通空调技术与室内环境结合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风、空调设计中的CFD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在通风、空调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说明了其使用步骤、方法,提出了CFD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室内空气品质与暖通空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就人们日益关注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进行描述,并阐明暖通空调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关系,指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暖通空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4.
室内环境评价指标是进行空调系统控制的重要变量,合理的评价指标选择是实现室内环境高效控制和建筑节能的关键。文章首先对传统的空调控制方法及其采用的室内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基于热舒适和空气品质的控制需求出发,分别综述了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相应室内环境评价指标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室内环境控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置换通风加冷却顶板技术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帆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9,18(4):31-34
为了提高系统的制冷量,置换通风与冷却顶板结合使用,这不仅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了人体的热舒适,而且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省了能源费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合理地运用暖通空调措施是实现良好的室内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影响室内空气环境的因素,并从空调系统应用、通风的有效性与室内环境品质的关系以及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暖通空调技术与室内环境结合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8.
9.
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在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近年来空调领域的技术进展及发展动向,并在环境参数动态化研究基础上,提出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中包容了众多的人员和发热设备,因此不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将对室内人员的健康和舒适,经济性和能耗,全球环境等产一重大的影响。从工程实际和基本原理上探讨了暖通「空调广泛领域内将遇到的一些重要课题,从实现协调这些方面要求的最优的暖通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温湿度的控制要求,更是室内空气品质、人体舒适性的要求;而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建筑能耗主要是暖通空调能耗也应降低,这就要求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技术的应用。本文就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阐述,指出暖通空调进行环保系统升级的重要性,提出该系统环保进行设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现行空调设计及其维护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从空调系统成为污染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新风的处理、新风量及室内设计参数、通风方式、局部污染较重的房间的处理、降低空调能耗及新风量控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考虑空气品质问题后,空调设计及系统维护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将暖通空调系统所营造的建筑室内舒适环境与暖通空调系统耗能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概念——暖通空调系统的环境影响价值工程。本文在对此概念给予理论定义的同时,讨论了其量化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一酒店建筑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环境影响价值工程作为一个性能化评价方法,将暖通空调系统的价值、环境功能和环境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充分体现了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改善的统一,旨在对暖通空调系统给予科学合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目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评定方法进行比较,以重庆市新、旧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采用的不同评定方法,以工程项目为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用doe-2为内核热工计算软件对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进行模拟,提出不同热工性能综合评定方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影响节能率的不同,为设计人员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与其他评价体系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室内热舒适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世界各国热舒适现场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PMV模型和适应性模型(Adaptive Model)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比较。PMV模型适用于评价装有中央制冷、采暖、通风的室内热舒适,对于自然通风的室内环境,它预测的热感觉比人体实际热感觉高。而适应性模型更强调人的适应性,人体通过适应机制调节自身的热感觉。热适应的累计可以解释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热感觉不同。将ISO7730和Adaptive Comfort Standard(ACS)相结合,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冬季实验室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实验室的使用特点,对实验室内冬季使用落地式空调器辅助散热器采暖方式,利用CFD软件对实验室内的气流组织及热环境进行模拟,结合对实验室内相关参数的实测值,分析室内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最终对冬季实验室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