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我国住宅区的基本形态及构成、住宅区公园绿地建设的相关体制,通过对北京市住宅区中心绿地的建设现状实地调研,整理出了北京市住宅区中心绿地的现状和问题,并借鉴日本住宅区中心绿地的规划建设方法,对我国住宅区中心绿地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末  王兰会 《中国园林》2023,39(2):57-63
公园绿地是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公园绿地在老年人中分配的均衡程度是其社会公平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利用2010—2019年北京市的公园绿地、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变动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北京市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总体呈改善趋势;2)北京市各区的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特征,中心区域好而外围区域差,2010—2019年公平性改善最为明显的区域是首都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副中心;3)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的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公园绿地供给的增加是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改善的三大正向驱动因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改善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园绿地是居民进行体力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活力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首先,以福州鼓台中心区为例,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周边设施与公园绿地活力的相关性,识别潜在影响因子。其次,选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检验,从而发现不同设施类型对公园绿地活力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周边设施密度与公园绿地活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设施对于公园绿地活力的影响程度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道路类>公用设施类。最后,提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嘉慧 《城市建筑》2022,(24):177-1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空间的可行方式,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产业营城”向“场景营城”转变的新理念,其中依托公园城市理念营造的城市绿地空间场景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成都绿地空间建设的案例,对城市宏观(市域尺度)、中观(城市—片区尺度)、微观(生活圈—街道尺度)三个尺度层面的绿地空间分别提出各自的场景营造类型,并提出“保护绿地空间本体—确定价值转换思路—设计场景实现路径—场景实施营造及实施后评价”四步法场景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空间场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市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未来的地震灾害也将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愈加严重,目前乌鲁木齐市缺乏防灾公园等避灾场所的规划建设。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当前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存在问题的,提出在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防灾公园绿地体系,并对乌鲁木齐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分析,归类为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及临时防灾绿地,提出相关的防灾建设内容,建议平灾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园绿地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杜伊  金云峰 《城市建筑》2022,(8):153-157
公园绿地规划由“地的公平”向“人的公平”演进。本文基于此背景,探讨社区公园绿地供需内涵演进,选择上海社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讨论公园绿地供需及匹配情况,最后提出公园绿地供需优化策略。研究发现,上海社区公园绿地存在局地供给低下、需求较高,以及供需错配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关注供需错配、小型公共空间供给和特定群体需求三个适用社区公园绿地优化的应对策略,以期丰富公园绿地规划“人的公平”理念认识与应用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李云超  李雄  吴岩  王忠杰 《风景园林》2023,30(11):35-43
[目的]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演变视角,厘清高速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路径,分析当前公园绿地建设的可行模式,以助力公园城市建设。[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了高速城镇化阶段的以地融资路径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制度演变及公园绿地建设特点,并以2015—2020年成都市有关公园绿地建设专项债的发行文件为例,分析以地融资路径和专项债融资路径下公园绿地的建设差异及公园城市理念的适应性,分析公园城市理念下“场景营城、五态协同”策略与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关系。[结果]1)以地融资路径与高速城镇化阶段相适应,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主导权,城市公园绿地随之高速增长。2)专项债融资路径是中央应对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制度设计,本质上反映了对既有的、相对粗放的土地开发方式的认知深化,要求以更加精细化的模式对土地开发的长期经济效益进行预先安排和评估。3)专项债融资路径对公园绿地建设提出“项目自身平衡、长期多元偿债、项目捆绑实施、土地溢价偿债”的内在要求。4)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模式,提升城市的...  相似文献   

10.
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及衡量标准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动态性,要在规划中准确把控仍是难题。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背景及现实问题,将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均衡、群体平等、群体均好4个演进层次,并对各个层次“公平性”衡量标准加以审视和比较,解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总结其演进特征。最后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征对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研究与实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体育公园是在生态型体育产业的大背景下,基于现代城市公园的本底满足体育产业需求的发展模式。体育产业所涵盖的功能不断发展更迭,所对应的体育公园空间场所也在同步发生着变化。第一代体育中心承载着单纯的竞技体育功能,第二代风景化体育公园重在体育与公园的多重功能叠合,第三代触媒型体育公园重点强调区域的媒介作用。3代体育公园在投资规模、建设目标、后期运营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体育发展的潮流,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场所发展的角度对体育公园的概念和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探求其发展动因和模式变化,以期对未来体育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政策,从用地 比例、项目内容两方面,提出不同类别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 的更新策略。1)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分析当前公园绿地体 育健身功能现状,明晰问题。2)对比国内外一线地区公园体 育健身功能建设,寻找差距。3)综合国内外优秀建设经验, 将公园分为三大类:游园和社区公园(小于5hm2 )、社区公园 和小型综合公园(5~20hm2 )、大型综合公园和郊野公园(大于 20hm2 ),分别提出更新策略。分析得出,城市公园用地具备 承载更多体育健身功能的潜力。应对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灵活评 估,适度提升体育健身用地比例,并根据公园规模、使用者年 龄结构等要素,丰富公园用地所承载的体育健身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掀起新一轮的体育建筑建设热潮,各类高标准的体育场馆越来越多,能源耗量与日俱增,节能潜力巨大。本文将对相关节能技术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为从事体育建筑设计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将体育场馆的节能潜力变成节能现实。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别从规模和内容、规划方针和筹办理念、体育事业法制及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融资和建设方式等四个方面,叙述了从亚运会到奥运会18年中,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概况及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目前仍需认真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骏  蓝梦雪 《风景园林》2021,28(1):104-111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山地城市特殊的用地条件对发挥社区体育公园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准确认识用地条件的特殊性,理清其与市民使用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能有效指导和快速推进实践,实现以人为核心、塑造特色的城市建设目标.以近2年重庆市建设并投入使用的24个社区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性观察、问卷...  相似文献   

16.
公共健康和福祉视角下英国城市公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健康和福祉作为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内涵随时代而改变,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英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共健康主题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其所处的社会与政治经济背景及卫生条件,将民众的健康诉求内涵归纳为六个阶段:预防传染疫病,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关注休闲运动,寻求社会融合与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社会与生态系统共同健康。城市公园随之经历了"隔离效应"选址、风廊道建构、运动设施增设、交往空间系统建立、目标人群空间细化、公园生境体系建设的演化。由此可见,公共健康和福祉视角下英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呈现出了从建立城市公园到构建公园城市,从关注个体生理健康到追求个体、社会及生态系统深层健康,从"泛健康"到细分目标人群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总结英国的经验,探求"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与香港公共开放空间游憩规划标准的最主要差异在于游憩设施分类系统及其配置指标,内地《公园设计规范》关于游憩设施分类标准相对较粗,只有人均公园陆地面积、不同陆地面积的公园设施类型用地比例以及停车位3项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公园设施大类上的配置要求,缺少对游憩设施类型及人均用地和类型指标等细致、具体的规定,未对不同规模公园的游憩设施类型配置差异进行规定。现有指标主要源自经验的总结,在公园游憩设施类型与居民游憩需求对应关系上缺少具体、科学的配置方法,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体育运动需求,而香港的公园设计标准在地域性、安全性等方面更加详尽,增加了设计风格和针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设计要求。适应需求、分类设置、复合使用、已建公园和新建公园区别对待等是对上海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主要启发。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ion building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debates and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National Stadium, the main sports venue for the 2008 Olympics in Beijing.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nationalism, along with the cultural ideology of global consumerism, drives the production of flagship architectural projects in China. The dilemma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global consumerism has led state politicians and bureaucrats to opt for a global architectural language to narrate national ambitions. The study reveals the rationale underlying the search for global architecture among political elites in China, as well as its mixed consequences for local cultural discourses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examines mountain biking a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adventure recreation activity. Some of its extreme derivativ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international events (e.g. Olympics). We review trends in mountain biking,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is activity in public natural areas with a conservation mandate (e.g. national parks, nature reserves) and consider alternative locations. We conclude that (1) mountain biking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popularity; and (2) venues developed in rural areas outside of national parks have provided economic benefits to local communities; but (3) the evidence of social conflict with other users and/or environmental impacts is not clear, mainly because of data limitations. Careful management of natural areas designated for re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is required as 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Successful models operate outside of national parks that demonstrate a ‘win–win’ solution for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20.
极限公园是现代新兴体育运动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专类公园,蕴含极限性、专业性、服务对象年轻化等特点,是具有形式美的景观空间。通过对国内外极限公园发展状况和著名极限公园的梳理,将极限公园的场地特征、类型进行解读和归类。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供极限公园场地构建、景观设计和安全防护的具体处理方法,整理出极限公园规划设计的流程模式。建议未来极限公园的规划设计更多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环境、结合数字化三维设计及注重场所分级体验等思维和方法,构建新型、独特的城市动态景观和极限运动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