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的制备及其强化混凝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锰酸钾为主剂.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中三种成分的配比,同时考察了其对混凝处理的强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混凝处理及仅投加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混凝处理工艺相比,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混凝处理具有很好的强化效应,能显著提高混凝对浊度、有机物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率。在达到相近的出水水质时,投加0.8mg/L的高锰酸钾、10mgm的A组分和8mg/L的B组分,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约减少50%。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了对浊度、有机物及铁、锰等污染物质的去除,并且与常规工艺相比能较好地控制出厂水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3.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受污染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强化混凝工艺的除污染效能.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最优投加方式应在混凝荆前投加,预氧化时间为20~40min,投量为1.2~2.4mg/L.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可以提高常规给水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效能,使出厂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低浊高藻水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搅拌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对大沙河水库低浊高藻水的处理效能,并与高锰酸钾和氯预氧化的效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PC预氧化能显著提高浊度、藻类、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而且PPC预氧化的处理效能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和预氯化。PPC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对大沙河高藻水库水的嗅味具有很好的去除效能,PPC的除嗅效能高于高锰酸钾。PPC优异的除污效能是由于高锰酸钾氧化作用、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及催化作用以及PPC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勇其 《广州化工》2014,(11):195-197
在水厂水处理生产期间,单独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或者高锰酸钾药剂,然后收集生产试验过程中原水水质、出厂水和生产成本等生产数据,分析对比两种药剂在自来水工艺流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试验中,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和高锰酸钾对出厂水各项指标效果差别不大,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在原材料成本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处理北方高色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的东北水库水,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进行了强化除色的初步试验研究.对水厂中的两个投加点进行了最佳投药量的试验.确定了最佳投加方式为PPC和混凝剂同时投加,PPC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0.5-1.5 mg/L.在此条件下,可以提高色度、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表明PPC可以有效地解决色度超标问题.采用PPC替代原来的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不但可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同时还具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芝军  马军 《水处理技术》2005,31(8):74-75,79
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刑预氧化技术进行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生产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1.5~2.0mg/L的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沉后水中藻类平均去除率提高23%,臭味降低1~2个等级,出厂水中有机物浓度和余氯消耗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原有混凝剂潜力的挖掘、新型混凝剂的研发、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混凝设备等对混凝效果的强化,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及水处理的实际需要,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强化混凝中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通过变化投加量和pH,考察各个分子质量区间的DOC和UV254的变化情况,了解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机理。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能有效地促进各分子质量区间的UV254的去除,但对DOC的去除效果较差。三氯化铁对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的至少50%为去除小分子质量有机物所贡献。降低pH能有效地促进各分子质量区间的DOC和UV254的去除,去除有机物的最佳pH为5.5。在最佳的pH下,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分别用混凝剂PAC和PFC进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出水有机物(TOC)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有机物,随着混凝剂加药量的增大,有机物的去除率升高,并且使用PFC的效果要优于使用PAC的效果.PAC和PFC分别对应不同的最优混凝水力条件,采用PFC的最优混凝水力条件为混合转速100 r/min,混合时间3 min,反应转速60 r/min,反应时间30 min;采用PAC的最优混凝水力条件为混合转速100 r/min,混合时间0.5 min,反应转速60 r/min,反应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1.
强化混凝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强化混凝处理过程、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已有设备的潜力,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一个主要技术选择方案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残余水处理药剂对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混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于补充水时受残余水处理药剂的影响,预处理中的混凝沉淀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以氯化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考察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427)、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残余水处理药剂会导致絮体变小且沉降性能变差,其中1427对浊度以及絮体沉降速度影响最大,HEDP对泥渣体积以及COD影响最大,ATMP对泥渣虚度影响最大;残余水处理药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杜立果 《氯碱工业》2009,45(4):32-33
阐述氯碱企业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某氯碱企业对生产污水的治理过程及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混凝条件下测定混凝前后的藻类数目和叶绿素-a含量,并对混凝絮体进行了拍照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混凝较常规混凝对去除藻类有较好效果,研制的PASS絮凝剂或配伍使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GA比单独投加硫酸铝和PAC可明显提高藻类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复剂对混凝时苯酚的强化去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酚水样采用高锰酸钾复剂预氧化,强化常规的混凝处理,分析了高锰酸钾复剂对混凝除酚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复剂投加量为3mg/L时,苯酚的去除率比单纯使用聚合氯化铝时高70%以上。机理分析表明:高锰酸钾复剂的强化混凝作用主要是基于高锰酸钾氧化和中间产物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等的催化氧化的综合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李荣林 《山西化工》2007,27(1):67-69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净化原理和构造特点,探讨了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设计,并给出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云  肖锦  周勤 《工业水处理》2008,28(1):67-71
根据混凝反应的基本原理,针对低浊度微污染原水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旋流一体式强化混凝净水器.该净水器在动力学原理上可以大幅提高颗粒的碰撞频率Ng,在水力结构上可以有效地消除无序旋涡以及使G值平滑逐渐减小,在整体结构上通过将絮凝和沉淀区域一体化,充分利用沉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后期强化絮凝,从而达到了强化絮凝效果、缩短流程反应时间、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进一步利用所设计的小试设备处理了微污染珠江原水,取得了砂滤出水的浊度为0.080-0111 NTU的良好结果,验证了旋流一体式强化混凝净水器具有高速、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低温低浊河网水的有机高分子助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不同特征黏度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两种市售无机复合聚铝分别复合,用以改进无机混凝剂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河网水的混凝脱浊效果。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河网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7~10℃,浊度为4.5~8NTU的低温低浊河网水,在与实际生产相近的混凝搅拌强度下,要达到2NTU左右的出水余浊标准,PAC、复合聚铝1、复合聚铝2分别需4.0、3.5、2.8mg/L的投加量。而用特征黏度分别为0.52、1.47、2.46 dL/g的PDM配制的、无机复合聚铝与PDM复合质量比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PAC/PDM、复合聚铝1/PDM、复合聚铝2/PDM,比单独使用同种无机混凝剂,分别约能减少10%~25%、8.6%~28.6%、7.1%~28.6%的无机药剂投加量,无机复合聚铝与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因此,PDM对低温低浊河网水具有明显的强化混凝脱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爱玲  陈永玲  顾平 《化工学报》2006,57(1):136-139
引言 地表水作为主要的饮用水源水,其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给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带来巨大挑战.将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于微污染水处理,进行饮用水制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新技术[1].向MBR内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所形成的MBR-PAC组合工艺集物理吸附、生物净化和膜分离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目前,将MBR作为微污染水处理主体工艺的研究并不多见.香港大学的李晓岩等[2]研究证实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效果良好.清华大学的莫罹等[3]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均限于小试试验,并且对相应的膜污染问题关注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