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伊芙琳》是乔伊斯短篇集《都柏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芙琳与作者乔伊斯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伊芙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乔伊斯本人当时心理状态的体现,乔伊斯本人就是他创作伊芙琳时的心理蓝本。  相似文献   

2.
伊朗作家阿布克那尔的小说《安迪梅西克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是一部意识流的反战小说,采用了20世纪末兴起的空间叙事理论所涉及的一些艺术手法来架构小说情节。上半部以动态的“走向铁路站”为主干意识流,链接各条支脉意识流,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状的意识流空间,并最终定格在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下半部则以静态的“蝎子”为空间叙事架构的支点,支撑起梦幻状的意识流空间。该小说独特的空间意识流架构可谓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朵浮云》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成年篇的第一篇,故事围绕小钱德勒与踌躇满志的老朋友的一次会面,反映他的精神瘫痪与顿悟。运用象征、反讽艺术与意识流手法揭示故事的瘫痪主题、剖析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作为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其代表作中大胆突破传统,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其创作中心,利用各种现代创作技巧展示主人公斯蒂芬的现代精神气质,并从新的视角阐释了技巧的应用在主题阐述中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小说整体布局的构建和小说创作形式与小说内容的相关性来探讨作品中表现手法与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乔伊斯的半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透视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镜子。通过以《画像》作为个案,从政治、文化和宗教三个维度解读了乔伊斯的民族主义,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乔伊斯笔下的爱尔兰,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爱尔兰人乔伊斯。可以看出,乔伊斯是一位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他的《画像》饱含了乔伊斯的爱国情结,既是一副经典的"爱尔兰堕落图",画中又暗藏了救赎爱尔兰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传统小说模式的颠覆性重构,意识流小说是一种复杂的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其深刻而晦涩的内容的确让许多有审美追求却在新的阅读机制和阅读习惯重建中感到无奈的读者深受打击.本文试图从准确解读意识流小说的重要性出发,探讨意识流小说的新模式、新视角对意识流小说读者的干扰,揭示意识流小说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困境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小说的具体叙事,分析认为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的隐含主题即反映现代人的"孤独"和"理想幻灭".  相似文献   

8.
茨威格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根植于现实主义的土壤,又借鉴了弗罗依德学说和现代小说的写作技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从茨威格小说的心理刻画艺术、弗罗依德学说的浸润、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发扬以及人道主义情怀的表现等方面对茨威格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创作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作,该小说展现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在天主教、新教、凯尔特文化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寻找归属感所经历的困惑、迷茫和思考。作品体现了浓厚的城市生态意识,作家超越了当时流行的民族主义思想,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平等,并呼吁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和种族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员。乔伊斯的城市生态理念对化解世界各地的种族、宗教文化冲突和矛盾,建设平等、和睦的多元文化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对解放区"文化领导权"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创作在文化维度上对中国现代小说"通俗化"进行了新的建构。他从农民生活经验出发,将革命与私情融合,使用传统"复仇模式"重新建立农村秩序和瓦解法外封建势力,更重要的是他借用传统小说个人情爱的表达结构,将主流话语与潜在结构相倒置,为推动现代启蒙小说向"通俗化"转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种先锋表现技巧,该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方式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意识流程.川端康成通过早期的简单模仿,中期的大胆尝试,到后期终于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为这一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东方意识流手法",该手法颇具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毕生都在追求艺术的创新。《海浪》是其颇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对小说中六个人物成长经历进行描述,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整体生命却永恒不息。伍尔夫在创作中努力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作品中将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的创作对杰克.克鲁亚克有着重大的影响,两者分属不同的时代与国度,但他们的作品却同属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前者凭借意识流的创作手法闻名于世,而后者则以独创"自发式写作"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结合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在路上》与《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客观分析比较这两种创作方法,探索其相通之处,从而揭示乔伊斯与凯鲁亚克之间在文学创作上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为他在世界文坛奠定了地位,为他赢得了声誉。这部小说的命名比较独特,含义颇深。作者以自己熟悉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家庭为背景,创作了既有乡土气息,又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作品。这部小说采用意识流的方式来描写,极富魅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形式,它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来塑造作品的结构,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以很强的节奏感和美感,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探讨其长篇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心理过程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小说的意识流语篇作了功能主义分析。找出了意识流语篇的心理意味为何强于传统心理描写的根源,发现意识流语篇的心理值远远高于传统心理描写语篇的心理值。这是因为,除显性心理过程之外,前者还包含了大量的隐性心理过程;同时,揭示了意识流语篇中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文学功能以及意识流小说的人物塑造机制,发现意识流语篇的文学意义和截然不同的人物个性是由不同的心理过程、不同的心理现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女性主义的先驱,更是出色的小说理论家。她阐述了大量的小说美学思想,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实践者。她给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观念的再创造与再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与思想,其“诗化小说”、“非个人化”、“主观真实”等美学思想对西方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其挑战性的文学实验使现代主义小说跨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作为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其代表作中大胆突破传统,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其创作中心,利用各种现代创作技巧展示主人公斯蒂芬的现代精神气质,并从新的视角阐释了技巧的应用在主题阐述中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小说整体布局的构建和小说创作形式与小说内容的相关性来探讨作品中表现手法与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哈里弥留之际的联想,突出体现了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的特色。这些联想看似毫不相关,没有意义,却隐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认为该小说用意识流的方式隐含地体现了作者对生存和死亡终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