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张娟  李钦道 《钻采工艺》2013,(1):59-63,11
由于APR工具射孔酸化测试联作(简称三联作,下同)具有工艺紧凑、效率高、资料质量好、施工时效高等优点,所以三联作已在川渝地区深气井探井中广泛应用,而且酸化已向大酸量、大排量、高泵压方向发展。在用三联作管柱进行深气井作业时,不仅要求进行管柱优化设计和进行管柱受力分析,而且要深入进行管柱可靠性分析,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作业。文章围绕可靠性这一关键性问题,对深气井三联作特点、可靠性分析原则、可靠性分析参数、可靠性分析方法算例、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笔者的研究成果及长期进行管柱可靠性分析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油田高温高压深井中配以负压延时射孔技术、APR测试联作工艺(两阀的配合或者各自与其他APR测试工具配合管柱)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3.
吉林油田深层测试工艺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吉林油田长深区块火山岩气井高温高压高产高含酸性气体的实际特点,借鉴成熟经验做法,对目前应用的MFE中途测试技术、APR中途测试技术、APR射孔测试联作技术、RD安全循环阀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及浅井测试阀APR射孔测试联作管柱进行应用评价。通过工具设备的研发与改进,解决深层测试作业遇到的难题,对今后特殊油气井试油作业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射孔测试联作技术采用负压阀实现射孔-试油联作管柱在下井过程中自动灌液。利用负压开孔装置实现不带测试器情况下的环空加压点火完成负压射孔,采用电子压力计测试,缩短试油作业时间,降低整体试油费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PR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在深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延时火药的引入,解决了多销钉起爆器在深井中起爆压力误差大,测试管柱工作压力设计过高的问题,确保了APR射孔测试联作先开井再射孔,防止了射孔瞬间的压力波对测试工具的冲击、震动。  相似文献   

6.
APR射孔联作工艺在深层气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林油田深层气田含有二氧化碳或纯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为避免或减少工具腐蚀,设计了部分含有APR工具和整套APR工具的射孔测试联作管柱。经长深6井、长深1-1井实例应用证实,该工艺切实可行、安全,并适用于稠油井测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MFE测试管柱、MLT测试管柱、APR测试管柱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三种测试管柱在开关井操作中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井况对测试管柱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8.
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自主研制提放式全通径地层测试器,解决APR、PCT等工具引进价格昂贵不便普遍推广的矛盾,集MFE工具操作简单和APR工具大通径的优点为一体,实现工具优势互补,满足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发展需要,扩大可服务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前言测试——射孔联作工艺多采用MFE与油管传输射孔联作来实现。少数采用投律引爆射孔与APR测试工具联作。MFE测试工具靠上提、下放测试管柱来实现井下测试阀开关,操作比较简单,但对于高产油气井、负压井在开关并操作时很容易将封隔器提松,对含H。S井则很不安全;投棒引爆射孔与APR测试工具联作仅适用于直并及斜度很小的井,对于斜度较大的井则成功率较低。而采用环空加压引爆射孔与98.4mm全通径APR测试联作工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经对赵112、赵113、文118井等几十口井进行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赵县…  相似文献   

10.
川渝地区探井普遍较深,完井测试时常使用带有APR工具的井下管柱进行酸化—测试联作工艺,联作中酸化阶段往往是在测试工具下深较深、酸量较大的工况下进行。常温的酸液通过井下管串长时间、大排量注入到地层的过程中,给管柱产生的温降效应明显。生产实践表明,管柱温降可以使管柱收缩产生应力,尤其对封隔器等关键工具不利,对整个管柱的井下安全、完井测试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在管柱中适当的位置加入圆心轴伸缩器,可以有效补偿温降引起的管柱伸缩,消除应力,保护管柱,确保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