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右手定则的内容(理解)。◇能力方面:学会分析、判断感应电流的产生;学会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德育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点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作者设置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和德育三个方面,说明至少从认识上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演示:奥斯特实验。自从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人们很自然的想到“电”能生“磁”,“磁”能不能…  相似文献   

3.
4.
正电磁感应现象是高中物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物理现象,课本中通过三个演示实验来说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展示具体的现象。在设计模拟演示实  相似文献   

5.
●创新整合点(一)利用评书录音,激发朗读兴趣评书式朗读,是本课主要教学手段和载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喜欢读卡通和儿童文学,真正阅读过原著的学生很少,对近代白话文接触更少,觉得这样的课文是枯燥的。在课初始阶段,我们整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现象、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学生异步自主学习、师生同步讨论的学习模式. 从ACD/ChemSketch工具入手,了解和理解空间结构,最终能脱离工具形成初步的空间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现象、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时安排:共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年级:二年级2班. 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从演变的角度)、两个性质定理;会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学习如何使用"Z+Z平面几何"软件的旋转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条理地进行推理的能力;展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联想编织知识网络;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风格.  相似文献   

9.
10.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直观形象地说明电磁感应现象通常采用检流计或微安表检测电流来演示实验。本文介绍的"电磁感应现象综合演示平台",利用放大技术及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来直观演示电磁感应、互感等现象,该平台设计思路清晰,制作成本低,性价比高,实际工作可靠。可应用于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电磁感应现象的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1.
"电磁感应现象"是高中物理中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运用建立的磁感线模型和磁通量概念来研究.学生对该模型和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对电磁感应现象及规律学习的顺利进行,但从每届学生的反应来看,对这两个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正是学生学习电磁学的障碍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电磁感应现象”是高中物理中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运用建立的磁感线模型和磁通量概念来研究。学生对该模型和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对电磁感应现象及规律学习的顺利进行,但从每届学生的反应来看,对这两个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正是学生学习电磁学的障碍所在。本课件的目的就是针对学生需要解决的这一问题而设计的,拟利用课件中实现的交互性和多媒体优势来帮助学生突破对这个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辅助性的积件型课件。  相似文献   

13.
一、哲理漫画 1.深入腹地(图1) 猫与鼠可谓一对宿敌.墙壁上本来有一个鼠洞,是"米奇"先生经常出入的通道.这一天,猫先生突发奇想,在墙壁上画了一只猫,墙壁上的小洞正好成为了猫的"后门"."米奇"先生见到"猫"后害怕了,再也不敢深入腹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虽密不可分,但两者毕竟具有确定的界限.人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能被事物的现象乃至假象所迷惑.为了不重蹈"米奇"先生的覆辙,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一、哲理漫画1.深入腹地(图1)猫与鼠可谓一对宿敌。墙壁上本来有一个鼠洞,是“米奇”先生经常出入的通道。这一天,猫先生突发奇想,在墙壁上画了一只猫,墙壁上的小洞正好成为了猫的“后门”。“米奇”先生见到“猫”后害怕了,再也不敢深入腹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虽密不可分,但两者毕竟具有确定的界限。人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能被事物的现象乃至假象所迷惑。为了不重蹈“米奇”先生的覆辙,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人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大体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个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以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永遥 《福建电脑》2007,(2):207-208
本文就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常规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分层次教学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学时进行了整合和调整,提出了"文件夹"式评价模式下上学期采用常规教学,下学期采用课程设计教学的反常规教学思路,并设计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就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盲人摸象现象加以分析,找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因,提出在操作系统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当在教学的形式上把握操作系统课程体系,还要深刻地认识隐藏在课程体系后的认知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整合点①以生为本,整合资源。通过“问卷星”互动学习平台,发布“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调查问卷,充分了解、掌握学情,以学定教,依据学情制作学习微课,通过百度网盘推送学习资源包,为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探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为实现区域内强强联手,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无效建设,2006年,由江苏省常州市电教馆申报的《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被中央电教馆批准为“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该课题围绕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混合学习模式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九寨沟》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该课题理念进行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整合点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我们将网校资源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预习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先学的蓝本,百度词典为学生提供了文言文学习工具,动感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在线答疑则即时为学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同时通过学生在课前的材料搜集并自制网页对课堂学习进行铺垫,并将对人物的评价发表在网校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