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白”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广泛存在于各种艺术领域当中,比如书画的“计白当黑”,文学的“不写之写”等。特点是强调以虚显实,追求无中生有,对于实现形象间的流动过渡,展开创造性想象起重要作用。建筑艺术是形象直观的视觉艺术,人们欣赏这类艺术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心理过程,不满足于视线停留在宁静和谐的平衡体系,更希望被激发起新的积极性,引导到一个消融于想象世界的深层次状态中去。现代建筑是以功能和结构为出发点,来刻意追求建筑空间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比起古典建筑把形式置于内容之上的手法,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2.
彭晋媛 《福建建筑》2002,(B10):12-13
中华传统文化“礼乐复合”,艺术形式与伦理规范共鸣,追求艺术的韵律与社会的秩序对照呼应。因而,传统建筑通过空间领域的划分来规导人际行为,建筑空间与行为习俗共识,形成“内外有别”的空间格局,传统建筑通过具有标示功能的符号体系来表达人际关系,建筑形式与伦理秩序共语,形成“家国同构”的建筑关联。  相似文献   

3.
缪军 《世界建筑》2002,(11):65-67
本文是关于建筑语言的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筑艺术不是单纯的实用物,是处于“纯的艺术”与实用物这两极之间的变化中,在变化的不同梯阶上,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与关系也是不同的。建筑作为文化表意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即形式/意义关系在建筑符号学的领域里通过“陌生化”手法加以应用,这意味着由抽象形式与意义混杂而成的建筑语言的通俗性和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人     
张屹 《华中建筑》2002,20(2):13-13
建筑有着艺术的外表和空间,它的细节修饰折射人的社会定位和生理、心理需求,并具有非常微妙的情感尺度。而艺术本身,尤以反映人、人性的艺术最动人。人在这样的虚拟镜子里看自已,看世界,感受冲动。艺术要以人的需求为第一,我们经常在荧屏前沉浸于完美的恋人在优雅的建筑及环境中展开的故事,对于建筑而言,这样一幅建筑画场景最能含蓄地给予说明:绿色茂密的树林环绕着一个典雅的别墅,波堤切利《春》中的半裸男女在空中、林间,在明媚的光线里嬉戏。自由、安逸是建筑表达的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5.
建筑和其他的艺术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古希腊建筑却可以将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串联起来并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希腊的建筑传递着这种人神合一、体现神的精神与意志融合的手段和形式。雕塑艺术永远是古希腊建筑的这一完美领域的大亮点和特色,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结合是将人性的生存环境赋予建筑的美。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当前中国建筑界的设计思想混乱,建筑设计几乎堕落成表面形式上的口味设计,不顾功能和技术的合理性,单纯追求表面形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批最衣其深刻的内涵,并对“喜闻乐见”提出质疑,本文认为中国建筑业要发展,必须提倡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基础就是科学,本文呼呈重视工程技术,创造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建筑。  相似文献   

7.
“适用、经济、美观”是建筑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把“实用”二字放在首位是首先强调功能设计的“适用性”,这是建筑设计第一要求。从近几年一些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看.建筑设计并没有突出这一基本要求.而是把追求建筑物外观的气势宏大.提高装饰设计标准来追求建筑的完美.致使壮丽的建筑内部隐含着功能不适用症,给  相似文献   

8.
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正伟 《新建筑》2001,(2):61-63
三建筑语言的修辞规则 像写文章一样,做任何设计都离不开这样两个阶段首先得扣题把设计想法通顺地表达出来──这就要多从建筑文本的篇章结构和用词用语上来加以考虑;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使建筑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尽趋鲜明和完美,而这个反复推敲.调整与修饰的任务就落在“修辞”上了。应当说,上面已讨论过的建筑语言中的词法与句法规则,乃是这里所讲的建筑语言修辞的前提条件。 在语言学中,“修辞学就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艺术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凡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感情色彩、艺术特色、语体风格、表达技巧等均属…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将建筑形式与建筑内涵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建筑设计中,既不是追求完全形式化,也不是过分追求不切实际的、空洞的建筑内涵,而是将形式与内涵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甲午海战纪念馆的建筑形象没有创新之意,认为它如有关甲午海战电影资料艺术形象的复现,也似一种跨艺术行业的艺术形象转移。文中力求主张“建筑是表演历史的艺术形式,而不是重复历史的实在形式”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张芳 《建筑与文化》2009,(3):105-107
建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与别的艺术不同的之处在于它的美的形态需要依靠工业技术手段来完成。艺术与技术通过共同的最高追求——"真"、"善"、"美"——整合在建筑创作之中,建筑的“结构之美”,“生态之美”、"地域之美"便是对这个最高追求的全新诠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设信息》2009,(15):58-59
最近几年,“绿色建筑”逐渐从概念走到了实践,不再是用于示范的超前思维。而是在人们身边的实用空间。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认识到绿色建筑这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并且热情的参与进来,它给人的感觉不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集成,而是功能性和非艺术性并重的存在。翻开近年来绿色建筑实践的经典案例,无论是伦敦市政厅。还是柏林国会大厦都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藏传佛教大经堂是吸收和融合了多民族建筑文化的杰作,具有汉藏结合的特点,即在藏式经堂密梁平顶构架的基础上更多地应用和强调了汉式建筑形制中的歇山顶和廊柱环绕的形式。这种汉藏合璧的建筑造型是内蒙古藏传佛教大经堂建筑的主要营造法式,是藏汉建筑文化结合得最巧妙和最完美的典范。内蒙古藏传佛教大经堂的建筑装饰艺术造诣深厚,工艺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使用的主要艺术形式和手法有木雕、彩绘、铜饰、石刻和壁画等。屋顶、墙体和门窗的装饰,是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的主要精华部分,是大经堂建筑装饰艺术的集中表现,融入了蒙古族、汉族和藏族的装饰,极具民族特色。内蒙古藏传佛教大经堂建筑既有坚固粗犷的一面,也有精雕细刻、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的一面,置身其中仿佛走进装饰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试谈建筑创作的美学主题王孝雄,刘学军建筑创作中对美学主题的追求是建筑创作自导系统的一种整体性的反映。“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歌德),作艺术天地中特殊形式存在的建筑艺术其整体美可以从建筑创作所要表达的美学主题上得到系统的体现。建筑创作的美学...  相似文献   

15.
周波 《四川建筑》1997,17(3):12-14
“理性”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人们对理性美的追求一般是建立在事物某种程度上的真实之上,它从客观的真实出发,通过有步骤的推理和科学的判断,使事物臻于完美。这是理性主义者的信仰,他们从理论上否定主体论美学,力图排除感性经验的干扰与迷惑。因此,理性美的追求始终在一个独立的、不受环境干扰的系统中寻求其永恒的真理。纵观建筑发展史,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建筑理性美的创作原则,尽管人们各抒己见,但这些原则对我们当前和未来建筑发展的探索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分析建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情理交至明分群--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化“礼乐复合”,艺术形式与伦理规范相关联,追求艺术的韵律与社会的秩序对照呼应。因而,传统建筑以人伦秩序为布局原则,以数理和谐为形式规律,融时间、空间、情感于一体,将严密的礼制仪规演绎为严谨的空间序列。  相似文献   

17.
建筑艺术探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筑艺术的媒介(质料)具有“物理大于心理”、“适用功能决定形式”、“经济造价的重要因素”的特性.虽然中西建筑各呈异彩,但是,在“造型美”、“整体和谐美”、“流动美”等方面,又大相径庭.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与雕塑、音乐、绘画等关系密切,在相互扬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筑,是人造的、供人居住和活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的场所.它起源于人类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的实用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它以社会物质生产为基础,首先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作为人们艺术审美对象.建筑保存了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是最古老的门类艺术之一,现代建筑的体载(类型)一般分为: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纪念性建筑、园林和建筑小品等.一、建筑艺术媒介的特性建筑使用木材、石头等物质材料作媒介构造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质实体.与其他艺术的媒介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钢结构建筑住宅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结构与传统住宅建筑结构形式相比,是一种最符合“绿色建筑”特征的结构形式。钢结构轻质高强,使得建筑体量在垂直方向上得到充分发展,它最容易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产品供应的社会化和市场消费的系列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良皋 《新建筑》2003,(1):70-70
辛克靖教授所著《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画集》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为建筑师、美术家、民俗学者……提供了一种“另类”感受。以中国白描画法来表现全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辛克靖教授堪称第一人。他的这项工作不自近日始,但这本书带有阶段总结性。书的印刷、版式、装帧都很精美,颇能为本书生色。白描画法是中国特产,它与西洋钢笔画同而不同。尽管西洋钢笔比中国“刚毫”要刚硬得多,但西洋钢笔画家习惯成自然地画“块面”,看来仿佛是为了适应当年出版条件而发明这种“苦活”。中国画家因善于发现和提炼形体中的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水彩画发展历史中的水彩“地形风土画”与建筑表现图之间的联系,发展,衍变,提出了建筑表现图是介于一般绘画与工程制图之间的一种既有科学技术性又有艺术欣赏性的新的绘画形式,研讨一些建筑表现图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与这相适应的水彩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