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信任机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网格计算。基于网格节点对于资源提供的反馈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rer证据理论的网格信任模型。该模型给出信任函数、似然函数、信任损失的表示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于资源提供者的信任监测机制及防止资源使用者共同串谋与诋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网格的分布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出发,借鉴人类社会主观信任关系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评估模型与方法.该模型引入了采纳函数,区分了节点的反馈可信度和服务可信度,给出了反馈可信度与采纳强度的映射关系,动态调整了对具有不同推荐信任度的第三方实体所推荐信息的不同采信程度,提高了推荐信息的精确度.将采纳强度映射为等效的推荐信任的权重,给出了一个基于动态信任权重的综合信任度计算新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采纳函数的动态信任评估方法具有抑制恶意节点的策略性欺骗和不诚实推荐的能力,同时还体现出良好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细粒度的基于灰色关联度的P2P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过于粗糙,对反馈评价进行综合的能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细粒度的基于灰色关联度的P2P信任模型GM—TRUST,根据节点的兴趣和专长将节点化分为不同的域,通过对具体服务各属性评价的综合得出直接信任。引入记忆因子来刻画信任随时间衰减的特性,并利用基于灰色相关度的方法来量化推荐信任的准确度。分析与实验均表明本模型与以往的信任模型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出节点的信任值,对动态恶意节点和不诚实反馈节点的攻击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动态提升P2P网络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可信度,在DyTrust信任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风险因素和时间因素对P2 P网络节点信任的影响,引入一个基于服务质量的风险函数和时间衰减因子棕,提出一种适合P2 P复杂环境的信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信任模型,文中研究的P2 P网络信任模型具有更好的动态自适应能力、更强的恶意节点检测能力,以及更优越的反馈信息聚合能力,对P2 P网络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信任模型对节点行为改变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对反馈信息的有效聚合能力支持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帧信任值的计算方法,使用时间帧标示出经验和推荐时间特征,引入近期信任、长期信任、累积滥用信任和反馈可信度4个参数来计算节点信任度,并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上述参数,提高了信任模型的动态适应能力。与以往的信任值的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反馈信息有效聚合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和不诚实反馈对系统的攻击。  相似文献   

6.
在多媒体社交网络中,用户间的信任关系直接影响数字内容的分享与传播方式。为准确评估用户间的信任关系,引入数字内容可信反馈、反馈权衡因子、用户分享相似性等分享特性因子,基于小世界理论,建立一种面向数字版权管理的多媒体社交网络信任模型MSNTM。实验结果表明,MSNTM能够实时动态地更新用户间的信任值,准确度量信任关系,并识别分享虚拟社区中的恶意用户。  相似文献   

7.
动态信任预测的认知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小勇  桂小林 《软件学报》2010,21(1):163-176
开放系统中的信任关系本质上是最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一,涉及到假设、期望、行为和环境等多种因子,很难准确地定量表示和预测.结合人类社会的认知行为,提出了一种符合人类心理认知习惯的动态信任预测模型:(1) 构建了自适应的基于历史证据窗口的总体可信性决策方法,不但克服了已有模型常用的确定权重的主观判断方法,而且可以解决直接证据不足时的可信性预测问题;(2) 使用已有的DTT(direct trust tree)机制进行全局反馈信任信息的搜索与聚合,以降低网络带宽消耗,增强系统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的可扩展性;(3) 引入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nduced 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简称IOWA)算子的概念,建立了基于IOWA算子的直接信任预测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传统预测模型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稳健的动态适应性,在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多属性动态信任关系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动态信任关系量化模型中由于决策属性的粗糙而导致的可信决策的谬误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属性动态信任关系量化模型。引入直接信任、风险、历史信任和反馈信任等多个决策属性来量化实体之间的动态信任关系,从多个角度更精细地刻画信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该模型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模拟实验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该可信决策的准确性和动态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模糊集合的动态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集合的动态信任模型DTMBF。使用模糊隶属度标示了信任的主观不确定性,引入直接信任、推荐信任、推荐可信度和信任时间戳4个参量来计算网络的信任度,并通过信任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上述参量。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反映了网络的历史服务情况,推荐可信度和信任时间戳则反映了信任反馈的可信性和时效性。仿真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准确有效地确定网络的信任度,有效地抑制了恶意用户的诋毁行为和合谋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0.
P2P环境下改进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对于节点在进行信誉反馈时的行为突然改变不能做出迅速反应,针对该问题,在保留TBRM(mast-bascd reputatlion model)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该模型引入了惩罚因子加大对节点在进行信誉反馈时的动态摇摆行为的惩罚力度,并且细化了模型的分布式存储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P2P文件共享网络中,该模型能有效遏制恶意节点的动态摇摆行为,提高真实文件的下载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human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behavior, a Comprehensive and Adaptive Trust (CAT) model for large-scale P2P networks is proposed. Firstly, an adaptive trusted decision-making method based on HEW (Historical Evidences Window) is proposed,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risk and improve system efficiency, but also solve the trust forecasting problem when the direct evidences are insufficient. Then, direct trust computing method based on IOWA (Induced 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 operator and feedback trust converging mechanism based on DTT (Direct Trust Tree) are set up, which makes the model have a better scalability than previous studies. At the same time, two new parameters, confidence factor and feedback factor, are introduced to assign the weights to direct trust and feedback trust adaptively, which overcomes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method, in which the weights are assigned by subjective way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the proposed model has remarkable enhancements in the accuracy of trust decision-making and has a better dynamic adaptation capability in handling various dynamic behaviors of peers.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服务计算背景下,针对用户难以获得满足需求的可信服务问题,提出基于社会网络动态反馈的Web服务信任度模型.基于用户使用经验设计服务直接信任度算法,对服务交易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当用户缺乏使用某服务的直接经验时,基于社会网络中服务使用者信任度,聚合其他服务使用者对服务的直接信任度,计算该服务的间接信任度.采用修正因子进行修正,以提高社会网络节点及关联服务可信性.算法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侯洁  白杨  夏云  秦志光 《计算机科学》2013,40(2):103-107
用户对P2P网络安全性的需求刺激了信任模型的发展。在分析现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馈相关性的动态信任模型—CoDyTrust。其在时间帧的基础上,采用虚假信任过滤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并在信任值计算中引入信任相关系数、信任遗忘因子、滥用信任值和推荐信任度等,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这些模型因子,在准确评价节点对不同资源信任的同时,实现网络中恶意行为检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DyTrust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中节点行为,准确检测恶意节点,有效抵御振荡、撒谎和合谋等攻击。  相似文献   

14.
谢丽霞  魏瑞炘 《计算机应用》2019,39(9):2597-2603
针对现有物联网(IoT)信任度评估方法未考虑信任的时效性、非入侵因素对直接信任度评估的影响以及缺乏对推荐节点可靠度的评估,造成信任评估准确度低且不能有效应对节点恶意行为的不足,提出一种IoT节点动态信任度评估方法(IDTEM)。首先,设计节点服务质量持续因子评估节点行为,并采用动态信任衰减因子表达信任的时效性,改进基于贝叶斯的直接信任度评估方法;其次,从推荐节点价值、评价离散度与节点自身的信任度值三个方面评估推荐节点可靠度,并据此优化推荐信任度权重计算方法;同时,设计推荐信任反馈机制,通过服务提供节点完成服务后的实际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的反馈误差实现对协同恶意推荐节点的惩罚;最后,基于熵计算节点自适应权重,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度值。实验结果表明,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誉信任评估框架(RFSN)模型及基于节点行为的物联网信任度评估方法(BITEM)相比,IDTEM可较好地识别恶意服务和抑制恶意推荐行为,且具有较低的传输能耗。  相似文献   

15.
一种移动环境中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P2P网络大规模分布式和高度动态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信任模型.该模型引入了距离因子和推荐因子两个参数来控制推荐信任链的规模,提高推荐信任度的准确性.模型将反馈机制和惩罚机制集成到节点间的近期信任度和长期信任度的更新计算之中,提高了模型随时间和历史变化的动态适应性.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有效隔离恶意节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主观信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现有的基于云模型的信任模型中粒度粗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信任云的信任模型。首先,依据实体间的直接交互经验和交互时间,利用加权逆向云生成算法计算被评估实体的直接信任云;然后,通过评估推荐实体的推荐可信度,计算被评估实体的推荐信任云;最后,综合直接信任云和推荐信任云产生综合信任云,并依此进行可信实体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维信任云的信任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系统中的各类服务实体,可提高实体间的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具有动态性,自组织和匿名性等特点,从而导致网络中某些节点存在恶意行为,为了保证节点能提供可靠资源和良好服务,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P2P综合信任模型,使对等节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该模型在计算直接信任度和间接信任度时引入时间衰减函数,近期的信任值衰减小,对整体信任度的影响大。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更新簇内节点和簇头节点的信任度,使整体信任值具有时效性,对节点信任度的评价更精确和更可靠。实验证明,该信任模型较DyTrust模型降低了节点之间的交互时延,稳定性和动态自适应性更好,检测恶意节点的能力更强,提高P2P网络的可信度,对P2P网络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