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离并初步鉴定从桃树高发根癌病土壤中获得的拮抗线菌G19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对拮抗放线菌G19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压制备色谱仪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ALDI-TOFMS法进行分子量的测定,最后通过化学显色反应进行相关官能团的验证.[结果]经分离纯化后拮抗放线菌G19的抑菌物质被抨击出7个肽段,是分子量范围为900~1 300 Da,同时推断其含有一个Cys并携带H<,2>O,Na<'+>;官能团显色反应验证该物质为多肽且含有糖基.[结论]研究结果为拮抗放线菌G19菌株的抑菌物质结构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寻找对水稻稻瘟病的有防治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放线菌BOS-013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水稻稻瘟病菌作为目标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和滤纸片法测定BOS-13菌株发酵液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含菌量为4×10<'8>cfu/ml的BOS-13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92.O%±0.5%;该发酵液经高温、高压灭活后对水稻稻瘟病菌仍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0.0%±0.5%.发酵液经非极性CAD-5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60%乙醇溶液洗脱后,其抑菌活性很高,抑菌圈直径达33.0 mm.[结论]BOS-13菌株发酵液水稻稻瘟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BOS-13菌株发酵液时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及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首蓿内生放线菌中筛选拮抗菌株.[方法]采用已从健康首蓿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内生放线菌Mx1、Mx3、Mx5进行温室促生防病测定.[结果]菌株Mx3的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可达56.56%,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44.67%;发酵液对2种病害的防效都明显高于菌悬液.对温室番茄株高、叶片数生长影响最明显;对小麦、黄瓜的促生均高于对照.[结论]菌株Mx3促生效果最好,其发酵液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菌悬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大豆疫霉拮抗菌,为寻找病害防控措施、设计新的疫病控制策略提供基础.[方法]从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围土壤样本并分离各类土壤微生物,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大豆疫霉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测定拮抗力较强微生物对大豆疫霉菌的生长抑制率及其对大豆疫病的控制作用.[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拮抗效果相对较好的细菌,命名为B048菌株.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拮抗细菌B048菌株对大豆疫霉的生长抑制率达97.5%;拮抗持久力测定显示,在与大豆疫霉对峙培养21 d时抑菌带宽度仍达20.0 mm;在盆栽试验中,B048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为100%.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拮抗细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论]拮抗细菌B048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成大豆疫病生物防治菌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医院土壤中筛选分离代谢物具有较高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得出,采用影印平皿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放线菌的分离,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得出,A01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好,与Streptomyces sp.VTTE-042674亲缘关系最近,达到99.86%,应属于链霉菌属.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序列登录号为 HQ660584.  相似文献   

6.
周钰钢  魏巍 《工程科学学报》2007,29(S2):221-222
从校园草坪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在20%NaCl的高盐条件下生长的耐盐细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并在GenBank中完成该菌株16SrDNA序列的注册,登录号为EU167738.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300株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时筛选的阳性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筛选到抗菌活性物质产生菌111株,抑菌率为37.0%;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11、10和47株.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有很大差别,菌株17488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发酵样品稀释到2048倍仍然表现出抑菌活性.用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作用于阳性菌株发酵产物,筛选到6株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变弱,菌株32349和kj0428的抑菌活性被抑制最明显.[结论]筛选得到的阳性放线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抗生素的筛选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丁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从内蒙古某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尿素的产氨细菌(命名为 JAT-1),革兰氏阴性,菌落表面平整湿润,乳白色,短杆状.菌体尺寸为φ0.2~0.4μm×1.5~2.0μm.结合16S rDNA测定和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与Providencia Sp. Sam 130-9A同源性高达99%.对其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AT-1以10 g×L-1柠檬酸钠作为碳源,20 g×L-1尿素作为氮源,最佳生长pH值范围为8.0——9.5,最佳初始接种浓度20%.采用该细菌进行碱性铜矿摇瓶浸出实验,144 h后铜浸出率可达42.38%,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碱性铜矿浸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北京焦化厂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芘的微生物,命名为PW,分子生物学等手段鉴定此菌株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经一次性大剂量方法对此菌株进行驯化后,考察了摇瓶条件下环境因素对此菌株降解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驯化培养使得菌株5d内对0.5mmol/L芘的降解率由62.3%提高到92.7%.此外,该菌株的环境耐受性好,在环境温度为20 ̄40℃下该菌株对芘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30℃培养时降解效果最好;在pH为5~10的培养基中,PW对芘的降解率均在45%以上;当盐度小于3%时,此菌株对芘降解率在60%以上;同时菌株PW还可耐受一定浓度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耐盐菌株,为含盐废水的处理提供支持.[方法]以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污水为菌株来源,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耐盐菌株,通过测定所筛选得到的不同菌株的耐盐度,把不同的菌株接种到生产废水中,摇床培养2d后测COD,通过计算COD去除率确定一株优势菌株,并将其进行基本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一株革兰氏阳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值为7.0,NaCI盐浓度为1%时生长情况最好,经驯化培养耐盐度达9%.[结论]该菌株为合格的耐盐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灵菌红素产生菌,并对其色素组成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平板筛选土壤中产红色素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摇瓶发酵后提取色素,色素组分经柱色谱与薄层色谱分离纯化后以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与液质联用(L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从南昌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红色素的细菌NS-17,生理生化特征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吻合,从发酵后的菌体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相似UV-Vis与LC/MS特征的色素组分,组分1分析结果与已报道的灵菌红素一致,组分2具有未见报道的碱性条件下特异性UV-Vis图谱.[结论]分离得到1株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NS-17,并从该菌中分离得到2个色素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出芽短梗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出芽短梗霉,用YPD培养基培养菌丝体,显微成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区段(ITS 区)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ITS区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序列的长度为606 bp,与Genbank中短梗霉的同源率为98%~99%,与Aureobasidium pullulans wb 149、A.pullulans HK58-1(2)属于同一单独分枝;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培养成功.[结论]该研究采用经典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了1株出芽短梗霉,为出芽短梗霉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动物角蛋白的高效、经济降解和利用提供新种质资源.[方法]采用传统分离筛选、固体基质降解和动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角蛋白降解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结果]得到1株非致病、降解效率较高的丝状真菌,并初步鉴定为毛霉科(Mucora-ceae)的一个种.[结论]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角蛋白降解菌的家族成员,为动物角蛋白的降解利用提供了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三唑磷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三唑磷生产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三唑磷降解菌C-Y106,并根据C-Y106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同源性序列分析进行了菌株鉴定,同时研究了不同营养的培养基对C-Y106降解三唑磷速率的影响.[结果]经鉴定,C-Y106为枯草芽孢杆菌.C-Y106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唯一氮源、唯一磷源生长,其中以三唑磷为唯一磷源时其降解速率最大,且在31 ℃、初始pH值为8.0、150 r/min条件下,培养60 h后,三唑磷降解率为76.8%.[结论]为三唑磷降解酶的分离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鉴定萝卜蚜的病原真菌,并测定其对萝卜蚜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利用孢子浴方法对萝卜蚜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初生分生孢子,卵形,双囊壁,单核,(24.7±1.4)μm×(10.7±0.9)μm, L/D=2.3±0.2.次生分生孢子形似初生分生孢子,大小为:(18.6±2.1)μm×(13.3±1.3)μm,L/D=1.4±0.2.菌丝段菌丝状,直径为(10.6±0.8)μm.分生孢子梗掌状分枝,直径(10.0±0.9)μm 假囊状体不分枝,基部粗大,直径(19.2±1.7)μm,向端部渐尖,直径(8.0±0.9))μm.假根单菌丝状,基部直径(21.0±3.0)μm,底端具有规则的盘状固着器.休眠孢子未见.该菌对萝卜蚜的致死中量为18.21 cfu/mm2.[结论]感染萝卜蚜的昆虫病原真菌被鉴定为新蚜虫疠霉, 该菌对萝卜蚜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