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51号石英脉的石英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盐度及气液成份的研究,得出其形成时间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交界的灵宝、潼关一带,东西长100 km以上,南北宽近50km。共有1000余条含金石英脉,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具有厚度小、品位高,易采、易选、易冶等特点,是我国最重要产金基地之一。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4.
5.
介绍了乌宗布拉克金矿床的地质概况:大地构造位置、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矿石质量等,并为以后的找矿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通过野外考察及室内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成矿有利地段,该金矿属于断裂破碎带有关的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金矿脉主要产于石英脉中,并受北西向次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为脉状、透镜状,具一定的规模,连续性好,属稳定矿体,矿石品位变化不大。通过采样可知,4个金矿体中,L4号金矿体资源量可大幅度增加,具有很好的资源前景,其余3个矿体为非矿体。 相似文献
6.
以大樱桃沟金矿和水泉沟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阐述,进而对两金矿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大樱桃沟金矿是一个糜棱岩型金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破碎带和含金糜棱岩三种,以含金石英脉为主,与矿化有关的蚀变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还有少数的黄铜矿... 相似文献
7.
8.
10.
11.
付胜云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7,69(5)
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本文通过对湖南近年来金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湖南金矿床具有类型多、成矿时代杂、线性分布的特点。金矿成因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层间破碎带型)、岩浆热液型矿床(微细浸染型或卡林型)、变成型石英脉-交代石英岩型矿床、变成型蚀变破碎带型矿床、砂矿型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共同控制金矿带的分布及金矿床的定位。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分布于21个五级成矿带内,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组,13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2.
王钊飞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71(6):37-42
布伦口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甜水海地体,属于布伦口—桑株塔格铁铜金成矿带。区内已发现20多处铁—铜—金矿床及矿化点,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床赋存于碳酸盐岩建造内,后期受构造热液叠加改造,为沉积变质加后期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矿床整体上体现出地层含矿、构造控矿、热液改造及多期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体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类比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规律,分析找矿潜力,提出层位岩性、地质构造、热液蚀变及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初步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型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铜矿床和超大型沉积改造型铁矿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侯蕊娟杨帅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7,69(2)
在青海绿梁山—双口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的分析,对区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元古代万洞沟群、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中,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床的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环境的分析,建立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矿产的形成受地质条件控制,与矿产所在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密切相关。一定的构造环境、地质条件、成矿作用,将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成矿系列,在此系列中,矿种组合及矿点分布均有其自身规律。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为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规律等方面,与成矿物质来源密切相关。根据区内已发现各类矿产的空间分布、赋存特征、控矿因素和形成时间以及成矿条件等特征,划分出调查区内成矿远景区,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出下步找矿地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系统介绍了湖南铅锌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对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湖南铅锌矿主要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成矿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当前国内铅锌矿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研究湖南省内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总结其成矿规律,对推动省内铅锌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关于该矿集区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有诸多争论。本文对矿集区内银厂铅锌矿开展了C-O-S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工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铅锌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测得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左右,与硫化矿的矿物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一致,表明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阶段硫化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较窄,8.4‰~17.24‰之间,脉石矿物重晶石的δ34S值范围在26.8‰~29.3‰之间,与地幔硫有明显的差异,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C-O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期方解石δ13C变化范围在-3.6~-2‰之间,δ18O变化范围在17~18.6‰之间,围岩δ13C为-3.6~-0.7‰,δ18O为19.1~23.1‰,两者较为接近。结合前人对该成矿区进行的C-H-O-Pb-Sr等同位素综合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相关图,认为其成矿物质与古老基底或碳酸盐围岩等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层水。当矿源层随着地壳的演化恰好位于潜水面以下、地下水滞流带以上的还原带范围内时,激发了成矿元素的活性。分散在围岩中金属元素在中-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下溶解成络合离子而迁移,随着成矿流体温度的逐渐下降便在有利的岩性空间、构造条件下聚集沉淀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硫化物矿床。矿体的控矿空间主要为临近矿源层的各类逆断层附近的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等,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是主要的蚀变矿物,地表铁帽是原矿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南铝土矿的成矿规律,采用地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隐伏矿体进行找矿,探明该矿床为特大型铝土矿矿床,为中州分公司提供了一处可供开发的铝土矿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