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移动数据业务--运营商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用户消费需求的变化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数据业务的增长尤为迅速.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在运营商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开发增值业务也成为运营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姚群峰 《电信科学》2003,19(10):1-4
中国3G业务的市场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迅猛增长、规模庞大的用户群对移动语音业务的需求;二是较高收入用户群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3G运营商的目标市场包括大众用户对移动语音的需求、大众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企业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以及批发型用户的需求等。本结合国内外移动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开展状况,初步探讨了中国3G运营商的移动数据业务模式和3G业务的收入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移动通信话音业务整体ARPU值呈下降趋势 ,移动运营商逐渐认识到数据业务是刺激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运营服务 ,并最终提高运营商ARPU值的有效手段。移动运营商开始构建移动数据业务体系 ,建立统一的移动增值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数据业务。本文先介绍了数据业务的发展趋势 ,指明了构建增值数据业务平台的意义 ,接着提出了平台系统的架构、分析了各部分的功能并对浏览类和下载类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状况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用户市场,截至2004年底,中国的移动用户总数已达3.35亿。但随着低端用户比例逐步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来自话音等传统业务的每用户业务收入(ARPU)持续下降,移动运营商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维持甚至提高ARPU,天将降此重任于移动数据业务。尽管移动数据业务在中国运营商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还比较小,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0.2%,中国联通则不到10%,但移动数据业务的收入增长远高于移动业务总收入的增长。随着3G网络的商用部署和无线带宽的提高,运营商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业务。中国的移…  相似文献   

5.
当前,移动数据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兴技术,如WAP、IMAP4、MMS、BREW、JAVA等。为了充分发挥运营商在数据业务方面的网络优势,更好地吸引对各种移动数据业务感兴趣的用户,移动通信运营商基于上述各种技术体制陆续进行了各种移动数据业务平台的建设.相关支撑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希冀通过这些移动数据业务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吸引大量新用户,并促进用户量的增长,提高移动通信运营商的ARPU(每用户收入)值。  相似文献   

6.
李占勋 《移动通信》2001,25(10):11-13
移动数据新业务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开发是当前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广大用户共同关心的事项,本文阐述了移动数据新业务发展的概况及新业务和移动数据技术层面的一些相互关系,介绍了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开发移动数据业务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淳  温钢 《中国新通信》2009,11(3):80-82
根据原信产部预测,未来三年国内移动通讯市场新增用户将达到3亿,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移动语音用户也将持续向移动数据用户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以视频下载、移动播客为代表的业务应用时,系统的吞吐量有可能成为数据业务深度发展的瓶颈。如何降低数据业务的每bit成本,如何提高网络吞吐量是运营商提供优质数据服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10月,韩国SK第一张CDMA2000制式的3G商用网络问世到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这5年里,各种制式的3G网络已经在全球逐渐蔓延开来。运营商希望通过建设传输速率更高的3G网络来促使用户大量使用移动数据业务,从而改变目前A R P U值与日下降的势头。根据国外运营商的运营经营,本文总结了目前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一些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数据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即将引入3G技术的关键时代,国内运营商需要把握住一些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避免少走弯路,从而设置好适合国内用户喜好的3G数…  相似文献   

9.
海龙文 《通信世界》2004,(20):49-49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移动用户数快速增长,全球众多移动运营商面临着ARPU值下降的严峻局面,如何寻找新的刨收赢利点已成为运营商重点考虑的司题,根据日韩及欧美部分先进运营商的经验,提供数据业务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移动运营商能提供丰富的、差异化的移动数据业务,便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在3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商用后,数据业务将会成为网络承载的最主要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电信》2005,18(3):8-8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特别是高速率的数据业务需求并不旺盛,而且目前受用户欢迎的移动数据业务大部分都可以在2.5G上实现,因此运营商一定要处理好不同新业务的推出顺序,来平滑过渡网络,为未来全面展开3G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丰富的数据增值业务诸如微博邮件、数据传输、手机支付、多媒体业务等得以应用。而用户更多的个人信息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传送,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也随之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界重要的课题。笔者针对移动通信网络中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重点从鉴权认证、用户身份保护、数据加密等方面对移动通信安全现有解决措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其安全措施并提出一些改进方向,最后对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各领域快速发展.在用户方面,移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20亿.在终端方面,2016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总共出货量达到15亿台,同比增长约5%.在应用方面,移动应用规模超过1000万款,累计下载规模超过万亿.与此同时,移动应用产业飞速发展,其不断融入新型能力,在传感、识别等方向均有突破,并快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移动应用服务的发展,其同样出现了诸多问题,危害用户合法权益,影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重点阐述当前移动应用领域发展现状,解析其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探索保障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各种行业展开工作的全新媒介,同时其自身也是一个具有宽阔就业前景的媒介,Web前端开发便是其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便利的网络为"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文章就移动互利网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定的措施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移动医疗商业介入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移动医疗发展的现状,指出中国移动医疗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其次,对比分析传统医疗行业产业链和移动医疗产业链,指出移动医疗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然后,具体分析移动医疗的三大类群用户和产业链,指出可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移动医疗行业至关重要.最后,通过对国外成熟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的分析,提出中国可发展的未来移动医疗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是第三代互联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通信业和互联网业对移动互联网存在不同的理解。文章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互联网体系架构面临的移动性等挑战以及目前的一些对策。文章认为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因此仍然是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终端的便携性以及网络的广覆盖,将使其成为继宽带之后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代互联网,是第三代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3G网络的普及,使得方便快捷的移动视频通信成为现实.利用智能手机作为前端设备,以视频通信为主,结合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搭建高效、智能的行业信息化融合通信平台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正在成为新一代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SOH技术已满足不了业务发展的需要,ASON技术在灵活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动态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特点,结合移动通信行业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TASON技术的特羔,然后重点分析TASON技术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3G建设的全面铺开,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应用也呈现出自身的发展特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电信运营商选择适合自身持续发展的策略,将有利于产业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侯广吉  马慧  梁雄健 《电信科学》2006,22(10):46-50
伴随着中国电信行业,特别是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高速发展和有效市场竞争格局的初步建立,移动电话资费的调整、改革与管制等问题成为近几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电信管制理论出发,分析和介绍了电信资费管制理论的演进过程,进而对中国电信市场特别是移动电话资费的管制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建立的新的移动电话资费管制体系,并对未来移动电话资费管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LTE接入技术的广泛部署,移动核心网在支撑移动通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和快速变化的业务模型的不断冲击。传统的移动核心网架构将难以满足未来移动通信实现海量数据高效转发的核心需求,对移动核心网演进方案的研究已经在业界展开。本文分析了移动核心网进一步演进的目标,并对基于SDN和NFV技术的移动核心网演进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