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公司在生产MT-2型货车缓冲器弹簧时,热卷弹簧淬火后出现了纵向裂纹。对纵向开裂的弹簧进行了化学成分、金相及断口分析,结果表明,弹簧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组织的带状偏析和钢中沿扎制方向存在的数量多且粗长的非金属夹杂物,导致弹簧在试压过程中断裂。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能谱仪,金相检验等方法对20钢管坯表面纵向裂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非金属夹杂物超标是导致管坯表面产生纵向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支承辊最外端轴颈根部的细小开口状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裂纹系由冶炼后期未能完全上浮而残留在钢中的Ca、Si、Mg、F、Al、O等夹杂所形成的复合性夹渣所致。指出采取浇铸温度取上限,浇铸速度取下限等工艺措施是改善该支承辊冶炼质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对45热轧圆钢室温顶锻试验中出现的裂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表面缺陷、变形温度、变形量、显微组织、夹杂物等对顶锻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室温顶锻开裂的直接原因是钢中存在大量脆性氧化铝和塑性硫化物非金属夹杂物,该夹杂物沿轧制方向不均匀分布,对拉伸性能影响不大,但对顶锻开裂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夹杂物处在变形鼓形区附近时;脆性夹杂物造成应力集中,塑性夹杂物形成空洞,使夹杂物和基体界面处容易形成裂纹源,进而在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并最终开裂;原始片状珠光体组织及热轧后的热应力加剧了夹杂物开裂倾向.  相似文献   

6.
检查北满特钢生产的35MnBM钢发现凹陷和裂纹。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35MnBM钢裂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措施:严格控制夹杂物含量、尺寸和分布,控制表面凹陷脱方现象,以消除裂纹形成的内在、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某种气门时,许多产品产生裂纹。通过多次试验找出问题出在于热处理时炉的保护气氛控制不好。对相关设备以及工艺改进后,该气门的制造再没有出现裂纹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不锈钢冷轧板表面锈蚀缺陷,选取试样进行分析,发现使用环境中存在的氯离子和材料自身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锈蚀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调质热处理过程中,北京二七机车厂生产的调节杆(材质为45钢)等零件曾一度产生裂纹现象,甚至达到批量规模,裂纹发生率最高达87.6%。通过对开裂零件的外观观察,我们发现零件的直径大体分布在8~15mm之间,工件表面裂纹较为平直且沿轴向延伸。图1显示了部分零件的  相似文献   

10.
某列车缓冲器弹簧在淬火后出现了纵向裂纹;利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断口分析、夹杂物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手段对弹簧淬火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组织中的带状偏析和沿轧制方向分布数量多且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弹簧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夹杂物和带状偏析造成材料组织和性能均匀性变差,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成为裂纹源,在组织应力的作用下,促进裂纹形成并迅速扩展成为沿轧制方向分布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现代机械》2007,(5):79-79,94
从45#钢的材质、淬火加热温度等方面对其淬火开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尺寸为7/8英寸钢球由直径φ16.5mm棒料冷冲压成型。为检查钢球表面的缺陷,对其进行热酸洗检查,结果发现钢球的两极位置出现裂纹。通过对钢球原材料及钢球裂纹形状、组织、硬度、化学成分等分析,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在切断过程中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引起金属内晶粒之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形成的加工硬化现象导致的,使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产生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13.
针对45号钢轴套热处理裂纹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叠加使淬火应力明显增大,导致零件开裂,即淬火开裂。合理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严格控制零件的淬火加热和冷却过程,减少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用金相、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开裂的客车纵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梁钢材冶金质量差,钢中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降低了钢的力学性能;纵梁钢板外侧表面遭受外来敲击造成的条状凹陷伤痕,钢板热轧工艺不当,表层存在大块氧化夹杂物及微裂纹等热轧工艺缺陷,是导致其发生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工作状态下不同尺寸裂纹的扩展临界条件,通过实验得到了安全性评估过程需要的力学参数和断裂力学参量,采用相互作用积分法计算轮轨接触时含表面裂纹钢轨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并通过计算有效净截面应力得到参考应力。采用结构整体性评估程序和失效评定图(SINTAP-FAD)方法,根据0级失效评定曲线对含表面裂纹缺陷钢轨分别在车轮静止状态下与运动状态下进行了安全性评定。结果表明:车速对钢轨表面裂纹状态的影响较大,与车轮静止状态时评价点位于安全区的情况相比,列车运动时的评价点多向不安全区域发展,并造成了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回转飞剪热处理工艺对采用20CrMnTi材料制作的齿轮、齿轮零件表面组织与磨削裂纹的影响及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带有圆形埋藏裂纹的40CrNiMo金属构件进行了脉冲放电止裂强化实验。通过对脉冲放电后裂纹尖端的宏观形貌、相变区域与基体区的化学成分及显微硬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变区的组织得到了细化,其显微硬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含有热源的非齐次非稳态热传导方程、相变动力学及等效夹杂等理论推导出了裂尖相变区域的相变应力理论公式。结果表明,裂尖附近相变区域形成了相变压应力,验证了电磁热效应对埋藏裂纹的扩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动车组车轮材料在严酷服役温度条件下的抗疲劳裂纹起裂与扩展能力是制定车轮合理维修周期和进行服役寿命评估的基础。选用高速动车组用ER8C车轮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60~60 ℃服役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应力疲劳试验及疲劳失效机制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轮辋、轮辐材料疲劳寿命均呈现出显著缩短趋势;在较高的服役温度条件下,试样出现了半椭圆形的次生疲劳裂纹起裂扩展形貌特征,且由于轮辋与轮辐不同位置材料强度韧性的差异,使得产生次生疲劳裂纹起裂扩展形貌特征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不同,对于轮辋材料,当试验温度升高到50 ℃时,试样开始产生次生疲劳裂纹,而对于轮辐材料,当试验温度升高到30 ℃时,试样便开始产生次生疲劳裂纹;通过对主次生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比较分析可知,随着应力强度因子幅值的增大,材料微观薄弱区域由珠光体片层层间转变为珠光体团晶粒边界。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焊冲击旋转挤压法控制高强钢冷裂纹。为了增强加载区域的塑性延展,进行了曲面冲击头的设计,对强拘束度条件下40Cr钢工件,利用冲击旋转挤压曲面头进行了间距分别为80mm、100mm和110mm的随焊加载。采用小孔法测量了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实验结果表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法能够显著减小残余应力,从减小接头残余应力的角度控制了高强钢焊接冷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