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H.264的复杂度可分级的帧间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张概率表将当前宏块的7种预测模式与相邻的上侧和左侧宏块的最优模式联系起来。对于每一种相邻宏块模式的组合情况,该表将当前宏块的7种预测模式按照出现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可以确定最可能模式、次最可能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调整候选模式数量以匹配终端平台不同的复杂度约束水平,同时又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证最优模式处在所选择的部分模式子集中。该算法具有4个复杂度级别:40%,54%,70%和82%,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灵活有效地降低编码器复杂度,同时编码质量下降很小,不会影响主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的编码复杂度,提出一种快速的帧内预测模式判决方法.从率失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变换域残差的分布特性,根据标量量化技术对码率的影响推导出编码码率预测模型.结合帧内预测原理,利用当前块预测残差、参考块预测残差及其编码失真提出编码失真预测模型,并根据率失真代价确定最优的帧内预测模... 相似文献
3.
高效视频编码(HEVC)在H.264之上实现了显著的编码性能.但是却以明显的编码复杂度为代价获得了性能上的提高,其中,由于对所有可能的编码单元(CU)进行基于率失真优化的遍历搜索,因此编码树单元(CTU)最耗时的部分就是CU的划分.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来对CTU的... 相似文献
4.
5.
研究帧内预测模式的选择。根据图像自身的特点,对其宏块的像素值进行平坦性分析,确定较小的模式搜索范围;再根据宏块的方向性,排除小概率预测模式,从而大大缩小视频帧内编码的搜索模式范围。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编码效率,平均节省约52.40%的模式预测时间,在保证视频图像质量的同时,实现低复杂度的视频编码新算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帧内预测模式的选择。根据图像自身的特点,对其宏块的像素值进行平坦性分析,确定较小的模式搜索范围;再根据宏块的方向性,排除小概率预测模式,从而大大缩小视频帧内编码的搜索模式范围。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编码效率,平均节省约52.40%的模式预测时间,在保证视频图像质量的同时,实现低复杂度的视频编码新算法。 相似文献
7.
8.
针对高效视频编码(HEVC)帧内预测过程中的高计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预测模式选择和编码单元划分的快速帧内预测算法。利用每一深度层纹理方向强度判断编码单元是否需要进行分割,并且减少候选模式数量。首先,在每一深度层编码单元上结合像素方差,以像素点为单位计算相应的纹理方向强度,确定其纹理复杂度并结合阈值策略预测最终划分深度;其次,比较垂直和水平方向强度关系及统计预测候选模式概率分布,以减少预测模式数量,确定最优候选模式子集,进一步降低编码复杂度。所提算法与平台HM15.0相比,编码时间平均节省51.997%,BDPSNR(Bjontegaard Delta Peak Signal-to-Noise Rate)仅降低0.059 dB,BDBR(Bjontegaard Delta Bit Rate)仅上升了1.018%。实验数据表明,在保证信噪比和比特率基本不变的同时,所提算法能有效降低编码复杂度,利于HEVC的实时视频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H.264视频编码过程中,编码时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帧间/帧内模式选择、运动估计(ME)、率失真优化(RDO)等。为了以较快速度和较好质量进行编码,针对H.264帧内模式选择,提出了一种适用于H.264帧内4×4块预测的模式选择快速算法。该算法利用帧内4×4块最优预测模式与和它相邻的预测模式之间率失真代价(RD Cost)的高相关性,以及绝对变换误差和(SATD)与率失真(RD)性能之间的强相关性,有效地跳过一些不太可能的预测模式,从而使帧内4×4块模式选择过程只需进行4次率失真代价计算即可。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编码性能和编码速度之间取得了很好的折衷。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帧内预测的快速算法,由于DSP架构软件顺序执行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而FPGA以其高速的计算速度和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成为H.264和AVS编解码的理想平台。本文在FPGA平台上采用资源共享、高并行和多流水线结构实现了亮度帧内预测算法。该方法在分析AVS帧内亮度5种预测模式的基础上,将像素预测与模式判决在一个模块中完成,并且利用各模式预测的相似性,实现运算单元共享和多种模式并行执行,兼顾了处理速度和实现代价。仿真及综合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完全满足标清(704×576,30f/s)数字视频的实时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下采样技术提高了可伸缩视频编码的性能。可伸缩性是从空间、时间、SNR(质量)三个方面来提供的,同时还保持了高压缩率。其中基本层视频序列是从上一层经过下采样得到的视频序列。一次下采样后,分辨率降为原视频序列的1/2,基本层的运动向量与增强层的运动向量有很大的相关性。目前的做法是使用M PEG滤波器来进行下采样,层间的运动向量的关系减弱了。文章提出使用小波变换对输入的增强层的视频序列进行下采样,基本层就是小波空间的低频部分,这样在基本层的运动估计补偿可以通过相位平移在低频子带中预测,减少运动估计残差,同时,增强层的运动向量可以由基本层小波空间中的运动向量给出估计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利用编码复杂度表示数据的结构稀疏度,通过降低编码复杂度实现结构稀疏。在稀疏表示分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聚类排序的方法构造结构化字典,形成混合结构稀疏模型。此模型结合类间样本的定长组结构与类内样本的动态可重叠组结构,以及误差的标准稀疏结构。为实现混合结构稀疏重构,提出改进的混合结构贪婪算法。实验表明对数据字典进行聚类排序可有效改进人脸的识别性能,在相同条件下,混合结构的性能优于其他结构,文中算法也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6.
17.
低复杂度的H.264帧间宏块编码模式选择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H.264/AVC帧间编码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利用不同编码模式在实际视频序列中的利用率信息及空时域相邻块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一个低复杂度的快速帧间编码模式选择算法。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率失真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减少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有利于H.264的实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应用的迅速发展,基于小波的图像和视频编码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多媒体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该文对基于小波的图像和视频的编码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可用于图像和视频编码的小波变换特性,然后对目前基于小波的图像和视频编码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对JPEG-2000和MPEG-4VTC中小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基于小波的图像和视频编码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