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钱商 《山西建筑》2009,35(7):66-67
指出阻尼耗能对结构地震反应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结构地震破坏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现有的几种双参数破坏模型,探讨了结构地震损伤指标的数学性质,以促进构件地震破坏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以及研究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对应的破坏状态,基于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和能量耗散原理,计算了两耗能元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抵抗破坏潜能”;借助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计算了各工况地震作用下每一耗能元件所耗散的能量,基于构件的“抵抗破坏潜能”和各工况下的地震耗能建立了耗能元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并借助能量分配系数找出了各耗能元件破坏状态与整体加固结构破坏状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体加固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评估模型。应用该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定量计算了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整体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系数,并基于破坏程度,得出了整体加固结构不同破坏系数对应的结构不同震害等级。研究结果可为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前破坏预测和震后加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再修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房屋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害调查表明,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机理仍不清晰、明确。本文通过对一高层结构的地震累积损伤分析,建立了能够考虑累积损伤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地震损伤累积破坏程度,并和Pushover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认为基于累积损伤模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更为合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能够较好地描述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装配式高层空间网格盒式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设计并制作一栋15层55.5m高装配式盒式结构的1/8缩尺模型,并通过振动台试验输入6个水准共21个地震工况,研究高层装配式盒式结构在不同输入地震荷载下的宏观响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通过试验表明:高层装配式盒式结构在地震下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其在地震下位移呈现出剪切型特点,后期结构破坏时由于配筋及装配式施工带来的误差,使得最大位移出现位置上移,结构破坏集中于结构中上部分。整体结构的破坏主要为非主体结构构件破坏,破坏主要集中于层间梁两端,结构的完整性得以保存。即便在极大的输入地震响应下(PGA=1.0g),结构主体部分基本完好,仅个别层超过结构倒塌极限产生破坏,结构在地震下的耗能能力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弹塑性地震反应过程中阻尼耗能的分布和特点。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结构地震破坏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研究。在分析各种破坏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提出了考虑了阻尼耗能影响时的地震破坏模型。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如何有效地探寻此类结构体系在强震作用下的倒塌机理是目前高层及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核心问题之一。设计了1:15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该结构底层一个角柱由千斤顶代替,通过千斤顶卸载模拟结构角柱破坏在地震作用等偶然作用下的破坏;再输入31个地震工况直至结构倒塌破坏,模拟角柱失效后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以及倒塌过程。试验分析表明,底层柱的失效加剧了地震作用破坏的集中效应,底层竖向构件严重破坏并最终导致结构倒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古建筑木结构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对应的破坏状态,对震后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估,基于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和能量耗散原理,将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作为两个耗能构件,计算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抵抗破坏潜能”;根据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计算各工况地震作用下每一耗能构件所耗散的能量;基于构件的“抵抗破坏潜能”和各工况下的地震耗能情况建立耗能构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并借助能量分配系数找到各耗能构件破坏状态与整体结构破坏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整体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评估模型;应用该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分别对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和整体结构进行构件地震破坏评估及整体结构地震破坏评估,所得到的破坏系数能较好地反映各构件以及整体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加固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相邻建筑物碰撞是指地震作用下其间距无法满足相对位移要求时造成的侧向撞击,常常导致或加剧结构破坏。选取Hertz-damp接触单元模型,推导了考虑碰撞的结构动力方程,模拟了相邻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地震碰撞过程。分析碰撞过程,并利用梁柱单元破坏指数的变化解释了相邻RC框架结构地震碰撞破坏机理,指出地震碰撞破坏作用不完全随防震缝宽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楼梯的破坏情况,系统分析了现存建筑物结构中楼梯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破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对今后的楼梯抗震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汶川地震中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破坏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现场科学调查的近5000个建筑物破坏样本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区的建筑物的破坏特点进行分析。取得以下成果:掌握了设防砌体结构和未设防砌体结构、底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上述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烈度区内各建筑物的破坏率;对比分析上述结构在不同烈度区中的易损性。对我国地震工程界认识不同类型结构以及设防与非设防结构的破坏形态及今后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攀  黄代明  曾涛 《山西建筑》2009,35(14):55-56
通过对西南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分析了砖混结构的震害特征,探讨了场地特征、结构类型、材料强度、施工工艺等方面与结构震损的相关性,从而促进建筑抗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周炳章  潘龙贻  石峰 《建筑结构》2006,36(6):103-107
中高层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剪力墙结构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具有节约钢材、节省模板、降低综合造价等优点。但在结构设计计算以及施工方面还缺乏经验,相应的技术也不够配套。为在高烈度区建造和推广此类结构,通过在8度区建造30m高10.5层的试点工程,籍以总结设计、施工经验,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因此房屋的抗震设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要做好多地震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本文着重对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和抗震设计的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陕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西南部山区的一些村镇建筑破坏十分严重,为此对太白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地震太白县的烈度为6度,而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但是震害情况却十分严重。通过对震害情况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出: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结构体系选型与施工、以及震害累积等因素是造成这次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土坯结构没有抗震性能,建议停止使用,推荐大量使用砌体结构。(2)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的选址应尽量选在较平坦的地区。(3)加强村镇建设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抗震指导,并使人们增强灾害安全意识,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为今后的村镇重建以及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巨小强 《山西建筑》2010,36(13):282-284
对新建铁路兰渝线白龙江1号特大桥工程近场区各主要断裂从断裂要素、性质、地表活动印迹和活动性鉴定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新构造运动特征、近场区地震活动特征,对工程场地地震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明确场区构造。  相似文献   

16.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中,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仍有少量木结构出现了倒塌,部分框架结构出现了吊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砌体结构则是当地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缺乏正规的抗震设计和有效抗震构造措施,在此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原因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对村镇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抗震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供我国城乡抗震韧性建设和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减震、隔震技术属于结构振动控制中的被动控制,这种技术相比其他具有成本低、便捷性、显著性等特点受到了众多建设者的青睐。针对网架结构特点,在网架结构中应用减震、隔震技术,以此来降低外部荷载对结构的损害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网架结构位于青岛市,在新版地震区域划分中青岛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由6度区提升为7度区,因此对该地区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迫在眉睫。对其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后,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减震和隔震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小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网架的抗震性能提升,能够满足7度设防区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轻轨铁路站桥整体结构的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地处高烈度地震区的天津轻轨工程,对轻轨铁路车站建筑与高架桥梁进行了整体设计与抗震分析。在结构设计中,首次将轻轨铁路的车站建筑与高架桥梁设计成为一个整体框架结构;在抗震分析中,分别按照不同的规范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站桥整体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轻轨铁路站桥整体结构的结构设计概念明确、优点明显,可避免建筑与桥梁之间的地震碰撞;按照规范反应谱法设计的站桥整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存在不足,设计中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所给出的地震动参数对站桥整体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才能确保轻轨铁路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利用碳纤维布材料来加固提高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及延性的设计依据、方法和施工经验,特别是解决新老抗震规范的更迭所带来的柱加密区配箍率不够的普遍性问题,可供同类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宋利军 《山西建筑》2009,35(17):60-61
对5·12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地区部分砖混房屋破坏状况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砖混结构建筑抗震加固的主要内容,并着重研究了构件抗震加固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施工过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