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从经编氨纶弹力网眼织物的实际织造参数出发,分析了影响氨纶弹力网眼内衣织物送经量的因素,包括牵拉密度、机号、原料线密度、原料种类以及机器状态。采用22 dtex涤纶(锦纶)、44 dtex锦纶分别与44 dtex氨纶进行上机织造试验,得到送经量与和各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同时,对比得出送经量的理论计算值与上机实际值的差距,证明了所分析拟合的数量关系方程式,对实际生产织造中送经量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6,(9)
采用PBT和PET长丝交织获得弹性经编针织物,讨论织物组织、牵拉密度、送经量对经编交织面料定负荷伸长的影响,并测试经编交织织物的定负荷伸长值。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经绒平组织在E28机号上织造,牵拉密度宜控制在18~20线圈/cm。当牵拉密度从16线圈/cm增加到26线圈/cm时,横向定负荷拉伸长值逐渐减小。当前梳GB1的PET纱线送经量保持恒定时,纵向定负荷拉伸长度随着后梳GB2的PBT纱线送经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后梳GB2的PBT纱线送经量保持一致时,增加前梳GB1的PET纱线送经量会使得纵向定负荷拉伸长增大,横向定负荷拉伸长降低。实验揭示了织造参数对织物定负荷伸长影响的规律,对PET/PBT经编针织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强 《针织工业》2021,(1):26-29
阐述光边织物的主要生产方法和优缺点,以及弹力网眼织物的编织方法.然后采用7.8 tex/24 f(70 D/24 f)的半光锦纶FDY长丝和23.3 tex(210 D)的氨纶,利用抽针空垫法,在RSE4-1高速拉舍尔经编机上实现一种新型光边弹力网眼织物的生产.详细阐述编织原理以及设备参数、原料、垫纱数码、送经量、穿经...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原料质量和设备状态的前提下,为保证经编弹力织物的品质.对各项生产工艺要点进行控制,包括氨纶丝整经的拉伸和回缩、长丝整经张力和速度、织物中氨纶含量、长丝送经量、坯布回缩等,介绍了各工艺要点的控制原理和工艺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织物卷边对后道工序带来的影响,对各把梳栉的组织结构配置以及牵拉密度的选择进行了探讨。以55.5 dtex 24 f涤纶全牵伸丝(FDY)为原料,生产出7种不同组织和4种不同牵拉密度的两梳经编织物,对其卷边量进行测试,并结合显微镜下的线圈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牵拉密度的增大,经编织物横、纵向卷边量均不断减小,其中牵拉密度对横向卷边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纵向卷边;两梳同向编织的织物横向卷边性要明显好于反向编织;当前梳组织不变,增加后梳延展线长度时,织物的横、纵向卷边量均不断减少,尤其是横向卷边量下降明显;而当后梳组织不变,增加前梳延展线长度时,织物的横、纵向卷边量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阐述采用高支精梳棉纱开发经编无缝服装的研发思路,包括原料选择以及整经、编织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确定及注意事项。并结合一款高支精梳棉经编无缝服装的开发实例,介绍了其生产工艺:整经时,每个经轴盘头4个,盘头头份为616,整经速度100 m/min,整经转数为3 000 r,整经时KFD张力器刻度均调至10;编织设备选用GE2396型三维成形经编机,地梳穿入5.8 tex高支精梳棉纱,贾卡梳穿入锦氨包覆纱(33.3 dtex锦纶包22.2 dtex氨纶),织物的牵拉密度均为10横列/cm。高支精梳棉经编无缝服装的开发使经编无缝产品档次得到提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具有实际意义的负泊松比织物,探讨工艺参数对织物拉胀效果的影响。基于歪斜的六角网眼,采用旋转结构受到拉伸时展开扩张的原理进行负泊松比经编织物的设计。选用了涤纶低弹丝编织地组织,锦纶编织前梳的缺垫加编链,并设计了四种组织方案,对每种组织方案下的织物都进行前梳送经量的调节,从而对各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的性能,特别是纱线的刚度和弹性,对织物负泊松比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前梳的组织结构和前梳编链部分的送经量对织物的负泊松比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织物的负泊松比性能与地组织的歪斜程度关系具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用紧密纺8.34tex高支拉细丝光羊毛纱.82-5dtex/48f涤纶长丝.开发140g/m2贴身服用的轻薄型面料。介绍薄型经编毛涤织物的生产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配方,分析大生产过程中原料选择、织造密度张力、预定形、染料选择、染色温度、保温时间、助剂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该羊毛纱在经编机上织造时上机密度不能太高.送经张力不能太大.  相似文献   

9.
选用4.44 tex氨纶和4.44 tex/12 f亚光锦纶在特里科经编机上开发出一款新的光边弹力织物,并详细介绍了该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生产示意图、组织结构、送经量、穿纱方式等,及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经编送经量的预测精度,测试了5种不同组织工艺参数下38种试样的送经量,并采用IBM SPSS19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组织工艺参数因素与送经量间的关系;建立送经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针背横移、针前横移与送经量成正相关且影响程度大,牵拉密度、机号与送经量成负相关且影响程度较小,总穿经率对送经量的影响程度很小;组织工艺参数对送经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针背横移、针前横移、牵拉密度、机号和总穿经率;得出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精度,可为送经量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玻璃纤维纱线在经编成圈编织时易受损、不易形成织物的现象,通过对不同生产机型、不同规格纱线的编织试验,探讨了经编成圈机构、送经机构和牵拉机构、纱线捻度、捻向及玻纤浸润剂类型等因素对玻璃纤维编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玻纤纱因捻度和捻向造成的织物单边烂边问题,阐述了玻璃纤维在经编机上生产的关键技术,总结出淀粉型玻璃纤维纱线在复合针特里科经编机上采用积极送经方式可以正常成圈编织成玻纤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玻璃纤维纱线在针织加工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现象,通过试验,分析了玻璃纤维纱线经编成圈的编织性能,探讨了整经工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拉舍尔舌针经编机上编织了几种单梳和双梳织物,研究了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物的编织工艺。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纱线在织针针头和导纱针针孔处的弯曲曲率和包围角越大,纱线越容易断裂;整经时应调整好工艺参数;成圈过程中,断纱最容易发生在套圈阶段,最好采用宽度较小的舌针;在保证顺利成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经纱送经张力;编织高密度织物时,织物表面起毛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圆环形织物的织造原理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圆环形仿形织物的织造原理和设计。改造了现有织机的送经和卷取机构,采用纱架送经可满足仿形织物经纱不等长的要求;采用圆台形成型控制辊,既控制织物的卷取,又控制织物的形状结构,形成圆环形机织布,织物的纬纱沿圆台体的母线方向,经纱沿圆周方向。不等纬密仿形织物织造简单,但织物结构不均匀;等纬密仿形织物要求织机的开口机构复杂,纬纱分为与全部经纱交织的长纬和仅与部分经纱交织的短纬,应合理设计纬纱的完全组织循环和短纬在长纬中的分配,以使织物的结构均匀。  相似文献   

14.
宏弯光纤应变传感经编织物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一种利用宏弯原理测量人体呼吸和心跳的光纤传感织物,设计了以棉纱编织的经绒斜为地组织,以直径为1 000μm的聚合物光纤为衬纬纱的经编衬纬复合织物。通过光纤弯曲实验研究了光纤弯曲曲率半径与光信号衰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衬纬光纤的初始弯曲曲率半径为10 mm,选择传感循环单元数为2;通过比较分析双梳经编织物组织的特点,确定了传感织物的地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织物垫纱运动图和线圈密度,并在手动经编小样织机上编织出传感织物;最后对这些织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织物可通过电压值变化的形式反映出拉伸过程中光信号相对于织物形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棉纱和经编技术的特性,针对棉纱的断裂强力和毛羽难以满足经编用纱要求的问题,提出了棉纱在经编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从纺纱方法、整经及织造工艺过程中尝试采用的解决措施,选用集聚纺棉纱,在整经时加白油使棉纱毛羽贴伏以减小与成圈机件的摩擦,在分纱筘上将棉纱分为2 层以减少纱线间摩擦,降低表观毛羽间的纠缠,最后从经编结构和工艺设计角度出发开发了2 款棉经编外衣面料,利用棉纱作衬纬组织与前梳纱线形成闪避效应获得一面棉一面涤的双面效应,棉纱作成圈组织配合空穿形成斜纹效应。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Elastic performance coefficient (EPC) and recovery behavior of denim fabrics prepared with cotton/lycra core spun stretch yarn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denim fabrics are woven as broken twill weaves in an air-jet weaving machine by the insertion of core spun yarns (lycra filament in core, cotton fiber on sheath) as weft and using 100% cotton yarns as warp. The effect of linear density and stretch percentage of the core spun weft yarns on tensile and recovery behavior of denim fabri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full factori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PC of fabric increase with decrease in linear density and stretch percentage of the core spun stretch yarn. The immediate elastic recovery and delayed elastic recovery increase with decrease in linear density and stretch percentage of the yarns.  相似文献   

17.
为采用经编间隔编织技术构建具有较好负泊松比效果的三维结构,对负泊松比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结构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采用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进行试样织造。综合数学模拟计算和实际织造效果表明: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负泊松比性能主要取决于初始状态下3个轴向(尤其是y轴向)的收缩变形,在织造工艺参数方面主要由原料粗细、经编机机号、织物密度、网眼织物的组织,以及线圈纵行的歪斜角度决定,同时也受原料和织物刚度、间隔纱倒伏性的影响;间隔纱组织的连续同向垫纱更有利于织物y 轴向的收缩变形,即更易于获得明显的负泊松比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连续、精确地测量纱线和织物组织单元的拉伸变形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提出一种微观尺度下的单轴拉伸变形测量方法。首先选取4种织物,从织物中抽取纱线、裁剪织物试样,并制作合理的散斑。然后对纱线和织物试样分别进行单轴拉伸实验并用相机记录整个过程。最后在DIC测试软件中添加引伸计,计算拉伸过程中单纱分段线应变以及织物单元结构在经、纬方向上的线应变。结果表明:单纱拉伸过程中,各处线应变增长速率不同;织物微小变形下内部结构呈非均匀变形,其中纬编针织物线圈变形不均匀性更为明显。基于DIC的微观变形测量方法揭示了纱线和织物生产、应用中的微量变形规律,为智能可穿戴电子纺织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弹性回复性更强的防辐射针织物,在全聚纺细纱机上采用嵌入式纺纱方法纺制3 种不同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 氨纶双芯纱和3 种对应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包芯纱,设计织制成1+ 1罗纹组织织物,测试分析纱线的包覆效果和主要性能及织物的弹性回复性、电磁屏蔽等性能。结果表明:6 种纱线包覆效果及成纱性能均良好;相比不锈钢包芯纱线织物,双芯纱织物在弹性回复和屏蔽电磁波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达到一般性民用电磁屏蔽织物的要求且能保证人体舒适性,这种新结构纱线在全聚纺设备上生产是可行的;开发弹性电磁屏蔽织物时,不仅要合理选择长丝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还要考虑到织物的服用性、耐久性及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