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赤泥、铝矾土、石灰石为原料,研究了赤泥铁硫铝酸盐水泥生料、熟料的放射性元素比活度及赋存状态。试验结果表明,生料煅烧成水泥熟料,熟料的放射性内外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熟料制成水泥后,其放射性均增大,仅赤泥掺量为5%的铁硫铝酸盐水泥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生料中赤泥的放射性元素Th赋存矿物为锆石(Zr Si O_4)、钙钛矿;元素K则固溶于C2S中;在熟料中Ra分布在硅酸盐矿物相中,Th分布在中间相中,K分布在中间相中及少量固溶于硅酸盐矿物中。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2016,(1)
以脱碱拜耳法赤泥、砂岩、石灰石和粉煤灰为原料成功烧制了各项性能优良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佳配料参数为脱碱拜耳法赤泥∶砂岩∶石灰石∶粉煤灰=14∶76.21∶8∶1.79,烧成温度为1 450℃。研究了煅烧、赤泥掺量、煅烧温度和水化过程对赤泥基普通硅酸盐水泥中226Ra、232Th和40K放射性比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泥基普通硅酸盐水泥煅烧过程中226Ra、232Th放射性比活度增加,40K放射性比活度减小;赤泥基普通硅酸盐水泥中226Ra、232Th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均有所增加;煅烧温度对赤泥基普通硅酸盐水泥中226Ra、232Th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影响不大;随着水化龄期的延长,赤泥基普通硅酸盐水泥中226Ra的放射性比活度逐渐增加,232Th的放射性比活度变化不大,40K的放射性比活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低温熟料(LWC)以12CaO·7Al_2O_3(C_(12)A_7)和2CaO·SiO_2(C_2S)为胶凝性矿物成分,属于绿色水泥基材料。研究了低温熟料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测试了水泥的凝结时间、早期化学收缩、力学性能和砂浆限制膨胀率,观察了掺低温熟料的水泥浆体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低温熟料促进了水泥水化硬化;10%低温熟料、75%P·Ⅱ硅酸盐水泥和15%粉煤灰构成的三元胶凝材料3 d、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1.0、68.2MPa,3 d、28 d抗折强度分别为6.3、9.5 MPa;复掺硬石膏,低温熟料提高了钙矾石生成量,可补偿水泥基材料的收缩。低温熟料可部分替代硅酸盐熟料生产通用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30%以上,因此研究掺超塑化剂C-3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及拌合物的性能是现实的.超塑化剂C-3由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科学研究院研制,新莫斯科有机合成厂生产.研究用400号矿渣硅酸盐水泥,熟料含量60%,矿渣40%,石膏4.5%.熟料的矿物组成(%):C_3S—58.8;C_2S—19.02;C_3A—5.48;C_4AF—14.22.矿渣的化学成份(%):SiO_2—38.13;Al_2O_3—10.22;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5,(10)
以钼尾矿、赤泥、石膏、石灰石和矾土为原料制备贝利特-硫铝酸钙水泥熟料。通过强度、XRD及SEM等测试手段,研究煅烧温度和原料配比对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8.59%的石膏、10.52%的钼尾矿、13.29%的赤泥、54.73%的石灰石和12.88%的矾土为原料,1350℃下煅烧可制得强度较高的贝利特-硫铝酸钙水泥熟料,矿物结构合理,XRD结果表明熟料主要矿物与硫铝酸钙水泥类似,含较多的贝利特矿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1200、1250、1280、1300、1350、1400、1450℃)下制成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和不同C2S含量(40%、45%、50%、55%)的高强低钙水泥熟料,初步确定了高强低钙水泥熟料的煅烧温度范围为1300~1400℃,以及煅烧温度与熟料矿物组成之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硅酸钙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其含量的高低与熟料的强度成正比,其中硅酸三钙主要决定熟料的早期强度,而硅酸二钙则对熟料的后期强度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欧洲水泥标准ENV197-92规定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 C2S)/矿物总量≥2/3,一般要求C3S C2S≥75%,并以C3S为主导矿物。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各种矿物对强度的贡献是相差很大的,若以公式表示,则为:R28=3C3S 2C2S C3A-C4AF。由此可见,在各  相似文献   

8.
将来自熟料、混合材中的硫酸盐归类为原生硫酸盐,研究了在生料中掺入不同类型和含量的硫酸盐,如Ca SO_4、Na_2SO_4、K_2SO_4,对高温烧制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硫酸盐时,熟料矿物组成以C_3S、C_3A为主;掺入Ca SO_4时,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C_3S,C_3A的含量减少,C_3S的结构由R型向M2型转变;掺入Na_2SO_4抑制了C_3S的生成,提高了C_2S的生成量,促进了C_3A的生成,随着其掺量的增加,C_3S的晶型向M1、T1、T3型转变;掺入K_2SO_4有利于C_3S和C_4AF的形成,抑制C_3A的生成,随着其掺量的增加,C_3S晶型逐渐向M1、M2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们对生产高级水泥熟料,进行了探讨,现将一些体会和意见提供有关单位参考。一、高级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在硅酸盐水泥熟料四种主要矿物 C_3S、C_2S、C_3A 和 C_4AF 中,以 C_3S的绝对强度提高,C_3A 硬化最快。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生产高级水泥,熟料中的 C_3S 应在70%左右,C_3A 应在15%以上。苏联专家谢尔金,则认为高阿利特水泥水化时生成球状 Ca(OH)_2和板状的2CaO·SiO_2·aq,使水泥石不能形成致密的结构,而且产生内应力,使水泥强度的增长急剧地减缓,甚至使水泥强度下降。因此,认为高级水泥熟料中,C_3S 和 C_3A 不宜太高,他  相似文献   

10.
国外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二水石膏和在600~700℃煅烧过的硅化明矾制造不透水膨胀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为:C_3S 53%,C_2S 20%,C_3A 8%,C_4AF 15%。硅化明矾在600~700℃煅烧后得到的产物为具有反应能力的氧化铝、硫酸铝和少量的硫酸钾、钠。这些化合物能够与石膏、氢氧化钙和熟料其他水化产物作用而得到膨胀水泥。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原料最恰当的配比为:82%水泥熟料;10%二水石膏;8%在600~700℃煅烧过的硅化明矾。用这种膨胀水泥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水泥混合材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浙江省常见水泥混合材的种类、化学组成及掺加量,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水泥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孙培华 《城市建筑》2014,(12):167-167
本文介绍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材料性能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影响、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和变形的试验研究、水泥土桩计算模型及受力分析、变形分析。旨在为今后水泥土桩工作机制及破坏形式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丁军  王春芳 《砖瓦》2014,(9):20-22
为了研究硅酸盐水泥(OPC)、硫铝酸盐水泥(SAC)两种水泥不同比例的混合体系的性能,通过对复合体系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的测定,并对其进行XRD、SEM和DTA/TG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水泥复合体系的强度、凝结时间等性能与其混合比例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的复配使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建材局于1999年9月17日颁发了关于实施水泥瓣标准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将当时的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177-85)改为ISO法,目的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使我国水泥产品与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通知明确要求新标准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原标准自2000年12月1日废止。在实施和废止日期之间为过渡期。按照ISO法,水灰比由0.44左右变为0.50。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对复合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强度检验采用0.50的固定水灰比时约有三分之一的试样无法成型,建议修改复合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检验方法中的固定水灰比,可按胶砂流动度适当增加水灰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HBC熟料与PC熟料复合体系适宜的石膏种类、掺量及最佳粉磨细度,复合后的HBC-PC熟料复合体系具有较低的水化热、良好的后期强度及强度增进率。  相似文献   

16.
电阻率法在粉喷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研究并实现了水泥土电阻率的室内、外测试技术。测试与研究的结果表明 ,电阻率大小能直接反映水泥土桩的施工质量 ,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可靠、无损的测试方法 ,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选择与使用水泥助磨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粉磨作业中使用水泥助磨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作者根据多年工作中对水泥助磨剂的了解和使用,就水泥生产企业如何选择和使用水泥助磨剂提出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浅议水泥搅拌桩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兰晓玲 《山西建筑》2006,32(11):78-79
从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工程应用、施工机械、检测手段四个方面对水泥搅拌桩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水泥搅拌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赞群  邓德华 《混凝土》2003,3(12):19-20,62
本文通过对比五种不同胶凝材料配制的砂浆,分别在300℃,500℃,800℃,1000℃下恒温两小时后,其力学性能和质量的损失,总结了不同水泥品种和大掺量(40%)粉煤灰对砂浆耐高温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水泥基材料高温破坏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无石膏硅酸盐水泥砂浆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泥新标准的学习并结合有关参考资料,对新旧标准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区别点,应用新旧标准下水泥强度的加归关系、新旧配合比设计规程、哈尔滨建材院对新旧标准下的不同水泥做的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验检测结果,探讨了水泥对混凝土配比中设计的影响,指出了新旧水泥标准中的水泥用量在混凝土配比中的用量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