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低频吸声性能,在机械阻抗板(MIP)上穿少量微孔形成穿孔机械阻抗板(MIPMP)吸声结构。对MIPMP结构吸声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建立计算模型,用驻波管测量吸声系数。结果表明,MIPMP结构的吸声为机械阻抗和微穿孔的共同作用。吸声曲线出现两个吸声峰:一个在200~300 Hz,由机械阻抗引起,吸声系数可达0.95;一个出现在300~600Hz,由微穿孔引起。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所示趋势一致:随穿孔率的增大,机械阻抗单元吸声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向高频移动,微穿孔单元吸声峰值逐渐减小,带宽增大,向高频移动;随背腔的增厚,机械阻抗单元吸声峰值变大,频率基本不变,微穿孔单元吸声峰值略减小,向低频移动。MIPMP与微穿孔板(MPP)构成的复合吸声结构在200~1 600Hz有好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2.
杨鹏 《电声技术》2022,(12):36-41
针对微穿孔板的低频宽带吸声降噪问题,设计Helmholtz腔-微穿孔板并联结构,建立结构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基于声电类比法建立结构的理论模型;以300~1 000 Hz的平均吸声系数为优化目标,采用两种优化策略对并联结构进行吸声性能优化,使得结构的吸声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最终得到厚度为50 mm,在345~1 000 Hz吸声系数大于0.8的吸声结构。通过光固化打印、激光打孔制造实验样品,利用驻波管对样品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结构具有优良的低频宽带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多孔径微穿孔板的主动吸声方法,在微穿孔板的空腔内横向放置可上下移动的隔板。从理论上说明了移动隔板改变声阻抗的可行性,利用数值分析法进一步比较了两种隔板移动方法对3种典型参数多孔径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对于15mm背腔的多孔径微穿孔板,在800~1 900Hz频段内平均吸声系数的分析结果达到0.85,表明该主动吸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拓宽微穿孔板吸声体的频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微粉为填料,按一定的体积分数与PVC复合制得压电复合材料,经直流高压油浴处理后,用四传感器驻波管测量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声频125-1600Hz的范围内,极化后的吸声性能增加,而隔声量在低频增加,在中高频(500Hz以上)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微穿孔板无法实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有效吸收问题,设计一种并联式弯折背腔结构的微穿孔板吸声体。首先,对微穿孔板理论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其次,根据微穿孔板理论设计背腔结构得到不同的等效腔深,实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有效吸收;最后,使用遗传算法对并联式弯折背腔结构微穿孔板吸声体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并联式弯折背腔结构微穿孔板吸声体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有效吸收,特别是在低频噪声吸声方面。  相似文献   

6.
结构参数对微穿孔板结构声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穿孔板结构声学特性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该文讨论了这些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采用传递矩阵法计算微穿孔板结构的声学特性,在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可靠的基础上,研究结构参数(如穿孔率、微孔直径、板厚和空腔距离)对微穿孔板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穿孔直径、板厚和穿孔率主要影响吸声结构的共振吸声峰值,空腔厚度主要影响共振基频;共振吸声峰值随穿孔率、微孔直径和空腔厚度增加而降低,随板厚增加而增大.增加穿孔率,共振基频向低频移动;而增加微孔直径、板厚和空腔厚度,共振基频向高频移动;吸声频带宽度随穿孔率增大而增加,随微孔直径、板厚和空腔厚度增加而变窄.  相似文献   

7.
根据渗入工艺加工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产生的微孔不规则分布的特点,研究了微孔不同分布范围的穿孔板的吸声特性。研究发现,随着微孔分布范围的逐渐缩小,穿孔板的共振频率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穿孔分布范围的变化,微穿孔板的表面法向声阻变化不大,表面法向声抗相对较大。利用穿孔板理论对微孔不同分布范围的穿孔板的吸声特性进行模拟,发现穿孔板理论仅适用于微孔分布范围较大的穿孔板。通过分析穿孔板阻抗的作用,使其在微孔分布范围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模拟穿孔板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8.
影响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结构参数很多,设计计算复杂,尤其是对多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的计算.针对3层及4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进行了计算,应用遗传算法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常用噪声频率范围内获得了非常饱满的吸声系数曲线,与双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相比,在吸声系数和吸声频带上都有了很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加工误差对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微穿孔板理论和电声等效电路原理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加工误差时,微穿孔板吸声的理论模型,数值分析了微孔尺寸成正态分布和平均分布两种形式时,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存在加工误差时,微穿孔板的吸声峰和吸声带宽都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不同共振频率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并联的结构模型,并计算了其组合吸声系数。理论计算结果与采用SYSNOISE软件,根据GB/T 18696对并联的微穿孔板吸声系数进行仿真实验得到的结果及已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中并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阻抗率及组合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播音室等技术用房的隔声措施 ,较详细地介绍了播音室内声的组成、室尺寸大小选择、播音室的吸声处理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新型声学结构的吸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附加吸声材料的新型吸声结构,在插入长管的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表面敷贴吸声材料,对其吸声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结构的吸声效果,拓宽了吸声频带宽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吸声材料、吸声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该新型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结构、优化材料有助于提高吸声系数、拓宽吸声频带。  相似文献   

13.
杨鹏飞  陈秀荣 《电声技术》2016,40(11):12-15
贵州广播电视台业务用房二期工程作为贵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核心业务用房,其区域设置的文艺录音室、语录室、直播间等共36个声学房间,均对声学环境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对声学房间声装中采用房中房设计,对声学房间地面、墙面和顶面采取浮筑、隔声和吸声等施工工艺,合理搭配各种隔声、吸声材料,满足设计的声学指标和声学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种波形可控的脉冲声源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士化  侯宏 《电声技术》2007,31(2):9-13
脉冲回波方法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现场吸声测量技术,根据不同的测量原理,需要声源辐射特定的脉冲声信号。研究了一种可控脉冲声生成技术,介绍了声源设计方案以及脉冲声工作生成的主要原理。通过实验测量,该声源能够辐射需要的波形和不同长度的脉冲声信号,可用于时域现场吸声测量技术中。  相似文献   

15.
钟祥璋  朱子根 《电声技术》2011,35(5):4-7,11
建筑物内表面及其装饰材料的吸声性能,对室内声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介绍了国家和国际标准对材料吸声性能采用的单值评价和产品吸声性能的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玻纤装饰板是玻璃纤维材料的一种新型吸声制品。介绍了玻纤吸声产品的进展、装饰吸声板的构造以及材料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板厚、饰面和空腔深度对吸声的影响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型录音棚的建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峰 《电声技术》2004,(11):19-20
从小型录音棚的建筑结构出发,分析其声学特性,根据要求的声学参量所得计算结果确定了改造方案,经实际使用,效果较理想,符合声学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江阴广播电台直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提出了直播室的声学室内装修方案,对声吸收与声扩散原理作了说明,设计出了符合这些直播室室内声学环境的声吸收与声扩散构造,并对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与工艺控制作了要求,以确保直播室室内声学装修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道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大城市的道路网基本形成,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根据需求不断的建设道路,却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噪声污染.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道路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道路交通噪声,浅析轨道吸声特性吸声结构影响因素,以及举例实践效果加以证明,为我国更有效地治理道路交通噪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