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是市民和旅游者体验城市文化的主要地方。具有鲜明地方历史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一座城市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以荆州古城东门景区为例,结合环境行为学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对公共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地标、城市景观、步行街和广场等方面探讨了荆州古城东门景区作为荆州市城市公共活动场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核心区域商业步行街入口广场空间对于提升城市街道形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市三峡广场北门作为典型的核心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城市街道界面影响大,人流密度高,商业意义重要.文章对三峡广场北门入口空间现状及典型空间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依据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对人的行为与空间要素相互关系的探讨,探索提升商业步行街广场入口空间形象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下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已由大规模新建转向校园现有空间环境的完善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以各种微小设施为媒介的空间微更新对校园功能的完善与空间品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从校园中的典型空间微更新实例出发,对此类更新现象进行宏观到微观多种层面的解读,为当下的校园发展和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徐梦一  沈瑶  张潇   《中国园林》2022,38(8):54
儿童依赖建成环境,并通过基本的出行行为满足其 自身发展的各项必要需求,其中儿童独立出行水平和出行方式 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大城市边缘的小城镇在 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建成环境也给儿童出行带来了一定安全隐 患,儿童出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从环境行为学视角,结合既 往文献将儿童出行的影响因素归纳整理成个体、环境和其他因 素,随后对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第五实验小学1 509名6~12 岁儿童及其家长展开实证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和家长对环境的安全感知会对儿童的出行决策产生较大 影响,机动车交通量及速度、交叉路口、道路复杂程度、步 道和自行车道及其基础设施设置、自然水体等是主要的显著 影响因素。据此,从空间布局、道路设计、交通设施配置和 社会环境方面提出了提升儿童出行安全水平的小城镇规划策 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罗雅元  董靓 《四川建筑》2011,31(4):88-90
结合我国新农村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川西地域内八个典型新农村集中居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以环境行为学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环境应激等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环境使用者对现有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满意度和意见和现有避震场所的情况。旨在探索如何采用新的设计策略积极创建好的满足新农村住区村民心理需求的农村人居环境,以期能对将来的有关设计提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室内外的环境设计与使用者的心理行为关系,旨在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空间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对环境行为学理论的研究,从行为学的角度来探讨法式景观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并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对于法式景观东方化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在现代化这个大语境之下,外来风格与中国本土风格以行为学为前提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创设一个满足大学生住所空间需求的环境,是大学生公寓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入手,对当前大学生公寓室内设计的现状进行探讨,阐释以环境行为学去开展大学生公寓室内设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公寓室内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秦玉 《山西建筑》2007,33(1):25-26
以昆明为观察对象,对闲暇时间城市的户外活动人群和活动环境进行了研究,解读人的行为特征与城市环境特征,分析了影响城市户外闲暇活动的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凯  张勃 《山西建筑》2010,36(31):12-13
研究了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的组成,分析了环境对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探讨了人的经验所赋予环境的意义,指出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出发点的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是改善大学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史洪 《山西建筑》2009,35(34):30-31
指出由于缺少相应的指导性研究,导致很多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对环境行为和环境设计这两者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以引导设计师从调研人类行为现状开始,指导设计思路,改善人类生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要丽娟 《山西建筑》2012,38(16):238-240
以太原市玉门河公园南岸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玉门河公园南岸规划设计中有关环境行为学的运用,并通过对建成后玉门河公园南岸进行实地调研,进而归纳总结了其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宝成 《山西建筑》2005,31(20):31-32
以人、环境、行为、心理之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拟在居住区公共开放空间开发设计中研究探索环境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设计模式语言,指导设计与房产开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区居用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刘肃 《山西建筑》2008,34(17):59-60
以南方住宅设计为例,论述了住宅建筑空间环境创造的几个特点,探讨了提高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若干问题,总结了住宅设计中的一些经验,增强环境意识,实现住宅建筑为人类造福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上新行为主义学派所提出的"S(刺激)-O(有机体)-R(反应)"行为理论,通过城市景观中具体实例对人的行为心理所产生不同反应的研究,旨在使景观设计能够充分地考虑人群的行为心理学问题,以设计出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勇  修贝贝 《山西建筑》2007,33(20):354-356
解释了环境设计的范畴及涵义,引出环境认知的概念,并介绍了环境知觉、空间认知和辨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以人在环境中的感受为依据进行设计才是打造人性化设计根本”的观点,对解决目前环境设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了行为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与钢材的弹塑性混合强化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圆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层空间框架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拟动力分析。模型中考虑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以及连续地震作用下引起的塑性耗能累积效应。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钢管横向变形系数以及各关键点的钢管与核心混凝土、框架梁、环梁与楼板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以及框架结构的塑性耗能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工况地震作用使框架结构产生塑性耗能累积效应,进而使楼层的位移响应明显增大,层间刚度减小;连续工况地震作用后,钢管和所有钢筋都屈服,钢管、环梁钢筋的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环梁混凝土强度超过其轴心抗压强度,楼板混凝土因受拉而开裂;短边柱的轴压比有明显波动,罕遇地震作用下其值大于角柱、中柱和长边柱的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柱为主要的塑性耗能构件,环梁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