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三代,一、二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心,三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孕穗、白穗,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为了解锐劲特在我县防治水稻三化螟的效果,我们特做如下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作物品种两系杂交稻(两优培特)1...  相似文献   

2.
18.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1代水稻二化螟和2代水稻二化螟为靶标,对一种新型邻氨基苯甲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5%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18.5%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 d保苗效果达90%~100%,杀虫效果达92%~100%;18.5%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率控制在0.3%~1.2%,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2%~1.8%,防效町达85%~98%.  相似文献   

3.
张夕林  张谷丰 《农药》1994,33(5):38-29,31
甲氰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试验张夕林,张谷丰,严佑建,王东华(江苏省通州市值保站226300)35%甲氰乳油是一种新型复配剂。为了解其对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有效的用药量。1993年我们进行了甲氰乳油防治一、二代二化螟,二、三代纵...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90年代初我市开始使用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以后,其发生程度逐年下降。然而,由于长期反复使用单一药剂,二化对杀虫单的抗药性迅速增强,特别是1998年以来田间的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发生数量急剧增加,2000年,二化螟在我市连续两代大发生,其中,西部纯稻区达特大发生水平,自然为害损失高达20%以上。为寻找高效安全的替代药剂配方,控制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我们选用几种新药剂对一代和二代二化螟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本地区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成为本地区水稻虫害防治中又一突出问题。今年二代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特早,迁入量比常年增加30多倍,导致二、三代稻纵卷叶螟持续大发生,三代水稻螟害自叶率高达50%以上。为了寻找有效药种,今年对多种药剂进行了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药效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6.
六六六代用药——2.5%甲基对硫磷粉剂,已由四川省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于去年底通过了生产性试验技术鉴定,现已在该省简阳县农药厂正式投产。该产品通过三年药效试验表明,对水稻二化螟、叶蝉、飞虱、棉花红蛉虫、玉米卷心虫等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探求湖南衡东县二化螟有效防控方案,基于衡东县2022年晚稻二化螟发生严重情况,通过总结分析二化螟发生现状和发生原因,选择5种单剂(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溴虫氟苯双酰胺、氰氟虫腙),2种复配剂(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甲氧虫酰肼),1种根吸剂(阿维·杀虫单)和1种拌种剂(氯虫苯甲酰胺),通过拌种剂拌种、根吸剂秧苗撒施、单剂和复配剂直播后喷雾等不同处理方式,分别进行了防治晚稻第3代、第4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前期拌种处理或秧苗期撒施处理协同后期喷雾处理,对第3代、第4代二化螟防效均可提高10%以上;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溴虫氟苯双酰胺、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甲氧虫酰肼对第3代和第4代二化螟防效分别为81.80%~86.60%和71.50%~79.20%;氰氟虫腙对第3代和第4代二化螟防效分别为81.58%和53.37%。该结果可为二化螟有效防控、农药减量增效及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好,且又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药剂及其应用技术,先后进行了氟铃脲、氟啶脲防治水稻一、二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防治二化螟效果理想的药剂及其经济有效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甲氧虫酰肼等药剂总体防治纵卷叶螟、大螟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来,水稻三代纵卷叶螟均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共同对水稻壮苗、分蘖和高产丰收影响较大。为了探索甲氧虫酰胺等药剂对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的总体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受江苏通联植保公司的委托,我们于8月下旬在通州区平潮镇进行甲氧虫酰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大螟的田间效果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湘北水稻螟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历史以来,随着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二化螟、三化螟交替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前,三化螟为优势种群,20世纪90年代以后,二化螟逐步上升,发展为优势种群,危害严重,而大螟一直发生轻。自二化螟发生危害严重以来,农民一直使用杀虫双、三唑磷进行防治.并且防治效果也好.随着上述两种药剂使用年限的延长.二化螟对之的抗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纹螟丹系用有机杀虫剂与农用抗菌素经深度加工而成的农药新制剂。文章介绍了该制剂在早稻、单季稻、晚稻上防治虫害的试剂。结果表明:该制剂既能作为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又能作为杀虫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和螟虫。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危害近年来跃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水稻纹枯病发病面积约2亿亩,造成稻谷损失占水稻六大病虫害总损失的三分之一。 除水稻外,纹枯病还危害豆类、玉米、马铃薯、麻类、席草、树苗、甘蔗、麦类、蔬菜、药材等,严重地影响产量和质量。 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以井冈霉素为主,其他药剂应用较少,因此研制高效防治纹枯病杀菌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抽穗前后一般都是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期,需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但在这个生育期施药,有些很容易造成药害,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潘晓皖  汪晓红 《农药》2000,39(3):42-43
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虫害 ,在我省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 ,防治较为困难 ,为寻找较好药剂 ,我们于 1998年 8月进行了 2 0 %螟无影EC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试验材料1.1 供试药剂2 0 %螟无影乳油 (有效成分 :三唑磷 阿维菌素 ,浙江海门化工厂生产 )2 0 %三唑磷乳油 (浙江仙居农药厂生产 )1%阿维菌素乳油 (浙江海门农药厂生产 )1.2 防治对象二化螟、稻纵卷叶螟1.3 供试环境试验在霍山县上土市乡水稻田进行 ,试验田肥力中上等 ,施药时水稻正处在始穗期。二化螟为二龄盛期 ,稻纵卷叶螟为 …  相似文献   

15.
张夕林 《世界农药》2010,32(4):52-54
稻纵卷叶螟是江苏沿江地区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2006-2009年稻纵卷叶螟三、四代连续大发生,蛾量之多,卵、虫量之高,范围之大,危害之重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江苏省沿江地区南通市全年种植18万多hm2水稻,三、四代防治面积87.6万hm2。经大力防治,大面积水稻危害损失基本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白叶率平均为2%左右。但仍有少部分田块的白叶率在30%-40%,未用药田块白叶率100%,产量损失高达3成,严重影响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虫无影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及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仰东 《农药》1999,38(11):41-41
近年来,由于长期连续使用三唑磷,二化螟已对该药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虫无影系三唑磷与阿维菌素的复配剂,经试验对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已被列为浙江省无螟害工程首选产品。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进行,小区面积66-7m2,每处理3次重复,以不施药为对照。1.1 供试药剂20%虫无影乳油(有效成分:三唑磷+阿维菌素,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20%三唑磷乳油(仙居农药厂);40%新克乳油(有效成分:三唑磷+辛硫磷,仙居农药厂)。1.2 调查和施药方法第三代二化螟防治试验在晚稻前期进行。施药前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2006年秋季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前病虫基数、作物布局及7~9月份天气预报等多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06年我省秋作物主要病虫害将中度发生,面积1.60亿亩次左右。其中三代玉米螟、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在部分地区有严重发生的可能。一、玉米病虫害中度发生,面积6650万亩次左右。1、玉米螟预计中度发生,其中二代中度偏轻发  相似文献   

18.
汪恩国  李兴高 《农药》1992,31(2):48-48,39
水稻白枯叶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晚稻上发病流行渐趋频繁,1990年晚稻发病面积达28.5万亩,占全市晚稻面积的71.3%,在杂交稻上暴发成灾,损失粮食4万多吨。为了测定大田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效果,探讨药剂防治技术,1991年应用金核霉素、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对水稻壮苗分蘖和高产丰收影响较大。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等药剂对水稻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受江苏通联植保公司等有关公司(企业)的委托,我们于8月下旬在通州区二化螟发生较重的骑岸镇进行了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多种新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和应用技术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危害晚稻螟虫,即农民朋友所说的“钻心虫”,主要是二化螟,其次是三化螟。近年来由于早稻收后免耕移栽的晚稻面积扩大,以及中稻与双季稻混栽,晚稻螟害变本加厉,尤其是晚稻孕穗期到抽穗期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白穗。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要抓住关键时期,击中螟虫“要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