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氧化还原引发乳液聚合单体水溶性与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为具体单体的乳液聚合中,单体水溶性与动力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考察了聚合温度、搅拌速率、电解质浓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关系的影响,并讨论了单体水溶性、自由基水相反应和聚合速率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得出该氧化还原引发下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7.06kj/mol和约70kJ/mol。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在引发速率相差千倍的情况下,胶乳粒子的成核机理,胶乳粒子和自由基的静电相互作用对乳液聚合动力学以及胶乳粒子的成核和成长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为过硫酸钾/[VO(H2O)5]^2+(VO^2+)或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VO^2+时,引发速率由精确计量泵的注入量来控制,其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5.3×10^-7mol/(dm^3·min)和4.6×10^-4mol/(dm^3·m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化水溶性自由基捕捉剂三氯化铁,研究了油溶性引发剂引发细乳液聚合时,自由基从乳胶粒子脱吸的过程。结果表明,脱吸进入水相的自由基是引发聚合的主要自由基来源,水相溶解的引发剂对聚合的贡献较小。被水溶性自由基捕捉剂捕捉的水相自由基占引发剂分解出自由基总量的分率(捕捉分率)远大于水相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占引发剂分解出自由基总量的分率。捕捉分率随引发剂用量增加和乳胶粒子尺寸变大而降低,随水溶性自由基捕捉剂用量提高而增大,温度对捕捉分率没有影响。聚合速率和乳胶粒中平均自由基数目随捕捉分率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以及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最佳配比,采用亚硫酸氢盐/过硫酸盐(HSO3S2O3^2-)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引发VAc/nBA/AA三元共聚合反应,得到了性能良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7.
8.
以新型绿色TBHP-Fe~(2+)-So E氧化还原体系替代传统H_2O_2-Fe~(2+)-ZFS/H_2O_2-ZFS引发体系进行醋酸乙烯-乙烯(VAE)乳液聚合反应研究。将TBHP-Fe~(2+)-So E体系与传统H2O2-Fe~(2+)-ZFS体系的引发效率进行对比,并考察了TBHP-Fe~(2+)-So E引发体系中各组分含量以及TBHP溶液进料流速对VAE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恒定为80℃时,TBHP-Fe~(2+)-So E体系与H_2O_2-Fe~(2+)-ZFS体系引发效率相近;TBHP与So E反应可生成具有引发活性的自由基,并且当微量的Fe~(2+)存在时,Fe~(2+)可提高TBHP-So E氧化还原对中自由基的产生效率;TBHP-Fe~(2+)-So E体系引发效率随着Fe~(2+)浓度、TBHP与So E摩尔配比和TBHP进料流速的增大而升高;当TBHP-Fe~(2+)-So E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5%时表现出较高的引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用正丁基锂、二乙烯基苯和异戊二烯合成了可溶于非极性溶剂的多锂引发剂体系,用其制备了苯乙烯一丁二烯一异戊二烯三元共聚橡胶,研究了温度、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Li^ (摩尔比,下同)及引发剂浓度对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MEDA用量的增加(此时TMEDA/Li^ 不大于1)、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各种单体的反应速率增加;在同一条件下,单体的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V50和NaHSO3组成的复合引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的HLB值及其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聚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引发剂V50/NaHS03效果优于APS/NaHSO3。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的用量为9%(占油相的质量百分数)、其HLB值为5.7、单体中和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2.0%(占单体的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为40°C。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2.1×107,溶解时间23 min(0.3 g/100 g H2O,45°C)。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荆V50和NaHSO3组成的复合引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的HLB值及其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聚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引发剂V50/NaHSO3效果优于APS/NaHSO3.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荆的用量为9%(占油相的质量百分数)、其HLB值为5.7、单体中和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2.0%(占单体的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为40.C.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2.1×107,溶解时间23 min(0.3 g/100 g H2O245℃).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热引发方式和不同种类、浓度下的引发剂引发方式在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中对聚合反应速率和产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于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可缩短反应停留时间、提高转化率或提高产品的分子量、使分子量分布变窄,双官能团引发剂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以及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最佳配比,采用亚硫酸氢盐/过硫酸盐(HSO3S2O2-8)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引发VAc/nBA/AA三元共聚合反应,得到了性能良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各种因素对SAN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调节单体配比、助剂等用量以及工艺条件,在适当聚合速率下,可以合成分子量达600万的PVC加工所用SAN树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苯乙烯(St)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D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点,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52[ACPDA]0.56[BPO]0.49,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35.43 kJ/mol.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