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惠珍 《机电元件》1994,14(4):19-23
触点材料、触点间隙、触点压力是影响继电器触点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用“微机模拟小型继电器触点运行综合试验系统”,对有代表性的小功率继电器的触点材料、触点结构要素的电接触现象与机理进行探索研究,为继电器设计提供最佳触点材料及最佳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2.
谈及继电器中被忽视的一些参数,如转接时间、触点达稳定闭合时间、触点电路电阻的稳定性及继电器内部有效空腔等,这些参数对继电器的实际使用及检测都是十分重要的。缺少这些参数的检测,继电器的性能检测就是不全面的,这将影响到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由于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有效空间较小,它的触点尺寸和触点参数不可能设计得太大。而我们又希望它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和具有较长的寿命,这就不得不选用有较好电寿命性能的触点材料来制造触点簧片。但是,判断材料电寿命性能的好坏,并无绝对的标准,只能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用试验来验证。过去,我们都是把需要对比的材料装在继电器上进行试验。但是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生产的考验。这是因为触点的电寿命不仅与触点材料有关,而且与触点的工作条件(包括环境条件、触点参数、触点形状、触点动作特性等)有极大的关系。在继电器上做试验时,由于制造工艺和工人操作的不一致性,触点的实际工作条件就会有相当大的出入。当材料的性能相差不是太悬殊时,用少量继电器样品做试验得出的结论就很难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为了保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应当研制一种能准确而又方便地调节触点工作条件的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介绍使用AutoCAD2000中的VBA工具进行弯管模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如何充分发挥AutoCAD VBA的强大的参数化设计功能。VBA是AutoCAD2000内置的一个二次开发工具,是Visual Basic Application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实体造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引入参数化设计等有关概念,开发出了基于AutoCAD图形平台和ObjectARX开发工具的固体继电器参数化实体造型系统.  相似文献   

6.
季雷 《江苏电器》1995,(1):14-15
1980年法国人A·Carballeira和J·Galand提出用触点动作模拟试验装置代替实际的继电器,进行继电器触点性能的研究,其优点是通过改变计算机的设定程序即可改变触点的工作参数,如:接触压力、分合速度和触点在闭合过程中的弹跳时间,不仅实现了参数的调节与控制,还可以同时设计成带有参数采集环节,  相似文献   

7.
介绍以AutoCAD 2000为开发平台,以Object ARX、Visual C 6.0为开发工具建立的固态继电器CAD的三维参数化造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该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参数或读取数据库中存储的参数迅速创建固态继电器基本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从数据到图纸的计算机参数化绘图.通过数据库,不仅能管理参数数据,还实现了对固态继电器各种零件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磁继电器关键调整参数及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磁继电器调试阶段,调整参数的工艺控制直接影响继电器的反力特性,从而使吸、反力配合发生改变,最终影响到继电器的触点分断速度,分断速度的变化对继电器的电寿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调整参数(包括衔铁行程、返簧预压力矩、静合压力、触点间隙和动合超程)为因素,触点分断速度为指标,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研究影响分断速度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衔铁行程、触点间隙和动合超程为影响静合触点分断速度的关键参数,动合超程为影响动合触点分断速度的关键参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参数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面向对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原理,论述了对固态继电器实体造型系统专业对象进行类定义的设计思想和办法、分析了固态继电器实体造型系统的主要特点.采用AutoCAD2000和ARX作为开发工具,结合参数化设计技术实现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10.
触点接触电阻是继电器主要的电参数之一。测量触点接触电阻传统的方法是购买现成的、通用的毫欧姆测试表。这样做有几个不足:测试条件不符合有关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的专业标准;仪表的稳定性较差,测量误差较大;测量量程和测量精度与触点接触电阻之值不适合。为此,研制了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专用测试仪表——LR—2电阻测试仪。 该仪表的主要特点:按照有关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的IEC标准进行设计、制造的,其测试条件符合有关IEC标准;能对2类、3类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之值和接触压降(换算)进行测量;具有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