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力包作为混合动力动车组在非电气化线路运行的动力源,其产生的较大激扰力不仅会引起其自身强烈振动,还会传递到车体,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性。针对混合动力动车组车体容易受到其吊挂设备动力包振动影响的问题,采用枚举法对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进行隔振设计,获取其隔振参数。在怠速1100r/min和负载1100~1800r/min工况下,对动力包进行了振动烈度、振动传递率和动反力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在各个工况下,动力包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烈度低于28 mm/s(良),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大于90%,动力包传递到台架的动反力合力小于100 N,隔振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车型车内振动进行测试,发现低转速1200~1400r/min时座椅异常抖动。分析发现是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不良引起,通过对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进行优化,消除了座椅的异常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出口内燃动车采用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这种典型紧凑结构的隔振问题,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子系统参数与系统振动特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了子系统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动力包多子系统双层隔振系统的刚度参数。为了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对动力包进行了地面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机组的振动烈度在各工况下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柴油机转速在小于1 100 r/min的范围内隔振效率在85%以上,在大于1 100r/min的范围内隔振效率均在90%以上,验证了动力包多子系统双层隔振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装载机在露天行驶与作业时驾驶室垂直振动情况和驾驶员的舒适性,以某型额定载质量5t装载机为试验对象,对装载机各个部位进行振动测试.通过时域、频域和驾驶员舒适性等进行初步分析,得出静止工况下,在发动机转速1400、2200 r/min时,其驾驶室振动隔振率分别为6.8、8.4 dB,隔振效果比较差,在行驶和作业工况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振动控制措施对轨道交通运营中低频振动的控制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减振措施——振源传导桩隔振系统。通过分析振源传导桩隔振系统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布置,建立了振源传导桩隔振系统的数值模型,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段为例进行参数分析,评价了该系统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振源传导桩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隧道上方地面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随传导桩的桩长增加而显著降低。列车运营速度在22.22 m/s以下时,车速变化对系统隔振效果影响不大。车速大于22.22 m/s时,地面振动响应幅值明显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应适当增加传导桩的桩长。  相似文献   

6.
针对搭载CO2热泵空调系统的某纯电动汽车,车辆在怠速工况下进行低温采暖NVH试验时,打开空调系统制热模式HI档,压缩机转速为4000 r/min且车内出现70 Hz轰鸣声与方向盘异常振动问题,通过“源-路径-接收者”建立传递路径并对其进行分析,将问题锁定为是因为空调系统冷媒的压力脉动引起空调的管路振动,空调管路振动频率为66.7 Hz,与车身及方向盘的共振频率接近。根据锁定的原因制定2条措施:(1)将怠速制热模式HI档位下的空调压缩机转速由4000 r/min调低至3000 r/min,此时车内轰鸣声主观评价消失,且方向盘振动幅值由0.6 m/s2降低至0.26 m/s2,满足评价要求;(2)在空调系统的冷媒管路弯折转弯处增加3个质量块,此时主观评价车内轰鸣声消失,且方向盘振动幅值由0.6 m/s2降低至0.34m/s2,满足评价要求。试验表明,降低压缩机的转速或给空调系统冷媒管路弯折转弯处增加质量块解决了该纯电动汽车在怠速下CO2热泵空调开启车内轰鸣与方...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外界微米至纳米范围微振动干扰对精密装置的影响,并提高精密装置的运行精度,研制了微振动隔振平台,并将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应用于隔振系统中.在明确了微振动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精密仪器所允许的振源速度标准;基于隔振理论,总结了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微振动隔振系统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主动隔振系统中的驱动器进行了总结;考虑到...  相似文献   

8.
根据BW219DH-3振动压路机施工时引起的地面振动监测资料,对其衰减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量纲分析,表明可用负幂函数描述振动压路机引起的地面振动衰减规律。并对隔振沟的隔振效用进行了试验研究,隔振效果明显,安全隔振距离从隔振前的12m减少到7m。这就为正确评价振动压路机施工时地面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级隔振系统分析了车下有源设备对车体振动的影响,推导出车下有源设备与弹性车体耦合振动数学模型,得到车体和有源设备运动特性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及考虑车体弹性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计算,表明了有源设备对车体局部振动影响明显;设备转动不均衡量的增大会导致局部振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当采用不同隔振方式时,双级隔振系统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车体弹性振动。通过对隔振系统悬挂参数研究发现,框架与设备质量比主要影响设备自身振动,对车体减振作用较小;合理的悬挂刚度和阻尼比能有效降低设备与车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并且悬挂刚度对系统隔振性能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比试验探究了抛光磨削工艺对齿轮振动噪声的影响。试验对象分别为抛光磨削齿轮和常规磨削齿轮各一对。试验前,对两齿轮副的齿形齿向形貌和粗糙度进行检测以得到齿面微观形貌特征;之后,对两齿轮副进行齿轮运转试验,在不同的转速下,采集振动噪声数据,利用Matlab对试验数据处理,得到频谱和噪声变化趋势;结合两齿轮副的表面形貌特征,分析探讨了抛光磨削工艺对齿轮振动噪声的影响。由频谱对比得知,抛光磨削齿轮的振动加速度明显低于常规磨削齿轮;由噪声结果对比得知,300~600 r/min时,抛光磨削齿轮比常规磨削齿轮噪声略低;700~1 000 r/min时,两齿轮副声增加均较为缓慢;1 100~1 400 r/min时,常规磨削齿轮振动噪声比抛光磨削齿轮增加的更快。  相似文献   

11.
浮筏隔振是大型舰艇在减少动力装置的振动中常用的隔振方法,作为被动隔振,其对高频振动的隔振效果显著但是对低频振动的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双层浮筏隔振中对低频振动隔振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DSP的双核多通道自适应主动控制器,运用多通道FxLMS(MFxLMS)算法对双层浮筏隔振平台的低频振动进行主动控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O2/Al/9O2]铺层的混杂双稳定层合板与线性弹簧并联,设计了一种具有高静态刚度低动态刚度的新型微振动隔振装置。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相比线性隔振系统,设计的新型隔振装置可以有效降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拓宽系统的隔振频带,且在隔振频带内隔振效果优于线性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双卧轴振动搅拌机搅拌筒内流场振动搅拌过程中固液混合流体瞬态流动情况,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提供的计算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欧拉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及离散相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用户自定义程序(UDF),并将其动态链接到CFD中,在非稳态条件下数值模拟双卧轴振动搅拌机搅拌质量受振动轴转速、固相颗粒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振动搅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轴转速为35 r/min、混合料颗粒体积分数为20%、颗粒直径分别为10 mm、20 mm和30 mm时,振动轴转速分别为960 r/min、1 460 r/min和1 800 r/min时其搅拌质量最佳;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论基本一致,说明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型冰箱压缩机振动噪声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措施。基于高频隔振理论 ,重新设计了该型压缩机的压簧隔振系统。实验证实 :采用新型隔振系统的压缩机其平均噪声由 37.3d B(A)下降到 35 .0 d B(A) ,振动由 3.2 m/ s2 下降到 1.7m/ s2 ,取得了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这说明改进压缩机压簧隔振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压缩机振动和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轴承》2016,(2)
对2套H7014C/HQ1P4轴承在喷射润滑下进行了高速性能试验,通过检测轴承在不同转速、轴向预紧力及供油油压下的温升及主机振动,分析三者对温升及主机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速时,轴承温升变化小,预紧力对轴承温升及主机振动影响不大;高速时,轴承温升明显增大,预紧力、供油压力对轴承温升及主机振动影响均增大,且预紧力不能过小;供油压力增大可以降低轴承温升,当达到一定值后,效果不明显;转速在24 000 r/min以内,轴承高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效果,在某航空风扇转子试验器上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首先利用外物撞击试验方法得出不同转速下叶片一阶弯曲振动频率,在3 000 r/min、3 500 r/min、4 020 r/min、4 450 r/min四个稳态转速下测量了风扇叶片叶尖振动数据,利用同步振动和异步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对叶尖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不同叶片编号、转速下叶尖振动数据的规律。分析发现:该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辨识的振动参数是错误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辨识方法出错的主要原因。这些分析结论为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的工程化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潘成  陈再刚 《机械》2019,46(10)
内燃机车司机室振动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独立司机室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司机室振动,但其隔振元件参数还需要合理匹配才能发挥最佳的隔振效果。本文基于建立的司机室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结合能量解耦理论、隔振原理及优化算法改进了司机室隔振器布置参数及刚度参数,利用建立的司机室-底架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实测柴油机各档位激励下隔振器参数改进前后的司机室振动情况,结果表明参数改进后司机室的隔振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柴油机各工作档位的振动激励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机械》2011,38(3):31-34
液压阻尼型隔振平台把碎煤机产生的振动进行隔断,使隔振器以下部分主要承受静载荷.液压阻尼元件,有效限制设备起动和停机经过共振区时振幅瞬时过大造成的共振.采用隔振平台有效降低碎煤机基础的动载荷,降低土建费用,隔振效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依据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理论、隔振理论和实际振动环境设计了小型光电吊舱被动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能够合理的配置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的各阶频率。基于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理论对隔振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进行配置,指导隔振器的空间布局及相对位置、隔振器的三向刚度及阻尼值和隔震系统支架结构的设计。通过Adams/Vibration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振动台对光电吊舱隔振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振动试验获得的隔振系统各阶固有频率接近,最大误差不超过10%,且在激振力频率92.5 Hz附近隔振效果明显。外场试飞试验也验证了小型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机械》2018,(11)
高速列车车下悬挂设备振动对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涉及乘客时,车下有源设备传递至车体的振动是乘客感到不舒适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有必要探究车下有源设备的隔振效果,改善车辆的运行性能。运用功率流方法,通过导纳与阻抗矩阵的四端参数方程,计算车下设备通过隔振系统传递至车体的功率流和力传递率,研究了隔振系统各参数对系统功率流传递及隔振效果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隔振系统刚度决定着隔振效果,在实际设计中要严格把控这一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