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纳滤膜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试验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壳聚糖/聚砜复合纳滤膜,研究了膜厚度,膜干燥温度,凝固浴浓度、温度和凝固时间,交联剂浓度、温度和交联时间,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制备工艺条件对膜性能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温度、浓度和反应时间方面。最后通过试验,获得了壳聚糖/聚砜复合纳滤膜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不同溶剂、聚合物的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凝胶浴的组成和温度、蒸发时间等制膜条件对膜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制膜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多层并接式膜组件来进行空气隙膜蒸馏试验,验证4种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在该组件上的应用可行性,考察了不同热工质、同工质不同浓度条件下流量、温差的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在试验所用4种膜中4#膜(PP长丝)是比较适合该组件的聚四氟乙烯膜.在不同浓度条件下考察了4#膜的膜污染情况,盐水浓度越大,膜通量下降越快,膜污染越严重.增加膜组件的并联层数,用4#膜试验,可使该组件的产水量达到140 kg·d-1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中,对尿素水溶液液膜多个参数(厚度、浓度及温度)进行高精度的定量分析,对减少液膜形成、提高SCR系统的催化反应效率、降低NO_x对环境的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比尔-朗伯定律,通过结合1420 nm和1488 nm两个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提出一种恒温度条件下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浓度同步测量,以及恒浓度条件下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温度同步测量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标准具验证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恒温度条件下,该方法同步测量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浓度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0.82%和3.93%;恒浓度条件下,同步测量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温度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0.79%和2.58%。  相似文献   

5.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中,对尿素水溶液液膜多个参数(厚度、浓度及温度)进行高精度的定量分析,对减少液膜形成、提高SCR系统的催化反应效率、降低NOx对环境的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比尔-朗伯定律,通过结合1420 nm和1488 nm两个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提出一种恒温度条件下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浓度同步测量,以及恒浓度条件下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温度同步测量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标准具验证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恒温度条件下,该方法同步测量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浓度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0.82%和3.93%;恒浓度条件下,同步测量尿素水溶液液膜厚度和温度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0.79%和2.58%。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支撑液膜从柠檬酸溶液中提取柠檬酸,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和分析料液相浓度、反萃取相浓度、搅拌速率、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传质条件:料液相浓度为0.4mol/L、反萃取相浓度0.1mol/L、搅拌强度300r/min、传质温度25℃。同时对该膜体系进行连续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传质条件下膜体系稳定性较好,膜通量下降后可通过重新浸泡得以恢复,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酰胺反渗透干膜的制备工艺,对制备工艺中保护液组份浓度、处理时间以及热处理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优化了保护液各组份浓度及热处理条件,该条件下制备的反渗透干膜脱盐性能与原ULP湿膜相当,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SEM结果表明,反渗透干膜表面形貌与原ULP膜一致。该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瓷微滤膜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陶瓷微滤膜处理含油废水 ,研究了操作压差、膜面流速、温度、料液浓度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操作条件。在此操作条件下 ,膜的稳定通量为 2 5 0L/ (m2 ·h) ,处理后油质量浓度 <10mg/L ,完全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阴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组成的两隔室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天然碱卤水,考察了膜堆电压、物料流量、温度和进料浓度对脱盐率、电流效率以及耗电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两隔室双极膜电渗析脱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堆电压24 V、物料流量5.0L·h-1、温度40℃、进料浓度2.0 mol·L-1,在此条件下,脱盐率、电流效率较高,耗电量较低,脱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尼龙纺织布代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组件构建新型尼龙纺织布生物反应器(NWFBR),在连续式运行条件下,对不同活性污泥浓度(MLSS)条件下膜污染过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MLSS对膜污染过程有影响。膜污染过程主要与附着型EPS相关,且EPS中蛋白质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醋酸(HAc)为溶剂溶解原料壳聚糖(黏均分子量117万),流延烘干,经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干燥制得壳聚糖膜。详细考察了HAc浓度、原料浓度、NaOH浓度、碱液浸泡时间、增塑剂用量等因素对膜拉伸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HAc浓度3%,原料浓度1.5%,NaOH浓度6%,碱液浸泡时间3 h,甘油加入量8%。在此条件下,壳聚糖膜的拉伸强度为88.74 MPa,断裂伸长率14.3%。  相似文献   

12.
添加剂对PVDF平板超滤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无水氯化锂(LiCl),磷酸(H_3PO_4)为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PVDF平板超滤膜制备条件.以去离子水为凝胶浴,考察了聚合物浓度、溶剂种类、添加剂含量对超滤膜平均孔径,孔隙率等膜结构特征殁膜纯水通量、BSA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iCl体系,影响膜孔隙率的制膜条件是:LiCl浓度>溶剂种类>PVDF浓度,制膜液组成为12% PVDF/DMAC/5%LiCl时孔隙率最高,达到86.42%;对于H_3PO_4体系,影响膜孔隙率的制膜条件是:溶剂种类>H_3PO_4浓度>PVDF浓度,制膜液组成为15%PVDF/NMP/5%H_3PO_4时孔隙率最高,达到85.86%;对于LiCl和H_3PO_4体系,影响膜孔径的因素均为:PVDF浓度>溶剂种类>添加剂浓度,最大孔径下的最佳制膜液组成为12%PVDF/NMP/3%添加剂.研究得出LiCl体系和H_3PO_4体系的最佳组合分别为18PVDF/NMP/3%LiCl和15%PVDF/NMP/5%H_3PO_4.  相似文献   

13.
稀溶液中离子交换膜的电阻Electric Resistances of Ion-exchange Membranes in Dilute Solutions,Kohei Urano,et al.,171-176在实用条件下,用直流电法获得商品离子交换膜在氯化钠、硫酸钠、盐酸和硫酸稀溶液中的膜电阻。当溶液的浓度增加时,电阻率下降并趋近常数。在浓度稳定的条件下,除AAV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预涂动态膜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膜污染的主要运行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硅藻土平均粒径、跨膜压差及涂膜液质量浓度对动态膜形成过程中膜通量的影响规律;其次采用Box-Behnken Design二阶模型优化设计多因素实验,通过回归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得出优化条件及模型预测值;最后验证在该优化运行条件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硅藻土平均粒径与跨膜压差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各因素对膜平均通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涂膜液质量浓度>硅藻土平均粒径>跨膜压差;根据模型方程得出的优化运行条件为硅藻土平均粒径23.75μm、跨膜压差0.08 MPa、涂膜液质量浓度0.39 g/L,膜平均通量达到36.85 L/(m2·h),与预测值的误差为0.94%。因此,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预涂动态膜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旋转挂片实验研究了浓度、水温、pH、流动条件等因素对CCL2预膜效果和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GCL2对碳钢的缓蚀作用随预膜浓度和运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预膜浓度200mg/L,运行浓度7.5ng/L时缓蚀率高达90.6%.GCL2在水温为25℃、40℃和60℃时都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和缓蚀作用,需要在冷却水流动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完整的保护膜.GCL2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当冷却水pH值为6时,25mg/L GCL2的缓蚀率为89.3%.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均相与异相离子交换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能耗、电流效率、浓缩极限等参数,比较了2种离子交换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进行了操作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均相离子交换膜的优化操作电压和最佳进料液NaC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 V和30 g/L,异相离子交换膜的优化操作电压和进料液NaC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 V和50g/L。在该优化条件下,采用均相离子交换膜和异相离子交换膜进行浓缩时,浓缩室的NaCl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可达到191.2 g/L和149.3 g/L。异相离子交换膜比均相离子交换膜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实验结果对电渗析工程应用中均相离子交换膜与异相离子交换膜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卢帅涛 《广东化工》2016,(12):65-67
文章基于膜蒸馏热质传递机理建立了二维CFD模型。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模拟了平板膜组件中的膜蒸馏过程,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值较吻合,相对平均偏差为6.0%。利用所建CFD模型,模拟了不同料液温度、浓度及流速下的膜蒸馏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渗透通量变化、膜组件内的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及过饱和度分布,确定了膜蒸馏过程的适宜操作条件:对于较低浓度进料(即料液侧进口Na Cl质量分数为0.15),可采用低流速(0.02~0.06 m/s)操作条件;而较高浓度料液的浓缩(即Na Cl质量分数为0.25)时,应采取高料液侧流速操作(≥0.07 m/s)以避免膜表面Na Cl过饱和结晶析出影响膜蒸馏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炼化企业循环水系统广泛采用的预膜工艺现状,介绍了循环水系统预膜时预膜剂与预膜剂浓度、钙离子含量、预膜温度与预膜时间、p H值、预膜水流流速等因素对预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预膜前,确认循环水浊度20 NTU、总铁含量≤0.5 mg/L,需要根据系统条件和所需效果选定合适的预膜剂和预膜剂浓度;系统预膜时,需要根据预膜剂和预膜温度等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钙离子含量、p H值、水流流速及预膜时间,可以获得良好的预膜效果。最后分析了冷态和热态两种预膜方式的区别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陶瓷膜回收分子筛废液中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和膜稳定通量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操作条件:在室温下,操作压力为0.15MPa、错流流速为1.8m/s、料液浓缩倍数为2。同时考察了操作方式对膜通量的影响,认为在恒浓度条件下适时地改变膜组件的进、出口方向对保持膜通量稳定,延缓膜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气态膜吸收法脱除水中氨的传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芝  王静  张雨山  郭鸿博  王树勋 《化工进展》2011,30(2):438-441,462
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气态膜对氨/水分离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考察膜两侧液体流速、浓度、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传质系数和氨脱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态膜-化学吸收法对氨/水有很好分离效果;原料液温度和流速的影响较为显著,传质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提高原料液的流速,膜通量增加,氨的脱除率却下降,压力降升高;氨的初始浓度对膜通量影响较大,膜通量随初始浓度升高而增大;吸收液中反应物浓度相对于透过氨浓度过量时,吸收液的浓度、流速对传质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