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膜分离技术在聚丙烯尾气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应用膜分离技术从聚丙烯尾气回收装置释放的不凝气中回收丙烯的情况。不凝气中丙烯的平均体积分数约68.67%,用膜分离系统从不凝气中回收丙烯,丙烯回收率可达90%。膜分离系统操作简单,占地少,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装置尾气改造项目采用的冷凝工艺技术具有流程简单、占地少、能耗低等优点。具体工艺是将尾气中的丙烯回收至60万 t/a 气体分馏装置原料罐中充当进料,对聚丙烯装置尾气中的丙烯进行回收利用,以降低装置的丙烯单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本体聚丙烯装置丙烯尾气回收系统不凝气排放所造成的丙烯损耗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说明加强不凝气中丙烯回收,对降低聚丙烯生产成本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回收不凝气中丙烯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
膜分离技术在不凝气中回收丙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膜分离技术。回收聚丙烯装置排空不凝气中的丙烯,回收率在85%以上。在原有丙烯回收的基础上,只需增加膜分离回收系统,每天可多回收2-4t丙烯,可以在短期内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5.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尾气丙烯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中产生的含大量丙烯、氮、氧的尾气 ,在常用的冷凝法回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法 ,即以气体膜分离法进一步回收尾气中的丙烯。该法以膜两侧气体的压差为推动力 ,通过溶解、扩散、脱附等过程 ,利用其中产生的各组分传递速率的差异来实现尾气中丙烯气体的充分回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丁辛醇装置尾气回收丙烯、丙烷的技术,并根据各技术的特点及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厂聚丙烯装置回收系统有高压、低压回收系统和膜回收系统,膜回收系统丙烯回收率高达95%以上,尾气排放的丙烯含量小于5%(v%)。回收的丙烯中水、氧气等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进行聚合,进入气分系统进行回炼。本文对高压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提高高压回收效率的办法;对增加中压回收系统效益进行测算,提高回收效率,降低丙烯消耗。  相似文献   

8.
气相法聚丙烯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排放至火炬系统的尾气含有大量烃类和氮气,应用膜分离和深冷分离组合技术高效回收尾气中的乙烯、丙烯和氮气等组分,减少火炬排放,降低装置物耗和能耗。实际应用效果显著,总烃回收率达到92%以上,氮气回收率75%,聚丙烯装置废气排放量减少2 591 t/a,平均能耗下降0. 24 kg/t,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塑料抽纱台布是石家庄市塑料制品厂的主导产品。台布的塑化成型是以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加热的,年耗液化气400t。制品厂邻厂聚丙烯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丙烯尾气含95%以上的丙烯。其燃烧值与液化石油气的相近,燃烧特性相似。以前,聚丙烯厂尾气均经火炬放空。为了合理利用这部分能源,聚丙烯厂和塑料制品厂联合建了“丙烯尾气回收工程”。工程包括:尾气输送管网;计量装置;安全设施;一套安全水封及两套阻火器。工程总投资仅为0.6万  相似文献   

10.
曾凯  赵学诗  杨建 《云南化工》2023,(S1):60-63
聚丙烯装置已运行五年,通过对全年丙烯单耗计算,发现丙烯单耗较高,导致聚丙烯生产成本较高。通过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发现丙烯单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尾气回收系统尾气排放量大,且尾气中丙烯含量高。对如何降低丙烯尾气排放进行论述,减少丙烯损失,降低聚丙烯产品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聚丙烯装置循环气压缩机振值波动的频谱特征,并对振值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针对性的检修措施,将压缩机振值波动的问题消除。  相似文献   

12.
介绍利用曼海姆法生产硫酸钾的尾气(HCI气)与硫酸生产装置转化器3段引出的SO3气体在合成塔中生产氯磺酸(S02CIOH)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运行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该技术适宜在产生HCI尾气的装置和制硫酸装置共存的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邢涛  程萍  王小勇 《大氮肥》2011,34(5):312-314
针对尾气放空中氨含量高的现状,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提出整改措施。实施后,有效降低了尾气中的氨含量,降低了装置氨耗。  相似文献   

14.
文跃  席学军 《广州化工》2014,(23):191-193
介绍了聚丙烯( PP)细粉过多对循环气系统、载气系统、粉料输送系统的影响,主要从催化剂、生产负荷、开停车、切换产品牌号、丙烯质量等方面分析产生过多细粉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对过滤器和主密封气进行技改。生产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降低了细粉产生量,使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常减压、焦化、催化柴油等经加氢精制反应器反应后,原料中的硫被循环氢还原,反应产物经换热、分离器分离,液相产品进入汽提塔进行进一步分离,气相进入循环氢脱硫系统。进入循环氢脱硫塔的循环氢不可避免的存在少量的烃类和轻浮油,这些液滴使得循环氢脱硫塔内溶剂发泡,同时又造成胺液损失,严重的影响了脱硫效果。采用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的旋流器技术后,脱硫塔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在安全性和经济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的尾气循环利用。分别在尾气循环使用和不循环使用两种状态下进行热解实验,收集尾气,色谱分析后发现其主要组分无差别,但主要组分含量有差别;通过与理论分析的循环尾气组分含量比较,判断不可冷凝气体对热解反应的影响,并对生物质油的产收率和成分进行分析,得到生物质液化过程中尾气循环使用的方法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陶磊  于洪滨  牛世坤 《当代化工》2017,(11):2316-2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SRH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近期该技术在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0万t/a柴油加氢装置上成功进行工业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处理直馏柴油,在新鲜原料体积空速1.27 h~(-1)、反应器入口温度358.3℃、循环比2.3:1、系统压力8.69 MPa的条件下,精制柴油的硫含量降低至5.72μg/g。与采用常规气相加氢技术相比,该装置的氢耗和能耗较低,是低成本实现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较好技术。  相似文献   

18.
浅析催化剂回收对PX氧化中间产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根东 《聚酯工业》2006,19(4):42-44
研究了催化剂回收系统在线及离线情况下的氧化工艺参数及中间产品TA品质,依据催化剂回收工艺以及PX氧化反应过程,分析了催化剂回收系统对TA中的4-CBA,Co,Mn,灰分含量及光学密度值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