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商丘属于缺水型地区,在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激增、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业及产业集聚区严重缺水,农业干旱缺水,极大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商丘市的特点,根据河南省引黄调蓄工程规划工作方案要求,商丘市引黄调蓄工程规划(2010-2020年)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大商丘市引黄水量为主旨,以需定量。在非灌溉期间引黄蓄水,在灌溉季节放水灌溉,达到"丰蓄枯用、常蓄应急"之目的。使引黄水量能引得来,蓄得住,用得上,以满足各行业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2.
调蓄工程能够解决需水来水过程不匹配、用水引水不协调的局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缺水”与“多水”的矛盾,非灌溉期丰水季节引黄蓄水,枯水季节灌溉期放水灌溉。为改善引黄流量与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水过程不相适应的状况,按照蓄水补源的思路,建设引黄调蓄工程,可以解决黄河季节性水量不足影响灌溉的问题。在进行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时,会对项目区及周边产生土壤侵蚀,如开挖调蓄水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方作业,需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因此要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文章根据引黄调蓄工程水土保持情况,详细叙述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最西南部,黄河从东明县流入山东省,在东明县境内蜿蜒66km,为东明县引黄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东明县已建引黄灌区3处,年引水量约5.0亿m~3,80%的耕地依赖于引黄灌溉。然而,随着黄河上中游引黄供水工程、调蓄工程的增加,进入山东境内的水量在逐年减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蓄源节流,综合利用。蓄源节流,一是建设平原水库,二是利用农村坑塘分散蓄积,三是利用内河截流拦蓄。这3种方  相似文献   

4.
<正>1商丘引黄灌区规划建设情况商丘市人均水资源量280 m3,公顷均3600 m3,分别不足全省和全国的2/3和1/8,属重度缺水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1958年,商丘兴建了三义寨引黄灌区渠首大闸,由于工程不配套,导致大面积次生盐碱化;1961年,引黄蓄灌工程下马。1974年,商丘地区开始第二次引黄灌溉,但由于闸后无沉沙条件,总干渠淤积严重、开封和商丘两市地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1985年引黄被迫停止。199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改建三义寨引黄供水工程,定名为新三义寨引黄工程,1994年4月9日,新三义寨引黄中线工程试通水成功。近年来,商丘市陆续实施了灌区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丘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多,水资源紧缺。商丘市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就要需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是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因地形而造成的农田无法灌溉和灌溉难的问题,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节水灌溉、商丘市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缺水严重影响农业的稳步发展.由于生产的要求和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等原因,灌溉回归水和河道径流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采取修建平原水库的措施调蓄灌溉回归水、引蓄河道径流是节约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利用量的一个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商丘市引黄供水工程建设发展已初具规模,自1994年通水以来,通过灌溉、补源、工业、城市生活及环境供水,发挥了巨大效益,对商丘的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缺水严重影响农业的稳步发展,由于生产的要求和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等原因,灌溉回归水和河道径流水能被充分利用,因此采取修建平原水库的措施调蓄灌溉回归水,引蓄河道径流是节约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利用量的一个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原阳县城南引黄调蓄工程属韩董庄灌区,从柳园引水渠引入黄河水。工程建成后,改善灌区灌溉保证率,恢复一干渠下游有效灌溉面积0.15万hm2,改善灌区下游用水条件面积0.77万hm2,将为韩董庄灌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原阳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加速建成。同时为城镇生态景观水系建设奠定基础。根据灌区灌溉供水调节需要,考虑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灌溉供水要求,保证灌区灌溉,同时与灌区供水调节相结合,通过蓄供水水量平衡调节计算、用水合理性分析、防洪调节计算及蓄水池调度运用方式,确定调蓄池工程规模和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农作物缺水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用很少的水量,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针对石灰岩地区干旱缺水的情况,详述了雨水集蓄灌溉技术,并阐明了通过些技术可以改善石灰岩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原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自1961年始发展引黄灌溉,已陆续建成6座引黄闸,形成堤南、韩董庄和祥符朱3大引黄灌区,年均引黄水量约4.5亿m~3,灌溉面积达6万hm~2,农业用水占全县总用水量比例很大。同时,引黄灌溉为本县地下水补源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阳谷县引黄灌溉已有40多年的历史,引黄灌溉为该县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来水逐年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强灌区节水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制订用水计划,全面强化灌溉管理 在总结以往引黄灌溉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旱涝并防、以井保丰、引河补源、河库调蓄、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本着“均衡受益、多水并用、按亩配水、流量包段、责任到所”及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到乡镇的用水管理原则,编制了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耗水占据了绝大部分引黄耗水量。本文在以引黄水量为主要灌溉水源、适量采用开采地下水作为补充的基础上,对整个灌区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灌溉的节水效益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井渠双灌现状年引黄灌区十县市可减少渠首引水量1.53×108m3,减少损失水量将达到0.68×108m3。对2010年的预测结果表明,可减少田间引黄灌溉用水量1.95×108m3,减少渠首引黄水量为3.48×108m3,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为1.54×108m3,具有显著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下游引黄经济用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用水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引黄用水总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和空间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春灌期3—6月引黄水量占年引黄水量的54.1%;各河段引黄水量最大的为泺口—利津河段,引黄水量最小的为利津以下河段,最大值为最小值的8.5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用水占下游年均引黄水量的90.3%,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占9.7%,农业用水是黄河下游引黄用水的主体,工业及生活用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而调蓄工程就是解决需水来水过程不匹配、用水引水不协调的水利工程。针对黄河泥沙含量大,对上下游的影响,建设引黄调蓄工程,可以有效解决黄河季节性水量不足对灌溉的影响,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会产生水土流失,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文章根据二坝寨引黄调蓄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采取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降低施工期间土壤侵蚀强度,使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为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出现了工程性缺水、水土流失、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降落漏斗、地裂缝、水质变坏、水资源管理滞后等问题。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一是大力发展蓄水工程,二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耕作技术,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以供定用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到2010年,平水年可利用水量为49387×104m3,在满足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情况下,其余水量可灌溉土地面积8.48×104hm2,仍缺水15783×104m3;这必须从区外调水来解决。若采取节水措施,即使农业灌溉定额维持在1998年的标准,在2010年可节约农业用水7367×104m3,又可灌溉农田2.98×104hm2,使农业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86%。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袁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的需来量与可供水量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计算。对灌区的农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以及河道流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将灌区各灌溉片农业、生活、工业及河流生态需水累加求得灌区各灌溉片总需水量;对灌区各水源工程来水进行分析,扣除蒸发、渗漏和生态用水后得到最大可取用水量,通过对灌区各水源工程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可知,各灌溉片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水量供需基本能达到平衡;最后经过对灌区规划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得出结论:经灌区蓄水工程调蓄,灌区来水能满足规划年保证率85%下灌区34.6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的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水利规划初稿,为了满足2000年两个翻番的需要,在不增加灌溉面积的情况下,保证率75%的年份缺水145亿立方米,其中城市工业缺水21.5亿立方米,县镇缺水18亿立方米,农林牧付渔各业缺水105.5亿立方米。如要求农业发展再快一点,尚需增加灌溉水量,  相似文献   

19.
关于黄骅市坑塘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坑塘建设的基本情况黄骅市位于黑龙港流域最下游,地处九河下梢,水资源匮乏,特别是淡水资源更为紧缺,浅层地下水为苦咸水,不适宜灌溉,深层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缺水严重制约了黄骅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引蓄地表水,成为多年来研究的课题。黄骅市洼大村稀,境内有很多洼地可以利用,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全市即兴建大坑塘用于调蓄水源,走出了"大坑  相似文献   

20.
干旱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井(机井群)灌溉、塘坝灌溉条件不足,雨水集蓄利用是一项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分散型小型水利工程.陇县自1997年以来利用雨水集蓄发展旱作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